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文化:商場老號數西單,會館扎堆兒聚城南

西單商場是京城的一家老字號,算起來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了。在20世紀的六七十年代,它與百貨大樓、東安市場、人民市場(位於東四)被稱為北京的四大商場。據有關資料記載,1930年在西單北大街建立了一個厚德商場,除了經營一些衣服、布料和日用百貨等外,還有小吃、照相、電影、雜耍兒、戲曲、曲藝等,成為了當時京城最熱鬧的地區之一。隨著人氣的旺盛,商業的發達,這裡又先後建起了福德、益德、惠德、福壽等商場,統稱西單商場。後來叫西單第一商場、西單第二商場、西單第三商場、西單第四商場、西單第五商場等。

老北京文化:商場老號數西單,會館扎堆兒聚城南

雖然大都是平房,但店鋪林立,比剛成立厚德商場時更為繁華商戶多達200餘家最著名的有鴻蚨祥服裝店、啟明茶社、愛其廬咖啡館等。還有可與信遠齋和聚盛長的酸梅湯媲美的九龍齋酸梅湯。夏景天兒最受人們青睞的冰棒兒和冰球兒,在京城是西單商場首制的。大約在20世紀的30年代,在西單就可以買到冰棒兒,當然那是比較原始的,遠比不了現在的各種冰棒兒。另外,西單商場還有兩家遊藝社,在南邊兒的那家叫南院;北邊兒的那家稱北院。一些曲藝名家,像侯寶林、郭啟儒等人都在那裡演出過。

老北京文化:商場老號數西單,會館扎堆兒聚城南

由於西單商場的名氣和它悠久的歷史也帶動了整個兒西單商業街的繁榮。當時北京熱鬧的地方也有不少,像前門大街、大柵欄兒等。但不知怎的,總感覺西單要“洋氣”些。入夜,華燈初上、霓虹閃爍,逛街的人流不斷,是老北京人節假日的活動中心,是購物、休閒、吃喝玩樂必去的地方。當時有“東(城)有東安,西(城)有西單”的說法。記得20世紀50年代,我正上小學。晚飯後和院兒裡的小夥伴兒們一起玩,經常的,房東周家的幾個孩子被叫回家。不一會兒,洗完澡換上了乾淨的衣跑出來,說,爸媽帶他們上西單。當時我心裡好生羨慕。也多次吵鬧著叫大人帶我去西單商場玩兒。

老北京文化:商場老號數西單,會館扎堆兒聚城南

後來父親帶我去過幾次,吃過冰棒兒和豆腐腦兒。還有一次過六一兒童節,逛完了西單商場後,在西單大街路西的集郵社,父親給我買了兩套郵票,分別是紀念魯迅和六一兒童節的,均是兩枚一套,至今還在我的集郵冊裡收藏著。我長大尤其是工作以後,西單是我常去購物和閒逛的地方。我家離那兒不太遠,騎腳踏車15分鐘就到。下了班,晚飯後就騎車逛一趟。20世紀60年代初時,我在西單商場二樓的遊藝社看過幾次“北京青年曲藝隊”的演出,計時收費,10分鐘收2分錢。印象較深的是聽的評書《平原槍聲》,誰說的已經記不起來了。當時還有一位女相聲演員田畹華也常在此地演出。

老北京文化:商場老號數西單,會館扎堆兒聚城南

而著名的飯館峨嵋酒家就在西單商場內,小的時候當然沒去過,工作掙錢後,和同事在這裡吃過幾次飯。而在飯館彼鄰的“中國書店”的一箇舊書門市部卻是我常去之處,我的不少舊書都是在那裡買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如今京城的大型商場有幾十家。而西單商場也經過了幾度拆建重修,也與時俱進地由原來傳統的大眾綜合百貨向精品的現代時尚百貨轉型了。竊以為,這樣一來西單商場的特色就沒有了。而且社會上的貧困家庭不少,低薪階層更多,由於自身經濟條件的限制,他們的消費能力不高。

老北京文化:商場老號數西單,會館扎堆兒聚城南

但他們的品牌意識卻很強,從前常去購物的地方,現在變樣了,全是精品名牌買不起了西單商場這樣一個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老字號是京城商業的金字招牌,素有“大眾化商場”之稱,在京城的百姓中有極好的人緣。一說買什麼東西,必去西單商場,就認這兒!現在行了,您這一轉型,老顧客還敢去嗎?與其他大型商場一模一樣了,還有何個性可言?能得到老顧客的認可嗎?當他們像從前一樣,想買東西踏進西單商場大門的時候,只能望物興嘆,感到遺憾之至了。會館扎堆兒聚城南北京的宣南一帶,在古代是地基寬敞,樹林茂密,風景宜人的郊外。一部分地區屬於唐代的幽州。

老北京文化:商場老號數西單,會館扎堆兒聚城南

遼金時是燕都和中都遺址。到了明代,南方的一些商販開始雲集這裡,促進了工商貿易的發展,出現了一些工商會館。在明代永樂年間,北京修建了貢院,成為了全國科舉考試的中央考場。為了解決全國各地進京趕考的舉子們的住宿問題,各地在京的官員或富商及同鄉集資,就在十分繁華的宣南,即現在的前門外的崇文和宣武門外的菜市口、珠市口一帶購地建房、設立文人會館。除了臨時的或長久的居住外,會館還是聯絡鄉誼,年節聚會的辦事機構。應該說明的是,在明代時也有的會館建在了內城,但到了清代實行民族歧視政策,滿、漢分居,所以建在內城的會館一律遷到了外城,形成了會館扎堆兒聚城南的局面。

老北京文化:商場老號數西單,會館扎堆兒聚城南

據有關資料記載,文人會館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清代乾隆以後,修建會館更是蔚然成風。到了清末時,京城會館總數是457家。僅江西一省就有70餘家。有的縣在京城有幾家甚至十幾家會館。現在京城的會館絕大多數在城市建設和危房改造中被拆除。所剩無幾的會館大都成了民居大雜院兒,房屋年久失修,破損嚴重。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被列為了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像:順德會館、湖廣會館及戲樓、平陽會館及戲樓、中山會館等。這裡面除了開發利用的以外,其他的所謂保護單位,只是掛個牌兒而已,保而不護、保而不修,房屋依然破舊。我住家附近的後孫公園衚衕有一座安徽會館,是京城現有的、有代表性的會館。面積相當大,據估計,佔地有七八千平方米,家父的一位同事住在這裡。

老北京文化:商場老號數西單,會館扎堆兒聚城南

我給其送了幾次退休工資,領略了它的大和破亂。據說,從前這裡是孫公園的一部分。是明崇禎年間的進士孫承澤的“研山堂舊址”。這個會館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是李鴻章倡議,淮軍出資修建的。從此便成了淮軍議事、聚會的中心。該會館規模很大,有三大套院兒,均是四進院落,並且還有一個花園兒。院裡有“文聚堂”“神樓”“碧玲瓏館”“思敬堂”“奎光閣”等建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裡面還有一個大戲樓,結構基本未變。現在的花園兒裡蓋上了多間小房,幾套大院住滿了居民,亦蓋滿了房子,成了名符其實的、破亂的大雜院兒。這附近的其他會館,像前孫公園裡的渭南會館、朝邑會館、廣州七邑會館等,均成了大雜院。我想,社會發展到了今天,會館早已失去了原始功能,民居是其必然的結果。比起那些遭到拆除的會館要好得多了。

TAG: 會館西單商場西單商場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