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來了,你敢不敢買

原標題:北交所來了,你敢不敢買 來源:格隆匯

首批81家上市企業也即將集體接受市場的考驗。面對一個被給予厚望、更被高度關注的中國第三個交易所,它的種種戰略意義,經過近兩個月的討論大家也差不多“無人不曉”了。

作為投資者,從投資的角度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一個新的交易所,又能否從中找到什麼新的投資機遇呢?

01、首批新股成色如何?

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共計81家,其中10家為新股,其餘71家從精選層平移。

整體來看,作為“專精特新”的最大特性,這些公司整體市值小、估值低是肯定的了。

從行業分佈來看,

81家公司集中分佈在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其中工業行業佔比31%,資訊科技佔比27%;材料和醫療保健行業佔比各在12%,這些也都是比較具有成長性的領域。同時,北交所目前共有16家“專精特新”企業,數量佔比為19。8%,市值佔比僅為14。9%,對比其科創板和創業板,空間潛力還比較大。

從市值分佈看,

市值居前的主要為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71家精選層公司中,有67家公司的市值在100億元以下,市值中位數為18億元,低於全部A股的59億元,但也有4家成功突破到百億規模以上。

尤其是以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和正極材料為核心產品的

貝特瑞

,遇上新能源大時代疊加北交所成立的大風口,公司估值持續飆升,僅今年來從底部反彈就超過了5倍,目前已經是達到了911億元,相比主機板市場的同題材行業龍頭也不逞多讓。

當然,貝特瑞也是有較強業績支撐的,

藉助新能源車時代的風口,近幾年的業績也在不斷攀升,

今年三季度公司營收68。51億,同比增長1。54倍;淨利潤11。14億,同比增長2。09倍,成為新三板所有企業中利潤規模和增速最快的一哥。

市值第二的

連城數控

,也是緊緊跟上了光伏產業這一黃金賽道,為光伏及半導體行業客戶提供高效能的單晶爐、線切裝置、磨床、矽片處理裝置和氬氣回收裝置等產品,所以公司的業務業績自然靚麗,雖然整體營收規模還不太大,但整體也體現出來了專精特新企業的成長特性。

還有其他市值排在前面的公司,在業務和業績上多少也是各自有幾把刷子,

根據目前披露的資料,69家新三板精選層公司前三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08。33億元,同比增長35。70%,歸母淨利潤45。00億元,同比增長34。36%,業績增速比較強勁。

同時,整體看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整體也是優於其他板塊。

雖然在平時不受市場關注,但這些企業近3年ROE中位數的平均值14。8%,高於科創板的13。3%和創業板的9。2%,整體投資收益還是比較有優勢的。

從成長性的角度來看,根據安信證券研究統計,2021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企業整體同比增速顯著高於主機板和創業板,僅次於科創板;淨利潤方面,北交所企業淨利潤前三季度同比增長33。33%,增速也高於滬深A股和創業板,但也低於科創板。

在企業研發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精選層企業研發費用合計18。43億元,超過了去年全年資料。

從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來看,精選層企業整體三季報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達到4。58%,略高於創業板的4。49%,但低於科創板的7。80%。作為業務範圍和營收規模都相對很小的企業,精選層企業對研發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攀升,難能可貴。

所以,整體看,這些從新三板7000多家公司裡面經過層層篩選出來的精選層標的,確實具備了一定的優勢和成長基礎,雖然大多數還比不上科創板和創業板的發展規模,但潛力還是有的。

02、敢不敢買?

不同於創業板、科創板的公司在上市之前不存在二級市場交易的環節,

北交所上市的71家精選層企業是大多數處於可交易狀態。

作為一個非常確定性的超級利好,從宣佈北交所設立的9月2日至今,整個新三板尤其精選層股票的交易都被市場重新強力點燃,很多個股也因此在北交所開市前被資金提前捧上了一個大臺階。

據統計,截至目前,有超過10只精選層個股漲幅出現了翻倍,其中,同輝資訊、五新隧裝、蓋世食品漲幅接近甚至超過2倍,還有過半的個股漲幅超過了50%,期間僅有2只醫藥股小幅下跌。對比近兩月不斷弱勢震盪的其他市場板塊,精選層板塊堪稱全球表現最佳。

但這也就說明了,

在這段時間裡,已經有人開始搶跑很多了。

不過從估值來看,雖然經過2個多月的發酵和搶跑,多數的公司估值還不算太貴,根據安信證券統計,從板塊平均PE-TTM(剔除負值)角度來看,北交所的PE平均值37倍,中位數32倍,相對於科創板與創業板的估值水平來說,還存在非常顯著的折價。

也就是說,這些個股相對來說還是估值算更合理一點,尤其在大多數經營業務業績表現也算穩健的背景下。

在A股,打新是被股民們幾乎玩壞的玩法,投資圈也一直有把打新當作買彩票,中了等於發大財的說法。

曾經創業板和科創板首批上市的股票,首日開盤平均漲幅也表現驚人,平均都在1。5倍左右或以上,造富效應堪稱驚人。

但如今已經提前漲了很多的北交所首批股票,上演同樣的劇情可能性不會太高。

精選層的投資者門檻是要有100萬元的資產,雖然北交所把門檻降到了和科創板一樣的50萬元,但整體的增量投資者並不會太多。

北交所明顯更小業務體量的公司對應的是更高的不確定性,能拿出50萬元敲門磚的投資者肯定不是好賭的韭菜,同樣的條件下,確定性更高的科創板或創業板對他們來說吸引力可能更大。

在原本精選層的投資者已經把這一大批個股炒高的情況下,轉到北交所肯定是有很強的兌現利好意願,也就是“利好出盡變利空”,這在A股已經是老套路了。

尤其是現在的北交所設定的每日交易漲跌幅限制在30%,剔除首日不設漲跌幅外,最大的振幅將高達60%,這種交易制度無疑大大增加了市場交易的潛在風險性。

鑑於科創板上市以來整體的表現教訓,參與北交所的投資者可能會更理性一點。截至11月12日,累計有超210萬戶投資者預約開通北交所合格投資者許可權,這個規模相對當初科創板投資者的規模還小一點,大概也說明了大眾的看法。

但從長遠看,就算首日不參與,隨著經過一點時間的炒作熱情消退,以及陸續有自主申報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越來越多,其中還是能產生非常多的優秀投資機會的。

因為專精特新的小,意味著其成長空間和彈性的大,尤其是一些紮根於資訊科技、光伏、新能源、醫療及其他成長性非常明顯的黃金大賽道的企業。這些企業從0到1,再到10的速度會極快,直到體量越來越大賽道越來越擁擠的時候增速才會慢下來。而北交所,就是為投資者提供了參與這些企業最迅猛的成長紅利期。

當然,小企業也代表了容易夭折的高風險,這就要求投資者在投資之前向做好充足背調功課了 ,畢竟高風險和高回報從來都是對等的。

根據資料披露,截至目前已有近250家公司表達了北交所上市意向,這些後備軍的儲備數量比較豐富,同時大多數也是在新科技、工業、原材料等優秀賽道領域。同時,新三板市場的基礎層和創新層也還有海量的企業,它們同樣有希望能逐步向上一層進化的可能。相信這其中肯定會蘊藏未來成長為類似貝特瑞這種近千億市值的種子企業,就看投資者的運氣了。

03、北交所,離納斯達克還有多遠?

每當國內一個證券交易板或交易所出來的時候,大家總會自覺地把它與美股的納斯達克交易所比較,看它能否能成為甚至超越納斯達克。

然後也總是最終發現,現實離這個比較還是相差非常遠。

其實,這個期望並沒有什麼問題,只是我們的心態是過於急了。

納斯達克交易所成立於1971年,到現在已經有50年的發展史。其成立之初僅定位於為不符合在當時的紐交所上市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股票交易場所,但一開始也僅有一個自動報價系統,沒有交易廳,更沒有任何完善的交易和監管制度,甚至稱不上一個交易所。

在1975年之前,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魚龍混雜,財務造假,披露違規,內幕交易等情況比今天的A股裡的亂象有過之無不及。

但納斯達克透過不斷進行制度改革,尤其1982年建立“全國市場—常規市場”的分層制度,以及2006年在再度改進為

“全球精選市場-全球市場-資本市場”

三層架構,形成了非常契合發展需求的制度優勢,不斷將優質的公司提升至更高的層次,為優質的公司提供更好的融資發展機會和獲得更高的估值。由此迎來了越來越多優秀科創企業上市,最終呈現出霸榜全球的強勁發展態勢。

如今,納斯達克也已經成長為全球第二大交易所。截止當前,納斯達克共有接近4000 家上市股票,總市值達到25萬億美元,成為僅次於紐交所的全球第二大交易所。

納斯達克的成就背後,離不開美國二戰之後開始邁入第三次科技革命產生的科技紅利,離不開美國經濟自此之後不斷蓬勃發展的國家紅利,也離不開美國從產業資本轉為金融資本帶來的資本紅利。但我們也要看到,它也是要從當初混亂無序的一無所有開始不斷完善制度,逐漸動態發展起來的。

同樣的,

中國的金融市場,紮根在中國這片擁有無比龐大且潛力無限的市場規模、同時擁有全球最完善的產業叢集優勢、最穩健的經濟發展動能的沃土,未來的發展潛力肯定不會亞於美國市場。

現在國內的證券市場制度尤其新三板制度和納斯達克的發展軌跡較為類似,相對來說也一切都在起步階段。但未來的潛力,同樣無限。

04、

結語

投資都是賭國運,國運向上,未來就必然有希望。

在投資中,真正的大趨勢是“國家的趨勢”,投資者也只有看清了國家發展的大趨勢,才能真正堅持長期投資。

北交所,不但是國家經濟發展不斷穩健發展,金融市場改革不斷改進向前的一個見證,更是一個新的起點。

無論是北交所,還是創業板、科創板,它們對標納斯達克差的不是制度,不是市場,僅是時間。

對此,我們真的可以多自信一點。

北交所來了,你敢不敢買

TAG: 北交所科創板精選企業納斯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