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山東泰山腳下的門樓

門樓上面刷灰,三座門樓均由石頭砌成,據推測建於明朝時期。牆面凸起的附牆柱、斗拱和簷下淺浮雕均由黃色和綠色的釉陶製成,屋頂掛滿琉璃瓦件。

中國古代建築以“間”為基本單位,主要由木質的柱、梁以及柱間的門窗等構成。中國的寺廟和宮殿,無論是小巧玲瓏的樓宇還是雄偉恢宏的大殿,無不如此。因此,說中國建築是木結構建築,一點也不為過。不過,雖然每間房的主體框架是木料,但與之銜接的下部結構、建築物側立面及背立面框架內的填充物,卻會使用很多結實的建築構件,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屋頂的瓦。如此看來,在中式建築中,磚石與木材的地位是不相上下的。越是留心中國住宅的附屬建築部分——街道和住宅之間的院牆、門宇、樓梯和鋪石路面、屋頂平臺、祭臺以及花園中由磚石製成的精緻裝飾物,就越覺得如此。我們再想想高大雄偉的廟宇和北京的紫禁城,想想它們那壯觀的城牆和臺基,以及牌樓、陵園、祭壇、鐘樓塔樓、橋樑乃至長城,就不難發現,中國的建築大都宏大雄偉,而且越宏偉的建築越傾向於採用磚石結構而非木質結構。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北京皇城內的一座琉璃門

約建於18世紀,掛有黃色和綠色的琉璃瓦,大理石柱礎,紅色抹灰底層。牆面上下共有兩處線條清晰的紋飾,左右兩側各有細長的柱子,中間部分為主要的裝飾區域。四周施釉,並刻畫出一道道條紋。門口上方置有陶片,額枋出頭,構成門梁,與牆相連線,成為另一處裝飾。簷下的斗拱十分精巧,小巧的造型襯托出屋頂的大氣,而屋脊上活潑的龍吻與脊獸又使整體莊嚴的氣氛有所調和。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四川成都府關帝廟大門

該建築為磚瓦結構。關帝被認為是戰神及軍事家的代表。該建築與圖9、圖10一樣,是典型的由方形面磚和薄磚組成的牆面。拱形門上方的券臉石、屋頂下方的闌額部分都由陶製面磚構成。屋脊與屋頂雕飾材質為陶和石膏。中門上方有一塊匾額,上書“關帝廟”三個字,兩側門上寫著“經天”“緯地”四個字。該建築上還有四幅豎聯:中間兩幅是對這位活躍在公元200年左右的英雄人物的讚頌;側面兩幅大意是這座建得美輪美奐的廟宇可以永沐日月光輝。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陝西西安府一座寺廟內的碑樓

碑樓由磚瓦和雕紋陶瓦建造,碑樓內有一龕,龕內嵌有石碑,外形美觀。龕下方的欄杆與兩側牆內側垂直,碑樓兩側及上方都有帶精美鑲邊的字聯。橫批模仿木質匾額的樣式,而豎聯則仿照繡字的綢緞帶(其頂部的抓手用於懸掛,底部的託座則用於固定)。橫批兩側有深浮雕,刻畫的是假山、蓮花及其枝葉,與拱券的紋飾遙相呼應,且延續了上方仿垂花門花罩、平坐與闌額等部分裝飾的動態感,與字幅構成一條富有活力的水平線。高度精美的漩渦紋與自然的葉形紋交錯分佈:有的地方有兩處,有的地方有三處;有的地方窄,有的地方寬。兩層斗拱之上,簷口與垂脊相接,正脊到簷口之間的屋頂被幾條橫向的裝飾隔成幾部分,最後屋頂透過裝飾豐富的正脊完成鮮明的收勢;翹起的戧角與正脊兩端的龍吻則突出了屋頂的邊界。碑樓約建於1800年,外觀與圖13中的很相似,但在藝術價值上明顯有更高的造詣。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四川西部大邑縣和灌縣之間的董家宗祠大門

祠堂位於大邑縣和灌縣之間,大門為牌樓樣式,開了三個拱形門洞,還有兩個側翼,整體分為五部分,屋簷則分三級。加上透過刻有“旋轉花”的圓形雕飾與側翼牆相連的兩段牆,整個大門足有七個部分。其中掛著字聯的磚柱,立有獅、象的門枕石的設計,以及字聯、雕飾、兩側影壁牆、屋頂簷角的佈局,但整體構造和佈局卻更加明晰,且有十分漂亮的藍色彩繪。門後闊葉樹旁是幾株香蕉樹。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四川自流井沿灘鎮禹王宮入口

該建築的建築材料為石頭、陶塑、石膏及碎瓷片。豎匾上的字為“禹王宮”;橫匾為“繼帝開王”,指大禹上承舜帝,下開王朝之制(夏朝)。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河南開封府鼓樓區域性

該建築為鼓樓拱門的上層結構,位於河南開封府中心,建造時間應是17世紀。拱門上方,由磚及陶塑製成的鋪作層、屋頂和帶有紋飾的正脊應有盡有;上方是經裝飾的欄杆和三座十分逼真的陶製小門樓,小門樓之間透過連廊連線。背景中便是多層的木製鼓樓。匾額上寫著“聲震天中”四個字。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山西太原府雙塔寺大殿屋頂

寺廟庭院內的一座雙層大殿,每層有三扇拱門,這種並列的、富有縱深感的拱門,常見於西北各省黃土區,以當地的窯洞和拱券式住宅的拱門為藍本,這也是中國的發明。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鋪作層中間位置,其斗拱模仿了角科斗拱,顯得十分別致。同樣的內容也出現在圖119的單層偏殿上,斗拱朝向主庭院兩側,護衛著主殿。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藤蔓形紋飾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藤蔓形紋飾(含花苞)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鋪作層中角科斗拱的角件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鋪作層中角科斗拱的角件

屋頂風格多樣,而且集中體現了建築陶藝的豐富多變。常見的屋頂瓦基本都按陰陽瓦的樣式製造鋪葺,通常呈弓形或是半圓形。簷口瓦和屋頂正脊處的瓦當都帶有紋飾,屋脊上裝飾豐富,更有形狀各異的裝飾,如小跑類的脊獸。

大小不等的牆面是用尺寸固定的光滑面磚按照菱形從底部開始鋪砌而成。人們喜歡用塑像、短柱和卷草紋組成的邊框將牆面圍起來,內部有三角雕飾和圓形雕飾,圖案極其精美且富有想象力。山牆面上的陶製飾件是鏤空的,雕飾較寬,十分生動。面磚一般都帶有紋飾,多采用對稱、連續花樣迴圈往復的構圖方式,以便突出雕飾的精美,並裝飾門口處用作門楣的橫樑。其中,建築正面牆上的刻印文字最為獨特,它們或是單個或是成組,以陰刻或陽刻的方式印在陶製面磚上,面磚再單獨或成對地組成字幅、匾額。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北京紫禁城內的九龍壁

長約20米,乾隆年間燒製。以大同府九龍壁為模板,製作工藝精良,但在佈局上有一個明顯而又無法解釋的缺陷。相傳該九龍壁是在景德鎮的瓷窯設計和燒製的,這塊寓意不佳的作品完工後乾隆皇帝大怒,當時主掌影壁燒製的藝術家或是監管人因此而絕望自殺。這個故事的結局很容易理解,但為什麼一位中國藝術家會如此疏忽且仍將影壁製作完成?我們只能這樣猜想:景德鎮生產的幾乎都是陶瓷器具,自然很少接觸到原本在中國中部就十分少見的陶製建築,甚至可能根本沒有接觸過,因此工匠們對北方常見的題材並不熟悉。進而他們在沒有具體樣品的情況下,未遵守嚴謹的風格,創造出這一如圖畫般寫意的作品。對比大同府的九龍壁,這塊九龍壁在龍、波浪的形態上,在基座、壁簷及壁頂的裝飾上更加精緻考究,卻也變得平淡無趣、形式老舊,這也是乾隆時期的一大藝術特徵。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山西太原府城隍廟內門前八字影壁盒子

盒子是一塊方形板,四周雕刻著葉形紋。圖71為細節圖。在盒子內,水波上是快要裂開的雲層,雲中兩條龍位於對角線上相對而立,姿態舒展,互相嘶吼著。生動的造型佈局與浮雕各處深深淺淺打造出的陰影效果互相襯托,表現力極強;不僅如此,兩側由直線、花朵和藤蔓組成的相同尺寸的長方形盒子又一次突出了中央浮雕的中心地位。這三種元素同時存在,以淺浮雕的形式點亮了包括基座在內的所有區域。建造時間應是康熙年間。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原旃檀寺欄杆上的一塊琉璃龍首角飾

該角飾的製作年代為18世紀,底邊長93釐米,高59釐米。精美的紋飾巧妙地融為一體:從龍首處長出的藤蔓不斷延伸至尾部;一隻象徵龍爪的手握住粗壯的莖稈;龍前額旁的凸起處長出龍角,龍頭上還有一圈蓮葉,好似一頂冠冕。旃檀寺位於北京皇城北部,今已不存。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陝西西安府一座雅緻的私人住宅入口處的陶雕

該陶雕應建於19世紀,高約3米。浮雕由多塊大型陶板拼接而成,嵌在一面窄磚牆上,頂部平滑,周圍鑲有回形紋,上方為木質橫框。蓮葉、蓮花、其他水生植物,以及彎曲纏繞的花莖從右向左展開,佔據了浮雕的大部分,最後在左側留白,整體如圖畫般隨性、自然。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山東青陽寨的兩塊浮雕(一)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山東青陽寨的兩塊浮雕(二)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山西太原府南十方院釉面垂脊飾帶

垂脊前半部分鑲著卷花紋,向下一直延伸到龍形脊飾處,然後開始變細,下半部分有幾隻脊獸。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陝西廟臺子一處屋頂正脊上的鏤空脊剎

該鏤空脊剎由雕紋陶瓦製成。裝飾物形似一座塔,有三重簷,塔頂有一用鐵鑄成的“壽”字,兩旁守衛著象與犬。正脊同樣鏤空,上面立著其他脊獸,其中也有象和犬。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陝西西安府作為屋頂飾物的雕花飾

雕紋陶瓦製成的屋面裝飾構件,由陝西西安府西北部一家磚窯於1908年製成。現在都藏於西普魯士馬林貝格陶塑收藏館。這些例子都證明中國陶藝工匠熟練的手工技藝和藝術精神至今仍然活躍。藤蔓曲折流暢的線條、工匠對花朵造型的理解及表現,都非常出色。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脊獸——騎馬的雷神

雷神頭戴火焰冠,嘴唇緊閉,身後有一對翅膀,手裡拿著寶葫蘆,騎著一匹獨角馬,踏在瓦片製成的雲彩之上。此脊獸用釉陶製成,馬後蹄至馬前嘴長32釐米,很可能是明朝時期的作品,高35釐米。現藏於柏林民族學博物館。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河南彰德府天寧寺塔

河南彰德府天寧寺塔首層塔身八面中的一面以及塔上的一塊浮雕,由磚及陶築成。初建時間與前文同名的天寧寺塔相同,都是隋朝(公元601—605年)。不過,這座塔翻修得更頻繁。由陶打造的浮雕及牆上的假門是隋朝之後的產物,塔身有些地方帶有宋代特色,除此之外應該都是明代翻修後留下的。塔的最後一次大規模修繕是在18世紀。浮雕板上的人物形象和內容都取自佛教傳說。假門及其上方雕有雙龍戲珠的拱券,均由一塊塊單獨的雕板組成,後期修繕時為了連線、固定加上了金屬夾。

那些消失的中國古代建築上裝飾構件

熱河普樂寺內的藏傳佛塔

熱河普樂寺八座琉璃佛塔中的一座。寺中心的圓形建築位於五層蓮座上,這八座塔立在下面的須彌座上,環繞在圓形建築周圍。青銅塔剎建造時間約為1767年。塔身高4米,塔身連同下部的大理石基座和青銅頂,總高6。7米。

TAG: 屋頂建築正脊斗拱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