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農民都願意做的四大“匠人”,為什麼如今做的越來越少了?

現在的農村跟過去相比,已然大不一樣,農村人居環境改造的深入,讓農村以新的面貌出現在大家的眼前,道路變得暢通起來,環境變得更加的優美,樹木林立樓房高聳,新式的小別墅建造的越來越多,跟城市相比,這樣的環境更加適宜居住。尤其是農村靜怡的環境跟城市相比,會讓心情安靜許多。農村改變的不止是外貌,生活習慣和收入來源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過去農民都願意做的四大“匠人”,為什麼如今做的越來越少了?

過去的農村主要收入來源莫過於是種地,農耕也是很長一段時間的主要收入,在農耕時代的農村,反而比現在要更加的熱鬧。農忙之餘大家聚集在一起聊聊天,顯得非常的親熱,現如今的農村雖然環境越來越好,但卻變得越來越蕭條,大年過後農村就失去了節日的繁華,隨著外出人員的出行,農村又變得冷冷清清。農村改變的還有很多過去很吃香的職業,這些職業在某一個時間段,是真正的香餑餑,很多人都會爭著搶著去做。現如今變得越來越少。

閹匠;過去在農村的道路上,經常會看到一個騎著腳踏車的人,在腳踏車的車把上面,用鐵絲掛著一個紅布條。這個人就是大家熟悉的閹匠。過去農村餵養牲畜、雞鴨的非常多,為了能夠生長得更快、更健壯,所以閹割是傳統的習慣。這些閹匠就是專門從事這個行業的。這些人每天走街串巷,所到之處就會有人去請過來,讓人家幫忙給自己餵養的牲畜做手術。

過去農民都願意做的四大“匠人”,為什麼如今做的越來越少了?

過去的孩子也經常喜歡扎堆看人家閹匠的手藝,很多人直言這些閹匠是“心狠手辣”之人,不僅心狠,而且手法極快。把半大的豬仔拖過來之後,一腳踏上去,豬仔就會動彈不得,只剩下在哪裡扯著嗓子嚎叫,閹匠用一把極為鋒利的小刀,把豬的蛋蛋從中間劃開,用手一捏擠出來後,刀一劃就掉了,然後手法極快地使用針線給縫合住,整個過程快得讓人目不暇接,完事後把腳一抬,豬仔晃晃悠悠的跟沒事一樣的就去找食吃了。

過去閹匠可是農村的香餑餑,有的時候需要預約人家才有時間前來。為了讓人家把手藝好好施展,除了給錢之外,遞煙端茶好好招待自然是少不了的。這個行業後來隨著農村改變,也逐漸變得消失了,現如今的農村很多家庭已經不再搞養殖。沒有了生意來源,這個行業自然也就逐漸走向消失。

過去農民都願意做的四大“匠人”,為什麼如今做的越來越少了?

馬掌匠;農村有句老話:三個集沒有一個廟會大,有的地方叫廟會,有的地方則叫做騾馬大會。是在固定的一個日子,附近三里五村的聚集在一起交易騾馬的聚會,後來演變成為所有商品都有出售的民間大會。這樣的集會非常的熱鬧,最為熱鬧的當屬騾馬大會,各種各樣的牲口會在此交易,這樣的集會歷史悠久,秦瓊賣黃驃馬的時候,也是在騾馬大會上找的經紀人出售。可見這樣的活動是具有非常久的歷史的。

騾馬大會上還有一個非常忙碌的職業,這個職業就是馬掌匠。雖然叫做馬掌匠,但其實是什麼牲口的腳掌都釘的,牲口的腳掌生長一段時間後,角質會增加,這樣會妨礙牲口的行動,所以要定時的進行修理,並且更換新的馬掌。騾馬大會上馬掌匠的生意非常的好,而且手藝也是一流,這些騾馬都會乖乖地任其修理腳掌。這些修下來的馬掌,還被搶著撿走。拿回去後種花用,是一種非常好的肥料。

過去農民都願意做的四大“匠人”,為什麼如今做的越來越少了?

過去農耕時代,牲畜是不可替代的勞動力,而且也是主要的運輸工具,隨著農田機械化的普及,以及機動車的興起,牲畜也逐漸離我們遠去,除了養殖肉用之外,農村家庭養殖牲畜的越來越少,所以這些過去忙得一塌糊塗的馬掌匠也逐漸失業,直到現在變得看不到了。

打鐵匠;打鐵還需自身硬,記得村裡有人瘦老李。個子不高而且還特別的瘦,但奇怪的是卻有一膀子力氣,很多年輕人跟他比力氣都不是他的對手,原來瘦老李過去的職業就是打鐵匠。老李從小就打鐵,村東頭的打鐵鋪過去是非常的熱鬧。農閒的時候,孩子放學之後,都會在這個鐵匠鋪駐足很久,聽著大錘夯擊的沉悶,聽著小錘輕快的聲響。夏天的時候,打鐵鋪裡面火熱,匠人們會把上衣脫去,叮叮噹噹地把鐵花擊起,就像是過年時候的煙花一樣。

過去農民都願意做的四大“匠人”,為什麼如今做的越來越少了?

鐵匠過去的生意非常的好,農忙時候的農具要打個不停,農閒之餘生活中的用品一就派上用場,只要跟鐵有關係的,這些能工巧匠都能夠給製作出來,鐵匠不僅手藝好,而且通常都有一把好力氣。這也源於每天大錘的揮舞,練就了一身的膂力。所以老李雖然年紀很大而且又很瘦,但力氣依然大得驚人。鐵匠也隨著時代的潮流,逐漸消失不見,那些過去紅紅火火的打鐵鋪,也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篾匠;相傳篾匠的祖師爺是張班,據說跟魯班是師兄弟,只不過魯班精於木工,張班卻對於編制情有獨鍾,所以師傅總是說張班學藝是“偷奸耍滑”。後來魯班藝成之後名聲大噪,張班不服氣,覺得木匠做到的,自己也能夠做得到,所以就使用竹蓆編制了一張桌子,跟普通的桌子看起來幾乎一樣。張班邀請魯班來看,並且讓魯班給起個名字要跟竹蓆有關,魯班就把張班的桌子稱為了:坐席。直到現在我們去吃酒席,依然會使用吃席的稱呼。

過去農民都願意做的四大“匠人”,為什麼如今做的越來越少了?

篾匠通常都是心靈手巧之人,透過自己靈巧的雙手,化腐朽為神奇,把那些看似無用之物,編製成為大家喜歡使用的日常用品,三國劉備就是一個篾匠,可見劉備作為篾匠能夠逆襲成為漢中王,心思是像編制席子一樣縝密的。現如今隨著機械化的、自動化的進行,傳統手工篾匠也變得越來越少,直到現在逐漸消失不見。

除了這幾種匠人之外,還有石匠、焗匠、補鍋匠、皮匠、箍桶匠、錫匠等等諸多的傳統匠人,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事的轉變,都已經逐漸的消失,只能留存在很多人的記憶之中,對此你怎麼看?

TAG: 農村閹匠篾匠馬掌張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