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排汙“暗度陳倉” “監守自盜”屢禁不止

固體廢物汙染防治,一頭連著減汙,一頭連著降碳,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任務。

記者近期調查發現,在生態環境執法高壓之下,違法處置固體廢物事件仍時有發生,特別是一些具有合法資質的危險廢物處置單位,受經濟利益驅動“監守自盜”,淪為不法固體廢物處置團體的幫兇,亟待引起關注,多加防範。

跨區傾倒合規處置單位變身不法“供貨商”

不法分子收購廢棄金屬桶,開設黑窩點破拆加工,導致廢桶內盛裝的化學廢液滲入泥土、排入河道……這是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檢察院近期辦理的嶽某某等人違法加工廢金屬桶汙染環境案件中,對涉案人員違法行為的表述。執法人員告訴記者,我國近年來持續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規和機制不斷完善,但違法處置固體廢物造成環境汙染的惡性事件仍時有發生,一些細節觸目驚心。

在部分地區,固體廢物違法處置形成協作緊密的黑色產業鏈條。蘇州市吳江區是全國乃至全球知名的紡織業基地,紡織、化工企業眾多,廢棄金屬桶處置市場需求旺盛。嶽某某等14人在未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資質的情況下,僱用20多名工人,租賃5處黑窩點,開設破拆盛裝化工產品的廢棄金屬桶作坊。這一犯罪團伙分工精細,分別有專人負責收購廢桶、指揮工人破拆以及到其他地點非法傾倒廢桶中殘存的廢液等。記者調查發現,為這一團夥提供廢桶的企業多達14家,甚至連廢桶破拆後的金屬材料也有專人收購,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黑色利益鏈條。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具有合法資質的危險廢物處置單位受經濟利益引誘“監守自盜”。據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唐曉軍介紹,根據規定,源頭企業不得隨意處置廢棄金屬桶,對它們來說,要合法合規處置廢桶,必須要向相關機構支付相應處置費用。如果這些企業將廢桶出售給無資質的小作坊,不僅不用繳費,反而能獲得經濟收益。因此,在經濟利益驅動下,一些源頭企業將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拋諸腦後。在上述嶽某某等人案件中,有一家源頭企業身為具有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單位,卻知法犯法,將其他企業送來處置的廢桶私下出售給非法作坊。

當前,多地高壓重拳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一些省際、市際毗鄰區域成為固體廢物違法傾倒的重災區。作為省際毗鄰區域,蘇州市吳江區地處江蘇省南大門,與上海市、浙江省接壤,是固體廢物跨區違法傾倒現象的高發地。最近幾年,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檢察院辦理了多起此類案件,如趙某某經黃牛介紹,僱用10多輛垃圾運輸車將上海市青浦區的建築垃圾偷運至蘇州市吳江區金家壩社群傾倒,時間跨度長達4年;朱某某在深夜時段將建築垃圾從浙江省嘉善縣運至蘇州市吳江區黎裡鎮一處窪地傾倒、填埋等。一位城管部門工作人員無奈地表示,“這些年來,我們不斷查獲來自周邊區域傾倒固體廢物的車輛,但是頂格處罰不過幾萬元,與鉅額不法收益相比可謂杯水車薪,違法成本偏低,打擊震懾力度不夠。”

固廢“失管”環節暴露,癥結何在?

近年來,我國全面打響汙染防治攻堅戰,固體廢物汙染防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我國固體廢物存量高、增量大,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遠。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地區固體廢物 “失控”“失管”,暴露了當前汙染防治體系的諸多薄弱環節。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化程序推進,我國產生固體廢物的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固體廢物種類多、數量大。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許劍峰介紹,根據規定,目前相關部門對危險廢物的監管主要依靠企業自主申報,意味著管理部門往往難以掌握實際情況,少數企業遊離在監管之外。長三角地區一位工業企業負責人表示:“時報時不報。監管部門抓得緊,我們就報,監管部門鬆懈了,我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2021年4月,江蘇省常熟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對該市一家企業開展執法檢查中發現,該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危險廢物,但並未申報。多位基層環保幹部表示,“一些企業為節約經營成本,將危險廢物交由無資質的主體進行處置,導致處置不符合要求或非法傾倒,這種情況在當下我們很難管控。”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固體廢物從產生到處置,涉及多個監管部門,“九龍治水”現象突出。以醫療廢物監管為例,產廢端歸衛健委負責,運輸過程由交通部門負責,處置利用則是生態環境部門負責。許劍峰說,缺乏專門管理機構,多頭管理,以致效率不佳、責任不清。一位企業負責人說,不同監管部門對固體廢物分類、處置資質手續、監管流程等要求不盡相同,雖然建立了一些聯防聯控機制,但還不完善,企業往往疲於奔命,無所適從。此外,在實踐中,有關同一固體廢物的相關資訊分散在不同的職能部門,單一部門難以獲取全部有效資訊,造成監管脫節。

唐曉軍說,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傾倒、填埋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和隨機性,監管部門較難現場執法,司法機關辦案中也難以查處和取證。一位渣土車司機表示,“通常情況下,我們凌晨過後作業,把車開到區域交界處的‘三不管地區’或者偏遠農村,神不知鬼不覺把垃圾倒完就走。”

記者整理發現,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金震紡織等7家企業跨省傾倒工業汙泥系列案件中,涉案企業在船底開孔,將汙泥偷偷排入長江,難以發現和認定。根據規定,相關人員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固體廢物3噸以上才能達到立案標準,100噸以上才能達到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量刑標準,犯罪成本與查處難度嚴重倒掛,導致大批不法人員鋌而走險。

強化全程監管,異地排放之風不可長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汙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如何科學、高效地處置固體廢物,考驗社會治理水平。

受訪的基層執法人員和業內人士認為,要有效防控固體廢物汙染環境、規避安全風險,必須建立健全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全過程監管機制,加快推動資訊共享、多元共治、多管齊下,鼓勵相關機構開展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維護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安全。

蘇州市吳江區生態環境局辦公室主任徐偉認為,要推廣普及“網際網路+監管”模式,建立完善的固體廢物資訊化平臺,打通部門資訊壁壘,歸集共享固體廢物相關資料,及時發現和防範苗頭性風險,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監管格局和服務模式。蘇州晨睿環保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利剛認為,要在開展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行業碳排放監測、核查、報告基礎上,強化企業環境信用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實施跨部門聯合懲戒,加強源頭管控。

許劍峰表示,要將固體廢物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的重要內容,從嚴打擊非法傾倒、填埋、利用處置等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唐曉軍建議,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檢察公益訴訟的協調聯動,落實落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一些基層執法人員建議,儘快建立有獎舉報制度,將舉報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傾倒等列入重點獎勵範圍。同時,健全舉報、聽證、輿論監督等制度,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與監督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

還有一些業內人士表示,相關部門要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機構和企業開展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探索相關激勵機制,加快設施建設,實現迴圈利用。

異地排汙“暗度陳倉” “監守自盜”屢禁不止

TAG: 固體廢物處置傾倒蘇州市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