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教授日記(2001年)㉓連載 | 行走在田間的匠人

顧教授日記(2001年)㉓連載 | 行走在田間的匠人

2001年6月11日 週一

很有感觸的一天。

去儀徵新集示範點,首先刮目相看的是油菜田套稻化除見效,肥水管理見效,稻苗明顯開始轉向健壯生長;接著看到的是麥田套稻苗大多已轉色且苗數較為合理,個別麥田雜草成災田塊苗數不足,要求近一二天在溼潤狀態下,對麥田套稻田塊實施噴霧法化除後保水層;對油套稻田塊開始組織人除大草及補缺苗,拔去堆籽苗。

10點趕到江都二姜示範點,踏田與村組長及農技員一起,對在田農民面對面諮詢服務,共同分析立苗現狀。典型田塊與地段缺苗是存在的,但主要還是認識不到此技術初期特點:苗弱小,看似數量不多,且有秸稈掩蓋,心中慌,那是很正常的。個別農戶的怪話也無可指責,最後讓產量說話。要求近期自然落幹(可先追複合肥),6月15~20日突擊清除大草、補缺苗。

下午又去郭村兩個種糧大戶田內檢視,並與農技站同志共商近期田管。

一天中感觸最深的是:本技術成果轉化雖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但新技術普及初始階段工作十分艱辛,沒有基層幹部與推广部門熱心人的大量工作是不行的。他們是值得尊重和學習的。

就本技術成果轉化目前現狀可以說,可行,但難以如願以償地快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因為需行政措施和專項經費扶持。而相對講,焚燒秸稈是農民最樂於接受的低投入處理秸稈辦法(每畝一分錢不到)。

2001年6月15日 週五

又是緊張有序、有收穫的一天。

早晨起陪山東同志去儀徵新集八橋點,看到化除總體效果較好,高產田正在補缺苗,大田也正在管理。

江都二姜點上有70歲左右老夫婦在田間補插秧,怕稻苗發不上來,擔心話多;更有農戶起早開拖拉機下田毀耕。看來,科普宣傳不僅僅起初,也要在幾個關鍵作業之前,且要到田、到戶。

幾個點上村干與技幹共同在姜堰、泰興等地觀摩與交流,相互有收穫與促進。山東同志也是志同道合者。

多現實表明,此事業辛苦與難度共存。努力奮鬥、持之以恆是有志者的共同目標。

顧教授日記(2001年)㉓連載 | 行走在田間的匠人

TAG: 稻苗化除秸稈補缺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