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古代人是這麼過中秋的,比現在有趣多了!

在古代,人們過中秋可不僅僅是吃月餅賞月這麼簡單。唐代以後,歷朝歷代都對中秋節十分重視,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慶祝方式。古時候的中秋節的習俗有很多,除了賞月、吃月餅、放花燈,還有很多,雖然形式不同,但都表達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盼。對於既沒電又沒網的古人來說,中秋可是十分有意思的,他們的玩法簡直讓今天的人們自愧不如。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中秋的吧。

原來古代人是這麼過中秋的,比現在有趣多了!

一、偷蔥偷菜

古人過中秋節有個有趣的習俗,就是未婚女子在中秋夜必須去別家的菜園中偷蔥或者偷菜,俗話有:偷個蔥,嫁個好老公;偷個菜,找個好女婿。已婚女子則會偷瓜求子。

原來古代人是這麼過中秋的,比現在有趣多了!

二、燃燈

古人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江南一帶有制燈船的節俗;在湖廣一帶則有用瓦片疊塔,在塔上燃燈的節俗。而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為興盛,特別是廣東地區,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紮成燈籠,做出果品、鳥獸,或者“慶賀中秋”的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渲染濃厚的節日氛圍。中秋夜燈內燃燭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燃燈的習俗,現在已經較為少見了,主要是為了預防火災,只在部分地區有,像廣東一帶還是有這樣的習俗的。

三、拜月

在唐代,“女子拜月”風俗頗為流行,不論是宮廷還是民間,女性在八月十五晚上都不忘拜月。拜月這一習俗是從唐朝開始的,人們祭拜月亮祈福,男孩會祈禱自己飛黃騰達,女孩則會希望自己早日嫁個如意郎君。

原來古代人是這麼過中秋的,比現在有趣多了!

那時,在八月十五晚上,月出之時,對著天上的月亮,設大香案,香案上擺放供品,有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其中月餅和西瓜絕不能少,西瓜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焚香燃燭,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焚燒月光紙,從每樣供品中掐下一塊投到地上。最後由當家主婦切開月餅,切的時候要根據全家人口多少切塊,無論在不在家的都要計算在內,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四、吃月餅

月餅原來是古代的一種點心,因為人們常在中秋節時,吃月餅一塊月餅,要一家人一起吃,即使是富貴人家,也是全家同吃一塊月餅。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節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宋代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而且在餅面上還設計了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後貼上在餅面上,後來乾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

原來古代人是這麼過中秋的,比現在有趣多了!

五、玩兔兒爺

明清兩朝,中秋節流行送孩子“兔兒爺”,是明清兩朝中秋節的兒童玩具。兔兒爺玩具與嫦娥奔月和玉兔的傳說有直接關係,是古人崇月遺俗的反映。“兔兒爺”也是一種用泥土塑造的玩具,造型多為兔頭人身,頭戴金盔,有的還插著令旗,騎著鹿、獅子、老虎等,十分威武。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據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兔兒爺攤子”條,“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八月》“彩兔”條稱:“京師以黃沙土作白玉兔,飾以五彩妝顏,千奇百狀,集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

原來古代人是這麼過中秋的,比現在有趣多了!

六、放花燈

花燈是民間傳統工藝,種類眾多花樣獨特有剪紙、書畫、詩詞等等,花燈象徵著希望,點燃花燈中的蠟燭放入河中,期盼家庭和睦來年好收成,河中的花燈不僅讓中秋氣氛更加的濃郁,夜晚河中景色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古代中秋節賞燈也非常流行,中秋節的時候全家團團圓圓,聚集在一起,一起放花燈、賞花燈、猜燈謎,氣氛融洽,因此,中秋節放花燈也營造了一種幸福團圓的氛圍,正表明百姓對生活的樂觀、對未來的期盼。

原來古代人是這麼過中秋的,比現在有趣多了!

七、熬夜

流傳中秋之夜睡越晚越長壽,有人以此祈求長壽,所以集市到了晚上都是不關門的而百姓則也徹夜不眠,藉此機會玩個通宵。

看完這些,是不是覺得古人過中秋比現在有趣多了?如今,中秋節這天,在外工作的人都會回家團圓,中秋節已經成了現代人的團圓節。中秋快到了,你準備怎麼過呢 ?

TAG: 月餅中秋節中秋花燈兔兒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