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魚生火,肉生痰”有什麼講究?為何常見的發物總有魚肉?

食療養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常見的養生方式,古人將食物按照不同的特性分為了寒性和熱性等不同的食材,同時個人體質也被分為了熱性體質和寒性體質。參照這兩種區分,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吃什麼食物來調理,而要忌嘴什麼食物。當然,食物的講究也不是寒熱之分就能夠說清楚的,老祖宗因此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有價值的養生經驗,而這些養生經驗恰恰就蘊含在一些常見的俗語之中,比如“魚生火,肉生痰”。

老話說“魚生火,肉生痰”有什麼講究?為何常見的發物總有魚肉?

相信有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俗語,在生活中也會發現,凡是有了感冒發燒等小毛病,或者生了什麼大病,也會被要求忌嘴魚、肉。肉吃多了脂肪會多,倒也可以理解,可魚一直以來被視為白肉的代表,營養價值還十分豐富,乍一聽魚會生火不能吃,便會讓人產生狐疑心理。

“魚生火,肉生痰”所指出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都是說吃多了魚肉會導致內熱蓄積,增加痰溼。眾所周知,我國有一句老話叫做“百病皆由痰生”。痰溼淤堵在身體的不同臟腑就會生出不同的疾病,意味著身體內的很多毛病,其實都是從痰溼淤堵開始的,人的心肝脾肺腎皆是如此。而所出的毛病無非也就集中在這些方面,自然會使得魚、肉成為生活中常見的發物,凡是有了身體毛病都被要求忌嘴也就不足為奇。

老話說“魚生火,肉生痰”有什麼講究?為何常見的發物總有魚肉?

即便從現在觀點來看,魚、肉雖好,也有不適人群。比如對海鮮過敏的人,吃了深海魚會加重過敏反應的,而凝血功能比較差的人,吃多了魚也可能會加重身體的出血表現,有結核的人群更是應該禁吃魚。肥胖、血管有毛病、有結石的人,同樣是不建議吃過多肉的。

歸納來看“魚生火,肉生痰”六個字的本意是在告訴人們魚和肉的特性,或者說缺點,意在讓身體不適合吃魚、肉的人,能夠限制吃魚或者拒絕吃,並非是一味的讓人們排斥吃魚肉。

在“魚生火,肉生痰”後面其實還跟著一句“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說法,這便讓有一些人產生了誤解,認為老祖宗是要求我們透過吃素食的方式來養生,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青菜豆腐固然好,適當的補充也有益於機體健康,但青菜豆腐也有其本身的營養缺陷,並不能彌補身體中所匱乏的所有養分。

老話說“魚生火,肉生痰”有什麼講究?為何常見的發物總有魚肉?

魚、肉的營養價值卻是非常高的,有著蔬菜和一些水果所代替不了的養分,比如說蛋白質、脂肪以及不飽和脂肪酸等。正常人在身體沒有任何問題的情況下,透過適當的補充魚、肉是能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對魚肉就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正常人身體沒毛病可以吃魚肉,身體一旦有了問題就應該控制,這一點是要牢記的。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膳食指南》的推薦來確定每天的肉類,以及蔬菜等食材的攝入量,即家禽畜肉應該控制在40到75克,水果控制在100到200克,蔬菜應控制在400到500克之間,保持食材的均衡搭配才是食療養生的正途。

TAG: 養生身體生火肉生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