【藥物排洩】藥效維持時間及藥效維持時間及藥效相關的藥物相互作用

【藥物排洩】藥效維持時間及藥效維持時間及藥效相關的藥物相互作用

按發生機制分類,藥物相互作用分為藥動學相互作用和藥效學相互作用。藥動學相互作用分為吸收、分佈、代謝、排洩環節的藥物相互作用,在上篇和中篇我們分別介紹了前三個環節,今天就排洩這一環節進行深入探討。

【藥物排洩】藥效維持時間及藥效維持時間及藥效相關的藥物相互作用

【藥物排洩】藥效維持時間及藥效維持時間及藥效相關的藥物相互作用

排洩環節的藥物相互作用

藥物的排洩與藥效、藥效維持時間及毒副作用等密切相關。當藥物的排洩速度增大時,血中藥物量減少,藥效降低以致不能產生藥效;由於藥物相互作用或疾病等因素影響,排洩速度降低時,血中藥物量增大,此時如不調整劑量,往往會產生不良反應,甚至出現中毒現象。

腎臟是藥物排洩的主要途徑,一般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大部分透過腎由尿排出。有些藥物可以部分透過膽汁分泌進入腸道,最後隨糞便排出。藥物及其代謝產物還可以透過汗腺、唾液腺、乳腺及淚腺等途徑排洩。揮發性藥物如吸入性麻醉劑等可透過呼吸系統排出體外。

【藥物排洩】藥效維持時間及藥效維持時間及藥效相關的藥物相互作用

01

腎小球濾過時的藥物相互作用

腎小球毛細血管的基底膜對分子量小於20kD的物質可自由濾過,因此,除了血細胞成分、血漿蛋白及其與之結合的藥物等較大分子的物質之外,絕大多數遊離型藥物和代謝產物都可經腎小球濾過。因此,血漿蛋白結合力大的藥物可促進結合力小的藥物遊離、濾過,導致t1/2縮短。

02

腎小管重吸收時的藥物相互作用

腎小管的重吸收分為被動重吸收和主動重吸收,其中被動重吸收起主導作用。藥物的解離度對其有重要影響。一般來說,脂溶性高、極性小、非解離型的藥物和代謝產物容易經腎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入血。藥物的被動轉運是pH依賴性的,改變尿液pH可以明顯改變弱酸性或弱鹼性藥物的解離度,從而調節藥物重吸收程度。如弱酸性藥物苯巴比妥中毒時,給予碳酸氫鈉鹼化尿液使藥物解離度增大,重吸收減少,排洩增加;而酸化尿液則可增加嗎啡、抗組胺藥、氨茶鹼等藥物的排洩。

03

腎小管分泌時的藥物相互作用

腎近曲小管存在藥物主動分泌機制,經腎小管主動分泌而排洩藥物是主動轉運的過程。弱酸性藥物和弱鹼性藥物分別由有機酸和有機鹼主動轉運系統的載體轉運而分泌(排洩)。弱酸性藥物主要包括磺胺類、馬尿酸類、醯胺類、噻嗪類、雜環羧酸類、烯醇類等有機酸。弱鹼性藥物主要包括有機胺等有機鹼。有機酸和有機鹼類藥物的主動分泌機制(轉運系統)各自獨立,各有其特定的抑制劑。當兩種酸性或鹼性藥物聯用時,由於與轉運載體親和力的差異,它們可相互競爭同一轉運系統,發生競爭性抑制現象,使其中一種藥物不能被分泌到腎小管腔,減少該藥的排洩,使血藥濃度升高,療效增強或毒性增加。如阿司匹林可抑制甲氨蝶呤從腎小管分泌而增強其毒性。與呋塞米合用,因競爭腎小管分泌系統而使水楊酸排洩減少,造成蓄積中毒。

04

其他排洩途徑的藥物相互作用

膽汁排洩是腎外排洩的重要途徑。由肝細胞分泌到膽汁中的某些藥物(如黃酮類藥物)與葡糖醛酸結合轉化為代謝產物,排洩入小腸後被酶水解又成為原型藥物,並被腸黏膜上皮細胞重吸收由肝門靜脈進入全身迴圈,這種現象為肝腸迴圈。肝腸迴圈使藥物反覆迴圈於肝、膽汁與腸道之間,延緩排洩而使血藥濃度維持時間延長。人為終止肝腸迴圈可促使藥物排洩速率增加,常用於地高辛等強心藥中毒的搶救。

【藥物排洩】藥效維持時間及藥效維持時間及藥效相關的藥物相互作用

以上內容節選自《藥師處方稽核基本技能與實踐》,主編盧曉陽,本書既包含了處方稽核技能及基礎知識解析、各系統常用藥物的處方稽核流程,又有標準化的處方稽核案例及成果轉化,並有效解答了當前藥師處方稽核中一系列難點問題。

TAG: 藥物排洩重吸收相互作用腎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