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遭遇挫折時,不要再說“加油”了,父母做到這3點鼓勵更有效

文/喬治麻麻

昨天陪兒子去廣場玩耍,看見一群小孩在學滑輪,旁邊有教練在教技巧,於是我帶著兒子在旁邊看。

突然聽見有個孩子大叫起來,我順著聲音看過去,發現有個男孩有些恐懼的在哭,哭著要往地上坐,從小孩的狀態來看,大概是剛剛學怕摔倒,或者差點摔倒,有點嚇到了,所以哭著想往地上坐。

孩子遭遇挫折時,不要再說“加油”了,父母做到這3點鼓勵更有效

此時孩子媽媽和教練看見孩子哭,也就跑過來安慰,他們說:“沒關係的,這個摔倒了又不疼的,站起來繼續滑”,可這樣的鼓勵並沒有起來什麼作用,小孩子還是不願意繼續滑了。

看到這一幕我有些感觸,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遭遇挫折或對一些事情感到害怕的時候,父母常常會說沒有關係,很簡單,諸如此類的話語,然後鼓勵孩子繼續加油,可這樣做似乎效果並不好。

孩子遭遇挫折時,不要再說“加油”了,父母做到這3點鼓勵更有效

其實是父母鼓勵的方式不對,而這種錯誤的鼓勵方式不但沒用,還可能讓孩子更加的緊張或者認為自己不行。

就比如這個哭泣的男孩,他本來已經有些害怕了,而教練和媽媽說的那些摔倒不疼,不要害怕之類的話。

孩子遭遇挫折時,不要再說“加油”了,父母做到這3點鼓勵更有效

不但沒能鼓勵孩子繼續滑滑輪,還可能會使男孩覺得自己很膽小,能力不如他人,而這種認知會造成孩子在以後遭遇困難時否定自己,不敢迎難而上。

所以當父母鼓勵孩子的時候,最好做到以下3點:

1、接受和理解孩子的感受

當父母鼓勵孩子時,首先應該理解他們的感受,比如滑滑輪的這個男孩,他因為害怕摔倒而哭泣。

父母應該做的是接受和理解孩子害怕摔倒的這個感受,可以和和孩子說害怕摔倒是正常的,就算大人遇到這種情況可能也會害怕。

孩子遭遇挫折時,不要再說“加油”了,父母做到這3點鼓勵更有效

當父母接納孩子真實的感受之後,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鼓勵孩子,孩子才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反之如果父母一直高高在上,和孩子說沒事、不疼、讓孩子加油的話,孩子會認為父母根本就不瞭解他們的內心,更加不會聽取父母的意見。

2、嘗試幫助孩子達成目標

當接受了孩子內心真實感受之後,可以問問孩子需不需要幫忙,比如對於滑滑輪的小孩,如果小孩還是有些害怕。

可以帶著孩子先滑一段時間,等他慢慢地找到平衡感之後再鬆手,這樣子孩子也不至於因為恐懼而放棄滑滑輪。

孩子遭遇挫折時,不要再說“加油”了,父母做到這3點鼓勵更有效

就像我們小時候學騎車一樣,一開始騎總害怕摔倒,大人會從後面帶著父母騎,當我們慢慢找到平衡感之後,才會鬆手。

所以有時候父母鼓勵孩子,行動比語言可能更加有效,畢竟空洞的語言鼓勵確實沒有太大的效果,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父母搭一把手,對孩子其實也是一種鼓勵,讓孩子能夠慢慢的變得更好。

3、不過分的看重結果

父母很多時候鼓勵孩子的初衷,都是想孩子能夠達成目標,當孩子沒有能夠達到父母心中的預期之後,父母就會變得焦躁,並且這種焦躁情緒還會透過語言傳染給孩子。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焦躁的情緒之後,可能會因為害怕父母責怪自己而緊張,變得不知所措,甚至不願意再繼續嘗試。

孩子遭遇挫折時,不要再說“加油”了,父母做到這3點鼓勵更有效

所以父母在鼓勵孩子繼續加油努力的時候,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態,就算孩子失敗了,也不要焦慮,避免把焦慮的情緒傳染給孩子。

就比如說孩子滑滑輪,就算最後沒有成功的滑起來,父母也應該欣然接受,可以過兩天再讓孩子嘗試,說不定就不再害怕了。

總之,父母在鼓勵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用對方法,錯誤的鼓勵方式不但沒有效果,還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互動話題:你們平時是如何鼓勵孩子的呢?

TAG: 孩子父母鼓勵摔倒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