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一座宋代古墓,墓主人是宋朝一代名儒,官至工部侍郎

楊時墓(將樂)

宋代名儒楊時之墓,位於三明將樂縣水南鎮渡頭村烏石山腰。墓體呈蓮葉蓋龜形,坐南朝北。墓面寬3米,進深3。5米,墓坪寬56米,進深8米。墓碑為將樂龍池硯石,高102釐米,寬56釐米,厚6釐米。碑文是明成化七年(1471)巡按御史滕昭所書。墓前設石鑿而成的香案和以花崗石雕刻的文房四寶。墓坪下用宋磚砌成32級臺階。口處兩側踞石獅各1尊。墓前方建有一座重簷歇山式牌樓,高6。4米,雙樓頂,前額為“倡道東南”,後匾為“程氏正宗”。

福建三明一座宋代古墓,墓主人是宋朝一代名儒,官至工部侍郎

楊時,字中立,號龜山,生於將樂縣城北郊龜腳,宋熙寧九年(1076)登徐鐸榜進士,先後任官職23個,官至工部侍郎、龍圖閣直學士。他愛國愛鄉,以民為本,又是尊師重教、尊老愛幼的楷模,講學著書長達43年。他是南傳洛學的第一人,後人尊他為閩學鼻祖。2006年廣東梅州客聯會編著的《世界客家名人譜》中,楊時列在第四位。

南宋紹興五年(1135)三月十五,楊時與諸到距將樂縣城500米許的水南烏石山,勘定自己的墓地。他之所以選擇坐南朝北的烏石山作為長眠之地,是為了卻其三個遺願:一是生前看到大宋之師收復中原失地,但願死後能北望這一天的到來;二是面北拜洛陽恩師(程顥、程頤)之亡靈,不忘教誨之德;三是近望生他養他的將樂縣城北郊龜山故里,庇廕子孫。四月二十四,他病逝將樂縣北龜山家中,享年83歲;十月二十二,敕賜御葬於水南烏石山腰。當年,朝廷誥贈楊時為左太中大夫、太師大中大夫,諡“文靖”;紹興十二年(1142),追封吳國公。

福建三明一座宋代古墓,墓主人是宋朝一代名儒,官至工部侍郎

明成化六年(1470),因楊時墓“歲久榛蕪”將樂縣庠生“餘廉言于都御史滕昭,檄分巡副使何喬新命工修築,復建餐亭及神道坊,並置墓前廢田若干,以備歲時祭掃之用”。“弘治七年(1494)知縣陳大經復請於分巡僉憲王寅,於其墓左創饗堂三間,左右廊繞以牆垣。”1985年10月,將此墓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後兩次撥款修繕。1993年,全球董楊宗親聯誼會理事長、臺胞楊清欽先生捐資修建“龜山陵園”牌坊和九曲橋。2003年,為紀念楊時誕辰950週年,由將樂縣政協牽頭,縣屬各單位和楊時後裔捐資,鋪設一條通往楊時長300米的石步道與九曲橋相接,並建有立雪亭一座。

福建三明一座宋代古墓,墓主人是宋朝一代名儒,官至工部侍郎

楊時後裔,播遷客家地區的有福建將樂、長汀、連城、上杭、武平、永定、龍巖、寧化、清流、明溪、建寧、泰寧,廣東梅縣、大埔、豐順、汕頭、潮安、潮陽、潮州,江西瑞金、寧都,臺灣,香港等地,以及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美國等國家。每清明節期間,各地楊時後裔相繼到將樂楊時墓掃祭。1993年,全國首次楊時學術理論研討會在將樂舉行期間,到會的海內外楊時後裔在楊時墓前舉行隆重的祭祖大典。

TAG: 楊時將樂縣龜山後裔將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