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葉必武

研修與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

現為中國美協會員、浦江美協副主席

1997年作品《嘯月》榮獲“浙江省首屆中青年花鳥畫展”銅牌獎

1999年國畫作品《豔陽》獲建國五十週年暨迎接澳門迴歸“全國詩人、書法家、畫家作品大展”榮獲“成就獎”

2001年國畫作品《暖秋》獲二十一世紀中國畫澳大利亞展“優秀獎”

2002年作品《秋水無聲》榮獲“第五屆浙江省花鳥畫展”金獎

2004年作品《爽秋》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2004年至2009年 “連續六屆 入選 “中國美協-中國畫精品展”

2005年作品《白露》入展 “金陵百家”

2014年作品《雪羽暄秋》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花鳥作品欣賞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

文 / 吳建明

無風的午後,還是一個乍暖還寒的季節,一切都像靜止了的畫面,幾乎沒有一點聲音可以傳到畫外來。一群潔白的鴨子,三三兩兩,或理羽,或相戲,更多的似曾睡去,懶懶散散,在有意無意間,瀰漫著秋的氣息。草自然是金黃色的,而在金黃色的世界中,一切的存在,無不流露出那一份溫情來。如果說明快、清麗是散淡、迷朦的另一面,那麼一種不持態度的表述便屬於兩者間的遊離與不確定性。正是這種遊離和不確定性,能給予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即便是最具生活氣息的內容,依然能讀到物象外的種種趣味來。就像這午後的秋光,還有秋光中這片充滿暖意的野草、頑石、寒潭和白鴨。明明是一鄉村常見之景物,由於表達方式的不同,便別有一番風情入眼來。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解讀一件作品如同開啟一本書,它有許多方式。對於必武兄的作品,我更願當作散文來讀。事後也證明,這樣的方式是作者與觀者所樂見的,因為在隨性或者不太刻意狀態下的對視,彼此反能靠得更近。其實必武兄的作品,技術的份量是不容小視的,但用過多技術上的解讀則又覺得有些生分與生硬,而此時,用一些絮絮叨叨甚至言不達意的文字,更有些許契合亦未可知。前一段文字即是類似狀態下對其代表作《爽秋》的一種描述,我不知這算不算自己的一廂情願,但以一種隨性的態度去對待,至少在技術層面不會被過度解讀。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幾年前的酒後,朋友間戲為對方畫風概括關鍵詞,必武兄獲得了“似是而非,欲說還休”八字。我無法揣測必武兄是否認可這八個字,事後想想,這脫口而出的幾個字,雖然有戲說的成分,但多多少少能在創作過程中和作品上得到印證,與他那不置可否的態度和溫婉畫風還是有一定相似度的。其實這八字,與其說是繪畫狀態的概括,不如說是繪畫過程中的心理呈現,如果放開了說,除了畫風的指向,這種徘徊與如履薄冰的狀態又何嘗不是每位探索者的必然反應。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在必武兄作品中,無論早期的還是近期的,儘管有不少變化,但有一些東西是一貫的,比如說其作品中的靜、慢與詩意。有人說,作品是另一個“自己”,我則更相信作品是作者心性的延伸。必武兄作品中的那份寧靜與篤定分明是其本性的外化,透過色彩、線條和宛如夢境的營造,把其最柔軟、最性情的一面呈現了出來。在紛雜繁複的當下,當“快”已成為一個時代的特徵時,能得一“慢”字,是相當不容易的。對於必武兄而言,他好像從來就處在自我的狀態中,並始終以不持態度的姿態觀望著外邊的世界,在筆墨與紙的交融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眾所周知,浙江是一個重傳承的省份,浦江則是省內重傳統的地方,但從浦江走出來的他,其作品卻較少受到影響。如須要追本溯源,至多也只能看到嶺南畫派的影子,因此顯得頗為另類。雖然必武兄作品中並不具備多少傳統中國畫的元素,但其人卻有傳統文人的儒雅和斯文。或許斯文只是其強大內心的表象,或許他從來都不曾去思考,自己筆下的形象該依附當下或者古代的哪一家。

山水作品欣賞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他只是用最樸素的視角表現最真實的感受,至於紙上呈現的結果與眼中所見的是否對應,他從來都未曾想去求證,而畫風與其心性的高度統一,卻是造化的必然。也正因為少了這一層刻意和設計,使其繪畫的過程極為隨性,他總能把自己的情緒控制在一個低頻的狀態,在不緊不慢中把心情與色彩、筆墨揉合在一起,透過一遍遍地渲染與調整,將眼中的、心頭的東西漸漸明確在紙上。這一種轉化不僅僅是由物象轉化為意象的過程,更多的是情緒釋放的過程,從中體悟到這轉化的本身所具有的種種美好。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如果想到筆墨間去尋找歲月靜好,必武兄的作品從來不會讓我們失望。我每每驚歎他筆下的生靈何能如此的不食人間煙火。明明生活在籬邊棚下、草叢沙灘這極具煙火氣之所,竟能出落的一塵不染。即便極易入俗的虎豹、豬羊等等物件,經其調教後依然能顯現出那超然物外的氣息來。近些年,他的作品中常鈐有“春雨堂”朱文小印,當時即在與他畫面一樣一塵不染的畫室中取笑道:這該不會是一方從閨房中錯拿的印章吧。他只是笑笑,沒有迴應和解釋“春雨堂”背後的故事,只是轉身取出一疊小品來,然後靜靜地看著我,讓我提個意見。“春雨”二字從字面上看,雖與其雋永、恬靜的畫風和溫和的心性較一致,但這二字後面的艱辛與執著,恐常人未必能體會得到。當然,從另一個層面看,這一份淡然和從容,這一刻的無言,已然給出其作品及作品背後的人最好的註腳。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2017年9月,必武兄與張龍彪、張恆翼及本人在浦江博物館舉辦了“隨情見性——浦江工筆畫四人展,”這是必武兄作品近十幾年來首次集中呈現。作為一位極為低調的實力派畫家的近作,自然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然而作為三十年的朋友,我更願透過他那固有的清新、恬靜、空幻,去感知他這十幾年來所經歷的風雨和風景。然而,不善言談的他依然只用筆及其筆下的世界為我們娓娓道來,帶著安寧、淡然甚至憂傷,以一種似是而非的不確定性訴說著每一處水墨與色彩碰撞時的衝動和欣然。讀這批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在不動聲色中做了減法,這在《雪羽暄秋》《霜晨麗影》《野色生秋》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在這些作品中無論設色還是用線,更為純化了。在畫面中他退出了更大的空間,以最少的元素塑造最本真的世界,讓觀者有了與之對視與共鳴的基礎和空間。我不知道這樣的“退”是否適合於每一位藝術探索者,但在他的身上業已看到了深思後的釋然和從容。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近期,必武兄給予了山水與書法更多的關注,畫風也有了工筆向意筆延伸的傾向,這是藝術探索在特定時期必然的反思與修正,是在更深層面尋找切入點,故他的每一次遠遊均試圖為建構大自然與圖式、書寫、心境的契合尋找依託。在某一座山峰,某一處水口,某一方碑碣中留連;在某一片色彩,某一組線條,某一方印章上沉吟。也許這是為下一輪的跋涉整理行裝,也許他更想到圍城外的某處審視自己幾十年來堅守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

在資訊化時代的當下,人們的節奏往往不能自主,當我們羨慕必武兄那份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散淡時,即已對他的從容、沖和以更多的期許。只是不知在若干年後的筆下,會呈現給我們一個怎樣的桃花源……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雪羽暄秋淡如煙——當代工筆名家葉必武

END

編輯 謝翀

TAG: 作品必武兄畫風浦江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