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氣象|正月元日之朝賀禮:文武千官歲仗兵,萬方同朝奏昇平

自中國古代夏商周三代起,禮儀制度不斷髮展完善,成為古代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的重要思想工具,亦是禮儀文化的逐漸積澱。經秦漢魏晉的傳承發展,唐代的各項禮儀制度趨於健全。其中,

唐代的朝賀之禮是禮儀制度中重要的一項嘉禮,且常涉及藩國朝賀之盛事,因此亦帶有賓禮的某些特徵。

唐代氣象恢弘,禮制完善的朝賀禮不僅威赫一朝,更對其後各王朝的朝賀禮儀有歷史典範之用。

唐代朝賀大典是李唐王朝的一項重要儀式慶典,其內容繁複,場面華麗壯觀,蘊含深厚的傳統禮樂風采,彰顯大唐王朝四方臣服、一統天下的恢弘盛世。

朝賀禮作為唐王朝重要的國家儀式,亦是唐朝繁盛的詩文化中的贊詠物件,且往往牽動唐代積極入世的文人士官的心間情懷,成為唐代文人象徵仕途的政治意味。

大唐氣象|正月元日之朝賀禮:文武千官歲仗兵,萬方同朝奏昇平

唐代朝賀禮的發展確立

唐代的朝賀之禮是經過前朝歷代漫長的積累與發展,最終正式完善確立而成,其最初是由古代君臣朝儀發展而來。

西周時期,天下分封,君臣之間注重尊卑之禮,賓主之儀。秦王朝建立後,封建君主專制日益顯著,君尊臣卑的社會格局漸趨嚴明,君臣之間的朝廷禮儀逐漸形成。漢代皇家朝儀經

儒家思想

的滲透,已經具備一定禮儀規範於規模氣勢。後經魏晉各朝的沿襲發展,君臣朝儀在唐朝已經大體健全,且唐朝還將藩國朝賀納入朝賀之禮中。

唐代每逢正月元日、冬至、太后壽誕、皇帝千秋節等重要節日,皆會舉辦隆重盛大的朝賀禮。

正月元日、太后及皇帝誕辰受朝賀禮為古禮之制。漢朝以來,正月元日期間大宴群臣已成風氣,據《後漢書·禮儀志》,每年元旦為“正朝”,群臣要向皇帝朝賀,皇帝要大擺宴席款待群臣。

魏晉至唐

,元旦朝賀與其他朝賀之禮成為禮儀定製。《大唐開元禮》修訂後,恢復沿用

冬至朝賀之禮

。後唐玄宗改冬至次日為朝賀之禮,其後

兩次下詔恢復冬至日受朝賀之禮

,至此,唐代的朝賀之禮制

正式確立

大唐氣象|正月元日之朝賀禮:文武千官歲仗兵,萬方同朝奏昇平

唐代朝賀之禮有具體的禮儀規定,根據《大唐開元禮》的記述可分為皇帝受皇太子、皇太子妃、群臣的朝賀,以及皇后受皇太子、皇太子妃、群臣、外命婦的朝賀。其中,皇后接受文武百官與朝廷命婦朝賀的儀式,肇始於武周時期。

據《古今事物考》記述:"百官命婦入朝皇后,自唐武后始",並得到朝臣認可,納入禮儀典冊之中。

眾多朝賀禮儀之中,最為注重的是皇帝受群臣的朝賀之儀,後又包括地方使臣與藩國使臣的朝賀之禮。

而在各項朝賀節日中,最受唐朝重視的是正月元日的朝賀,即"賀正"。是日,文武百官匯聚於朝廷,向皇帝表示慶賀,要奏祥瑞之辭,呈報進貢之物,並有諸方的賀表

。朝賀之禮的儀式制度皆有嚴明的規範,以其中的正月元日的“賀正”來看,唐代的朝賀之禮盡顯傳統禮樂制度的悠然風采。

大唐氣象|正月元日之朝賀禮:文武千官歲仗兵,萬方同朝奏昇平

唐代朝賀禮的禮樂風采

諸朝賀禮中,最為隆重盛大的是正月元日的“賀正”,亦稱作朝賀之禮中的賀正禮。

正月元日"賀正",寓意永珍更新,萬物初始,朝廷組織朝賀禮,以朝萬國、會百官,慶賀新的一年的開始,意義非凡,

成為深受唐王朝重視的新年迎接儀式。其整個儀式場面恢弘,各方面皆強調傳統的禮樂制度。

唐代大明宮修築完成之前,包括

正月元日"賀正"

在內的各項皇帝受朝賀之禮,皆在屬於皇宮正殿的太極殿中舉行。唐高宗時期,大明宮修築完成,併成為舉行朝賀的重要場所。

據《舊唐書·職官志》記載:"凡元日,大陳設於含元殿。"大明宮的含元殿取代以前太極殿的皇宮正殿之尊位,成為皇帝接受朝賀禮的儀式場所。

《大唐開元禮》與《唐六典》等史料皆詳細記述有關於唐代朝賀禮的典章制度。朝賀儀式的諸項儀式流程皆有詳細的明文規定與具體的禮儀規範,禮儀制度相當完善,主要有朝賀前日的準備與朝賀當日的朝儀、會儀。

朝賀前日,即除夕當日,有專門的禮儀司部,設定皇帝御用的案几陳設以及御輦儀仗,還包括百官和眾使臣的站立位置與宴飲時的坐次。

大唐氣象|正月元日之朝賀禮:文武千官歲仗兵,萬方同朝奏昇平

朝賀當日前來朝賀的王公、群臣、諸親、客使,要在陳設有皇帝黃麾大杖屯門的殿庭集合待命,

禮部侍中奏請贊禮,群臣客使依次就位。侍中再奏,則皇帝儀仗出動,前往朝賀之所。其後群臣交換賀詞。

諸州、藩國上表文,上奏祥瑞,

呈獻貢物後由太府引導退場。群臣再拜,侍中跪奏“禮畢”,則皇帝儀仗退場,群臣依次退場,朝儀結束,朝賀禮暫告一段落。

朝儀結束後,太官籌備會儀。皇帝儀仗與群臣依次入庭後,光祿卿跪奏請皇帝賜群臣客使上壽,其後群臣客使依照禮儀秩序向皇帝行上壽禮。事畢,皇帝舉酒,奏

《休和之樂》

,百官客使於殿堂內一齊舞蹈,三稱“萬歲”。

接著是

行酒禮

,皇帝舉酒,奏禮樂太官引御酒之群臣面前,酒至則眾臣客使再拜。

行酒禮

後方可進食。飯畢,奏禮樂起歌舞。

皇帝賜酒、賜物,臣使皆執笏,挽伏,起,再拜。酒行十二遍,則會儀結束,群臣客使皆再拜,

通事舍人引匯出殿。侍中奏“禮畢”,禮樂起,皇帝御輦儀仗退場,眾臣客使方可離場。朝賀之禮正式結束。

大唐氣象|正月元日之朝賀禮:文武千官歲仗兵,萬方同朝奏昇平

唐代朝賀之禮於一般宴飲不同,其更具禮儀性質。

朝賀之禮中,皇帝、王公貴族、群臣百官以及諸客使皆要穿著禮服,而非日常服飾和冠服。

諸如皇帝在朝儀時著袞服,會儀時更為通天服,降紗袍。整個朝賀過程的禮樂在於皇帝的

儀仗鹵簿與朝賀禮樂

皇帝入場與退場必有儀仗鹵簿,儀仗設有警衛與禮樂隊伍,禮樂隨儀仗的啟動而奏,至位則樂止。

會議中,凡皇帝舉酒,必有太樂令下令奏禮樂,且依酒更換,不重複。

除皇帝之外,只有王公、三品以上文武官員以及三等以上諸州及藩國客使在入場時有禮樂伴奏的榮耀。

唐朝參加朝賀的有皇帝皇親、王公大臣,亦有地方和邊疆民族的使臣,稱為朝集使或賀正使。

賀正使有兩類,一是新羅、吐蕃、契丹等邊疆政權派遣入唐的外交使節;另一種是地方政府每年派往長安朝賀的專使。從參加朝賀的人員構成就可看出,唐代朝賀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不僅是一朝之慶賀盛典,更是一國之威赫彰顯。

大唐氣象|正月元日之朝賀禮:文武千官歲仗兵,萬方同朝奏昇平

唐代朝賀禮的文化內涵

元日朝賀之禮是唐朝的曠代盛舉,不僅有漢族百官眾臣參加朝賀,來自遠方的少數民族和附屬國的首領以及使臣亦前來奉禮恭賀。

殿堂之中,筵席紛陳,鐘鼓喧天,絲竹震耳,歌舞昇平,預祝新年郭運亨通。

太后壽誕、皇帝千秋等朝賀之禮,亦有其各自的祝賀之意。實際上,唐代朝賀並非單純的君臣共賀,它有著更深層次的內涵。其中,最能體現文化內涵之深刻的便是

正月元日的"賀正"之朝賀禮

唐代宮廷的朝賀禮,規模宏大而隆重。

正月元日的朝賀之禮,並非單純的慶賀新年,亦是唐朝統治者透過各種繁複的儀式禮節與恢弘的儀仗禮樂,展現四儀賓服、天下太平的盛世局面,並藉此彰顯皇帝作為王朝統治者的至高無上。

其在政治上可塑造加強天子的威嚴與權勢,進一步強化中央皇權統治與地方及屬國的從屬、服從的關係。因此,朝賀之禮中,場面往往都是雍容華麗、輝煌壯闊,而朝臣客使則受到禮儀程式的限制,往往顯得小心謹慎,端莊恭敬。

大唐氣象|正月元日之朝賀禮:文武千官歲仗兵,萬方同朝奏昇平

朝賀之中,皇帝在彰顯威嚴權勢的同時,亦會透過賜宴、賜物來向文武百官和諸藩國表示撫慰。

朝賀禮中,眾臣百官要向皇帝贈送賀禮,地方使臣和藩國使節則要呈交貢品,皇帝為顯示對眾臣客使的慰勞體恤之意,會在朝賀時舉辦饗宴,賞賜財物,以作回贈。

皇帝亦希望透過“回贈”賞賜,勉勵大臣們努力政事,效忠皇帝。對藩國的朝貢回贈以重禮,亦是大唐外交手段的一種。

具有深刻政治文化內涵的朝賀,亦表現出朝廷皇宮中的元日宴飲之隆重,這皆是基於經濟文化繁榮昌盛的社會形態。同時朝賀盛典亦引出唐代文人關於朝賀的眾多詩文創作,其中不僅有朝賀時的盛況描寫,更蘊含唐代文人面對朝賀盛況的心態情懷。

大唐氣象|正月元日之朝賀禮:文武千官歲仗兵,萬方同朝奏昇平

唐代朝賀禮與文人情懷

世人大多知曉唐長安的盛世繁華,卻不知極盡大唐繁榮昌盛的是正月元日的朝賀之禮。

大唐的朝賀的氣勢恢弘,不僅涉及朝堂政治,更關乎整個王朝的君臣士民的國家情懷。

上至皇帝皇親,百官使節,下至黎民百姓,失意文人,朝賀禮之盛意義重大。民間百姓元日慶賀,期盼的是來年國泰民安,皇帝眾臣祈願國運亨通,

文人則既有對國家的美好祝願,亦有仕途之悲愴失意的政治意味。

正月元日朝賀盛典的舉行,不僅是大唐王朝的重要禮儀慶典與政治活動,更是唐代文人的榮耀與失意的象徵。正月元日的朝賀盛典促使唐代文質炳煥的文人創作出大量傳世佳作,為唐代繁榮的詩文化增添一筆濃墨重彩。

得以參加朝賀的文人士官的文學創作不僅是純粹地記錄描述朝賀禮的盛況,更多的是借詩文展現自己內心的各種情懷,甚至成為唐代文人士官借朝賀盛典表達心中政治情懷的重要方式。

新歲之首,辭舊迎新,萬物復甦,元日賀歲,祈求國泰民安、國運亨通、風調雨順是唐代君臣乃至百姓的主要心願。文人亦是如此,其詩文中常常可以體會到對大唐新歲的美好祝願。有

"三百年如此,無因及我唐"

的國力強盛的自豪;有

"望雲五等舞萬玉,獻壽一聲出萬峰"

恢弘氣勢的激昂。

懷著肅穆、神聖的心情參加朝賀,帶給文人士官"六龍扶御日,只許近臣看"的榮耀,亦是士人彰顯個人價值與地位的重要機會。

對於那些無緣參加朝賀盛典,仕途不順、懷才不遇的的文人而言,面對難以親眼得見的朝賀盛況,迴盪於他們心間的則是濃濃的悲愴失意之情,無奈

"都城獻賦者,不得共趨朝"

,只能

"自憐揚子賤"

,失落之意溢於言表。

大唐氣象|正月元日之朝賀禮:文武千官歲仗兵,萬方同朝奏昇平

“永貞革新”失敗後,“二王八司”的眾多官僚慘遭誅殺或貶官,劉禹錫便是其中被貶官的一員,他曾作《元日感懷》,感慨曾經為朝廷重用,現在卻被貶離京,本應是新年入宮朝賀的盛典之日,卻只能

"異鄉無舊識,車馬到門稀"

。可見,唐代朝賀盛典之隆重,不僅涉及大唐王朝的內政外交,更牽連文人士官的政治情懷。

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月元日的朝賀已經成為唐代文人士官的一種政治意味,可入朝賀則仕途有望,無緣則仕途失意。

結語

唐代正月元日的朝賀禮是“五禮”中最為恢弘壯闊的一項,從參加朝賀的群臣客使,朝賀流程的莊嚴隆重以及其中的禮樂儀式,彰顯大唐盛世的禮樂風采與大國的恢弘氣象,可謂是文武千官歲仗兵,萬方同朝奏昇平。

一朝慶賀,盡顯盛世風華,其中更蘊含唐王朝統治者對下屬文武百官的威赫與撫慰,更有對藩國諸邦的恩威並顯,既是內部統治的穩固方式,亦是和平外交的重要手段。

如此隆重的朝賀之禮,更是唐代致力於朝政的文人的仕途失意與否的政治意味,成為文人圈層榮耀與失意的標誌。

TAG: 朝賀之禮賀禮唐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