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新品牌橫衝直撞,老品牌關燈吃麵,公募私募上餐桌

消費新品牌橫衝直撞,老品牌關燈吃麵,公募私募上餐桌

食品飲料行業一直是A股主流資金正常配置的產業。一旦行業出現新的積極資訊,就會有更多資金買入,從而有望出現超配態勢。

“漲價容易降價難!得利斯豬肉火腿降價了嗎?!反正西安的肉夾饃自從豬肉30多一斤漲價,現在豬肉十幾塊錢也沒降。”“漲價原因是原材料上漲,但是漲上去之後銷量就下降。股價暴漲有什麼邏輯?垃圾食品少吃?”“生活已經不易,還要漲價,為富不仁啊。”

隨著醋、醬油等必需消費品的價格上漲,一二級市場食品飲料相關品牌熱度激增。

據不完全統計,10月份以來,包括海天味業、洽洽食品、安井食品、恆順醋業、海欣食品、加加食品等多家快消食品上市公司釋出關於產品價格調整或提價公告。從提價幅度來看,價格上調幅度均在3%-18%之間,

而伴隨漲價公告,這些上市公司一度強勢漲停。

與之相對的,2021年Q3,Top10的私募基金機構也開始逐漸加大對食品、機械、電力裝置及新能源等行業重倉,反之,大多私募基金從醫藥、輕工製造、建築等行業撤離。

就“頂流基金經理”張坤來看,三季度其管理的4只基金,規模合計縮水287億元。即便如此,仍堅定增加了五糧液、伊利股份等食品飲料行業配置,降低了對醫藥、網際網路等行業配置,不止如此,旗下4只基金的十大重倉股中並未包含一隻新能源股。

除張坤以外,其他明星基金經理也表現出了對食品飲料的偏愛。景順長城基金劉彥春旗下各基金中,與上季度相比,白酒行業板塊更受關注,古井貢酒等新入十大重倉。另一知名基金經理朱少醒也增加了消費類品種佈局,尤其是增持了貴州茅臺和伊利股份,新進了五糧液;馮柳已經大手筆建倉,四季度以來浮盈或已經過億。與此同時,高毅也在集中調研食品賽道上市公司,如溫氏股份、立華股份、牧原股份、涪陵榨菜、三隻松鼠、洽洽食品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在14億人口支援的消費升級大背景之下,人口老齡化是相對不變的確定趨勢,由此,消費和醫療健康將始終是長期的價值投資方向。“中國食品行業的市值規模超過10萬億,這是必然的。食品飲料行業整體基本價值斜率向上,很多消費品公司價值再往回升甚至創新高,可能性很大。”

密集調價、成本上漲食品行業新舊品牌競爭加劇

“菠菜9。9元/斤,圓生菜9。9元/斤,蒿子稈7。5元/把,大蔥5元/斤……”

10月份以來,全國多地菜市場的蔬菜價格開始上漲,短短几天,部分葉菜每斤價格甚至突破10元,“沒有低於5塊錢的菜。”

業內人士分析,此輪蔬菜漲價或與今年特殊的氣候相關。連續降雨造成部分蔬菜產地受災被淹,出現減產情況。加之冷空氣頻繁,雨後迅速降溫,減緩了蔬菜生長進度,延遲上市導致供應不足。

受到這些上游原材料的漲價影響,恆順醋業、海欣食品、安井食品、金禾實業等多家食品上市公司龍頭紛紛於11月初官宣產品漲價,其中恆順醋業漲價當天強勢漲停,海欣食品漲價當日股價盤中最高漲近5%、安井食品次個交易日股票大漲8。13%。

而近半個月,食品板塊上市公司

整體市值增長1407。67億元,達到1。52萬億元。

其中,鹽津鋪子累計漲幅位居榜首,達66。64%;青島食品、海融科技、千禾味業等3只概念股期間累計漲幅均超30%。

值得注意的是,Wind顯示,食品飲料類主題基金中,食品,軟飲料,酒類行業涉及872只,然而今年以來實現正收益的只有260只,佔比只有30%。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大眾品相關龍頭企業具備一定定價權,可以透過結構升級、產品提價等方式緩解成本端壓力。不過,除成本因素外,內部競爭加劇,以及消費端增長乏力也是制約快消食品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而由此也將會進一步加劇食品行業的競爭最佳化。

事實上,自2009年以來(除2012年四季度),私募基金配置Top20的重倉股其實均涉及食品飲料,其中貴州茅臺持續幾年為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2021年第三季度,基金配置的前二十大重倉股中食品飲料板塊個股有6家,分別是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山西汾酒、洋河股份和伊利股份,其中,貴州茅臺、五糧液位列前二十大重倉股的第一、第四。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也有許多知名基金紛紛開始佈局消費。張坤前十大重倉標的中,貴州茅臺、五糧液仍是其前兩位,瀘州老窖、洋河股份分列第四大和第八大重倉股。在景順長城劉彥春產品中,貴州茅臺同樣是第一大重倉股,瀘州老窖、五糧液和古井貢分別位列第三、第四和第八位。金龍魚三季報前十大流通股東中,知名投資人林園管理的產品從二季度末的三隻增至了四隻,其130號私募基金以90。92萬股持倉新成為公司第九大流通股股東。

工銀瑞信基金王鵬表示,長期來看,食品飲料屬於典型的長坡厚雪賽道,未來有望持續向好。而受益於對春節備貨的樂觀展望,未來一段時間,食品飲料上市公司業績可能好轉,持倉情況還將可能會有改善。

一二級市場的消費瘋狂要偃旗息鼓?

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中國消費品牌普遍面臨流量紅利消失、傳統營銷增長日漸乏力、資料變現能力不足等增長壓力。無疑,消費品市場已從增量市場轉入存量市場。

調查顯示,今年前三季度,79家快消食品板塊上市公司合計實現淨利潤350。71億元,同比下降1。25%;42家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其中,莊園牧場、妙可藍多、西部牧業、巴比食品等4家公司淨利潤均實現翻番。

在成本持續增長背景下,毛利率整體下降,在79家公司中,64家公司毛利率出現下降,佔比超過80%。

消費新品牌橫衝直撞,老品牌關燈吃麵,公募私募上餐桌

2021H1食品飲料及各細分子行業業績

另一方面,2020年有超過6萬多個新品上市,資源爭奪愈加激烈,各品類均在“內卷”。其中,食品飲料作為行業中終端門店覆蓋最廣、業務代表團隊規模最大、產品更新迭代最快、消費者購買頻率最高的品類,成為“內卷”重災區。

僅以海底撈為例,先是11月5日釋出公告稱,將於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關停300家左右經營未達預期門店。緊接著又宣佈以每股20。33-21港元價格配售1。15億股股份,計劃籌資最多3。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這家昔日的餐飲“航母”開始被質疑缺錢。隨後,海底撈低開低走,盤中一度跌超8%,截至上週五,再度創下19。38港元的股價新低,市值蒸近4000億港元。

而這些老品牌的窘境勢必離不開近兩年快速崛起的新興品牌對市場產生的衝擊和蠶食。根據2021中期中國快消品報告,在2000個上榜品牌中,線下渠道新上榜品牌182個,品牌更替率為12。2%;線上渠道新上榜品牌126個,

品牌更替率為24。7%。這與上半年中國股權市場投資人對消費品牌的瘋狂無不關係。

2021年上半年,新消費領域共發生280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金額超過390億元人民幣,其中奈雪的茶、Mannercoffee、霸蠻、墨茉點心局、文和友餐飲等16個品牌連續獲得多輪融資。而且這些新消費品牌不僅是VC/PE機構的寵兒,除了高瓴、紅杉、經緯、達晨、順為、天圖等機構的投資動作較為活躍外,網際網路巨頭也在加緊步伐,位元組跳動相繼入局Manner咖啡、鯊魚菲特、懶熊火鍋;騰訊投資代數家咖啡、衛龍、盛香亭;B站出手鷹集咖啡;美團投資蜜雪冰城等。

從業態看,餐飲和美妝依然遙遙領先,分別有62起和35起融資事件。其次是酒水/飲料、休閒食品,各有19起和17起融資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眾多獲得融資的品牌中,新興品牌佔比超過60%。

不過,從融資輪次上看,專案主要集中在A輪天使輪,B輪以後的融資也僅佔30%左右。要等到這些新品牌成熟,甚至衝擊資本市場,與老一輩的餐飲品牌同臺競技,顯然為時過早,加之下半年資本開始更加理性,紅利期過後加之行業泡沫破裂,究竟誰還能留下?

TAG: 食品品牌食品飲料漲價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