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話劇改編的電影,1950年的龍鬚溝,北京人藝的經典之作

北京的一條大街,金魚池大街,街面上有一座浮雕,浮雕上是一位作家和這條大街以前的名字

您吃烙餅我喝粥,今兒咱說說龍鬚溝,龍鬚溝它在南城,住在那兒的飢寒交迫全都沒有錢,沒有錢不可怕,怕的是地痞流氓加惡霸,咱幹累活兒,咱賣苦力,咱老實巴交就這還得受人氣,這些咱都看不見,因為發生在解放前

老舍先生話劇改編的電影,1950年的龍鬚溝,北京人藝的經典之作

無雨之城《龍鬚溝》

1950年,這條臭溝可出了大名了,報紙上說它,話劇裡說它,電影裡也說它,一條臭溝怎麼就出了這麼大的名氣呢,還得咱老舍先生回國說起,1949年,離開北京十四年的老舍先生回來了,這一年他正好五十歲,這一年的北京特別熱鬧,人們忙進忙出,迎來送往,氣氛特別好,老舍先生看到很多新鮮事兒,洋車伕當上了工人,腰桿兒挺直了,話也說得漂亮了,婦女們也走出家門走進工廠,老舍先生覺得實在是太了不起了,北京的變化太大了

老舍先生話劇改編的電影,1950年的龍鬚溝,北京人藝的經典之作

老舍先生的這個劇本就是話劇《龍鬚溝》開宗明義就是要拿新舊兩個社會作對比,把那些讓他興奮讓他激動的事兒寫出來,他寫的很快,龍鬚溝整治工程還沒完工,劇本就已經寫好了,他親自到北京人藝讀給大夥兒聽,讓老舍先生驚訝的是除了幾個幹部,北京人藝清一色都是些年輕人當年的於是之老爺子才21歲

老舍先生話劇改編的電影,1950年的龍鬚溝,北京人藝的經典之作

那會兒於是之也住在一個窮人扎堆兒的地方,比龍鬚溝也好不到哪兒去,老舍先生的劇本一讀完就輪到北京人藝的演員驚訝了,這個《龍鬚溝》寫得太迷人了,於是之多年後回憶道:第一遍讀已經把我帶到生我養我的地方,那些人,我都似曾相識,那些臺詞,我都是一句一句聽著它們長大的,王大媽讓我想到我的一個親戚,趙大爺似乎是一位鄰居,都是那麼面熟,特別是丁四嫂她讓我想起我的母親

老舍先生話劇改編的電影,1950年的龍鬚溝,北京人藝的經典之作

龍鬚溝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地方,現在北京的金魚池小區就在原來龍鬚溝的地方,小區裡還有捧著金魚妞子的雕塑,不過老舍先生作品中的故事,並不是完全是龍鬚溝發生的事兒,而是借鑑了好幾處臭溝改造,在話劇寫成的1950年,龍鬚溝的改造還尚未完成,老舍先生剛回國對相關的事情瞭解得不太清楚,還是靠助手的幫助收集採訪資料的

老舍先生話劇改編的電影,1950年的龍鬚溝,北京人藝的經典之作

這也是那個年代,領匯出思想,百姓出 故事,作家出技巧,這種三結合方式的典型代表,也正因如此,老舍先生才會對這部作品忐忑不安謂之冒險,缺少了對於失去和人物的完全瞭解,半空起樓閣的《龍鬚溝》絕對不是老舍先生最好的一部作品,後半段解放後的描寫顯然不如前半段那麼精彩和充滿矛盾,前半段故事中,舊社會底層百姓的生活觸目驚心,設定都不像是真實存在的,苛捐雜稅,物價飛漲,加上惡霸混混的侵襲,讓整個故事矛盾重重,反倒是解放後的部分,全是歌頌,沒有任何矛盾點

老舍先生話劇改編的電影,1950年的龍鬚溝,北京人藝的經典之作

尤其是在電影中更是如此,在老舍先生的原著中,丁四開始並不喜歡勞動,是趙大爺等人的開導後才踏實肯幹的,電影中則一解放就成了積極分子,原著中區長的出鏡率也遠不如電影中一樣高而電影裡的故事還有更加明顯的個人崇拜成分,不過這也和當時的氛圍有關,本身作品就有宣傳需要的成分

老舍先生話劇改編的電影,1950年的龍鬚溝,北京人藝的經典之作

那麼在改編成電影后,再突出一下重點也是可以理解的

TAG: 龍鬚溝老舍先生電影北京人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