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說】中藥十八反,你怎麼看?中藥十八反,你怎麼看?

【醫藥說】中藥十八反,你怎麼看?中藥十八反,你怎麼看?

導讀:

中藥“十八反”,你怎麼看?

半夏反烏頭最早記載見於《神農本草經》,半夏配烏頭最早運用見於《傷寒雜病論》。

至於半夏反烏頭的理論依據是什麼,目前還沒有科學的理論假說。

筆者使用經方半夏配烏頭辨治疑難雜病,確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張仲景設赤丸選用半夏配烏頭,以治寒氣厥逆;設附子粳米湯選用半夏配附子,以治腹痛雷鳴;設小青龍湯加減中選用半夏配附子,以治咽中阻噎。

筆者將重點探討半夏配烏頭(附子)之間的理論依據與臨床實踐。

1

古代認識

半夏與烏頭(附子)之間的關係,在《神農本草經》半夏條目中指出“反烏頭”,在烏頭條目下指出“反半夏”;

但在半夏條目中沒有指出“反附子”,在附子條目中亦沒有指出“反半夏”。

2

歷代沿襲

當今多種版本《中藥學》教材,既根據《神農本草經》論述,又根據烏頭與附子同屬毛茛科植物,均在半夏條目中設“反烏頭、附子”,在烏頭、附子條目中設“反半夏”。

而今凡是《中藥學》教材,均推崇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斂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這樣半夏反烏頭(附子)似乎就有了理論依據。

3

半夏主治、化學成分及藥理

《神農本草經》曰半夏“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咳逆,腸鳴,止汗”。

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鹼、半夏蛋白、β-谷甾醇、草酸鈣以及多種氨基酸等;

其藥理作用主要有鎮咳、抑制腺體分泌、鎮吐或催吐、鎮靜催眠、抗生育、抗炎、抗腫瘤、抗潰瘍、抗心律失常、抑制胰蛋白酶、降壓、降血脂、凝血、促細胞分裂等作用。

4

烏頭(附子)主治、化學成分及藥理

《神農本草經》曰烏頭“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溼痺,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

曰附子“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溼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走。”

附子為烏頭的子根,為家種品種;烏頭為附子的母根,為野生品種;其有效成分均以生物鹼(烏頭鹼、次烏頭鹼、去氧烏頭鹼、新烏頭鹼、塔拉胺、川烏鹼甲和川烏鹼乙)為主;

其藥理作用均有抗炎、鎮痛、麻醉、免疫調節、保護心肌及心血管、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抗缺氧、抗癌、抑制胃排空、調節內分泌等。

5

半夏配烏頭(附子)是否產生新的毒性

首先,二者味均為辛,氣均為溫熱,主治均為寒證,治療症狀均有咳逆等;

二者所含的主要成分均是生物鹼,

藥理作用均有抗炎、抗心律失常等,從其所含的其他成分分析,也未發現二者化學成分屬於配伍禁忌,未檢測到其化學成分之間能產生新的毒性。

再則,半夏、附子本身就有毒性,若盲目用之必定會增加毒性;

若能根據病證表現而權衡調配用量,用之不僅不會產生新的毒性及不良反應,反而還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可見,解讀半夏反烏頭(附子)既缺乏中醫理論依據又缺乏科學驗證依據。

06

半夏配烏頭(附子)間的用量關係

張仲景運用半夏配烏頭(附子),沒有產生明顯毒性且取得良好治療效果的

關鍵是用量調配。

如:

赤丸:茯苓四兩(12g),烏頭炮二兩(6g),半夏洗四兩(12g),細辛一兩(3g)

半夏與烏頭為2:1。

附子粳米湯:附子炮一枚(5g),半夏半升(12g),甘草一兩(3g),大棗十枚,粳米半升(12g)

半夏與附子用量比例近2:1。

小青龍湯:麻黃去節三兩(9g),芍藥三兩(9g),細辛三兩(9g),乾薑三兩(9g),甘草炙三兩(9g),桂枝去皮三兩(9g),五味子半升(12g),半夏洗半升(12g),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

半夏與附子用量比例亦是近2:1。

可見張仲景用半夏配烏頭(附子)之所以能取得預期治療效果且無毒性反應,除了辨證準確外,

更重要的是半夏與烏頭(附子)之間用量為2:1。

注:

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

本文選摘自《經方學用基本功》,王付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2012。6。轉載請註明出處。

注:

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宣告:

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TAG: 半夏烏頭附子12g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