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根本沒有什麼考古說法的“碎銀子”普洱茶

這個月某知名奶茶品牌推出了一款以碎銀子為茶底的新品奶茶。不熟悉的朋友可能就要問了,

碎銀子是什麼茶?好喝嗎?

別傻了,根本沒有什麼考古說法的“碎銀子”普洱茶

該知名奶茶品牌在宣傳的文案中提到,

碎銀子也稱“茶化石”

,文案中描述了碎銀子是多麼的稀有、難得,

特地將文章往考古這個方向去引導。

別傻了,根本沒有什麼考古說法的“碎銀子”普洱茶

於是網友們紛紛評論稱讚這次該品牌做到了科技感與考古相結合,喝碎銀子感覺非常的酷。但其實在我們學茶人眼中,

碎銀子和考古根本八竿子打不著關係。

那麼它到底是什麼來歷?值不值得我們去嘗試呢?

別傻了,根本沒有什麼考古說法的“碎銀子”普洱茶

首先碎銀子,屬於普洱熟茶的一種。那麼熟普的製作技術是什麼時候才有的呢?

時間追溯到

1975年

,當時

人工渥堆技術

在昆明茶廠正式試製成功,才真正有了普洱熟茶這一類別。熟普到現在也只有四十多年的歷史,完全達不到考古的級別,更別說碎銀子了。再說了,最早是

在2013年由商家龍園號提出碎銀子的概念

,他們在

2017年申請了關於碎銀子外形以及製作工藝的專利

,(專利號為:CN108419852A,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所以碎銀子的興起也就是近幾年的事情。

別傻了,根本沒有什麼考古說法的“碎銀子”普洱茶

關於“碎銀子”名字的得來,龍園號也給出瞭解釋,他們

借用了在古代茶馬古道上可以代替銀兩作交易用的散碎茶,又因外形精緻小巧酷似散碎銀兩,故名“碎銀子”。

並不是該奶茶品牌所說的“茶商在茶馬古道上交易,甚至可以用碎銀子結算。”在茶馬古道時並沒有“碎銀子”的說法。

別傻了,根本沒有什麼考古說法的“碎銀子”普洱茶

有人可能會問:“就算曆史不長,碎銀子很少見總是真的吧?推文裡說每生產1千克碎銀子,平均消耗400千克的普洱熟茶呢。”其實不然,這句話的意思更像是

把熟茶和碎銀子的關係本末倒置。

別傻了,根本沒有什麼考古說法的“碎銀子”普洱茶

最早的碎銀子是熟普在渥堆發酵過程中,經過人工翻動,茶葉會分泌出果膠使茶葉黏連在一起,結成一塊一塊解不開的疙瘩,再經過一系列加工形成的。

可以看出,碎銀子起初不過是

熟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

罷了,屬於附帶產物,並不存在為了得到碎銀子而消耗熟普的情況。

別傻了,根本沒有什麼考古說法的“碎銀子”普洱茶

既然碎銀子已經商品化,那它必然

有一套完整的加工流程

,可以進行大規模生產,產量肯定不會低。在龍園號的專利中有提到其製作過程,簡單概括起來就是:

首先得到曬青毛茶,然後進行三個環節的發酵,發酵結束後再進行挑選,丟棄顏色不統一的、比較鬆散的茶塊。接著將茶塊壓制、切割成顆粒狀後篩分,最後打磨、除塵、乾燥就得到了碎銀子成品。

別傻了,根本沒有什麼考古說法的“碎銀子”普洱茶

既然碎銀子的加工已有專利,

為什麼茶界不少茶友仍對碎銀子心存質疑,甚至否定呢?

其實理由很簡單,龍園號的碎銀子價格可不便宜,單斤茶能賣到兩三千。但是淘寶上搜索碎銀子出來的結果,單斤茶的價格大多都在兩三百,有10倍的價格差。

別傻了,根本沒有什麼考古說法的“碎銀子”普洱茶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碎銀子的品質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

久泡不散,沖泡20次還能保持湯色不變

。高階品牌有技術有能力透過壓制這一步給茶塊極高的壓力,讓它做到久泡不散。

別傻了,根本沒有什麼考古說法的“碎銀子”普洱茶

那麼市面上那些開價非常低的商家,他們並沒有加工條件使得茶塊壓得很緊,但又想做到久泡不散的效果,該怎麼做呢?答案是

新增粘合劑

。甚至大部分的廠商為了做到喝起來有濃郁的糯米香,會在製作過程中

新增糯米香葉

來增強香氣。

別傻了,根本沒有什麼考古說法的“碎銀子”普洱茶

說到這兒,希望大家對於碎銀子的由來以及它的加工流程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在挑選茶品的時候更要擦亮雙眼,不要再喝“廉價碎銀子”了。

別傻了,根本沒有什麼考古說法的“碎銀子”普洱茶

最後,不得不感慨,不交點智商稅還真看不懂別人的宣傳文案啊。

本文為原創,轉載須註明。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銀子園號茶塊奶茶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