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七次科舉失敗,成功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文 花開無田 /圖 網路圖片一提到曾國藩大家熟知的是他的家書和他的華麗轉身的遭遇,很多人都把曾國藩作為“庸人”的代表,經過自己努力最後取得成功併成為很多人傳頌的“完人”素有人這麼形容曾國藩:30歲之前是庸人,30歲之後是聖人,下面我們一起來走進這個傳統社會的最後一位聖人—曾國藩,以及他在經歷多次科舉考試失敗之後走向成功的經歷可以帶給我們什麼?

曾國藩:七次科舉失敗,成功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曾國藩蠟像在介紹曾國藩之前,先說一下他七次科舉失敗的經歷,曾國藩於14歲時與父親一起去參加長沙的童子試,不幸的是這一次他和他的父親紛紛落榜,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失敗,別急,後面還有幾次呢,第二次道光統治的第十年,剛剛年滿20歲的曾國藩在父親安排下去了現在非常出名的衡陽雙桂書院求學,他十分地勤奮和努力學習,然而天不遂人願,繼他參加童子試失敗後,這一次他參加長沙府試,又失敗了,這一次之後,他又再次參加了6次科舉考試,都是名落孫山,這對於年少時脾氣火爆、急於科舉的他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幸運的是,曾國藩並沒有一蹶不振,他更加地勤奮努力,磨練自己詩文的能力,並且從他自身的“急於科舉”找到問題,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他於道光十三年,在他第七次參加考試之後,他終於中了秀才,擁有了進入縣學的資格,然後在一步一步地成就了“天下之能臣”。

曾國藩:七次科舉失敗,成功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曾國藩畫像前面一直在說曾國藩的科舉失敗經歷,下面我們來弄清楚科舉制度是什麼?它是否類似於我們現在的高考呢?凡是對中國歷史有一定了解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科舉制度正式建立於隋朝的隋煬帝—楊廣時期,不說楊廣的過,就他正式設立科舉制度,為選拔人才提供了依據,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科舉制度萌芽於動盪的南北朝時期,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年之久,可以說科舉制度的人才選拔模式似乎和高考很類似,都是透過考試來選拔人才,而也正是透過這種公正的手段來實現對人才的提拔任用。

曾國藩:七次科舉失敗,成功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洋務運動但仔細去深究,事實上古代的科舉制度更為艱難,因為在古代,考生除了參加筆試外,贏得進一步資格後,還得參加天子的殿試對熱點政事說出自己的意見,文采、思想都得俱佳才有可能成功,但反觀我們今天的高考,資訊傳播的廣泛化,似乎也讓我們認為這種種的困難不公,但是與那個年代相比顯然已經是進步明顯了。與當今相比,曾國藩當屬於“低分高能兒”,我在這裡沒有貶低曾老分數低的意思,而事實上他與很多人相比已經很幸運了,30歲時便在國家有了自己穩固的地位和他的官職,與吳敬梓的范進相比,他著實很厲害了,並且在成功之後也沒有喜極而瘋,相反,在他科舉考試完了之後,他更加勤奮努力,甚至是拼命,他可以說與其他的天才兒童相比,的確比較遲鈍,但與我們常人相比,他著實算得上是個天才,因為把我們拉到他所處的那個年代裡去參加考試,我們中的很多人可能終其一生也成功不了。

曾國藩:七次科舉失敗,成功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曾國藩故居曾國藩成就一番偉業除了上文提到的他遲鈍的優勢中逐步生長還有他超凡的自制力。這裡先說遲鈍的優勢在哪裡,就好比你去擰水龍頭時,調熱水和冷水時得緩緩來,太快則操之過急可能被燙傷或者得到的全是冷水,這個時候,你得慢慢地擰水,正如我們要在該遲鈍、該緩慢的時候緩緩前行,因為這不是畏懼,而是充分利用遲鈍這個優勢把事情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極致。其次是曾國藩那不同於常人的自制力,在他屢次失敗、發現自己脾氣暴躁的缺點、抽菸、好色之後,他開始逐漸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開始以後的自律生涯,他從而立之年開始,每一天都用日記來記載自己的一天,並加以反省,慢慢地,他把這些缺點全部都改了,成為了那個年代裡的第一能臣,這都歸功於在他科舉制度後看到自己“急於求成”的缺點後,逐步開始計劃、管理自己。

曾國藩:七次科舉失敗,成功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曾國藩故居全景圖到了今天,很多人都拿曾國藩資質平平卻能成功表示自己也可以做到,不幸的是有的人沒有曾國藩身上的自律來要求自己,可以說,要是人想要成功,最先做的就是學會遲鈍一點、不要急於求成以及學會管理自己,做一個自律的自己,一定能離成功越來越近。參考資料:《曾國藩家書》、《清史稿》等

TAG: 曾國藩科舉制度遲鈍自己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