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十個交易日基金暴跌20%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文丨《財經》新媒體  蔣金麗

編輯丨蔣詩舟

剛當上基金經理,就遇到市場暴跌,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近日,一位叫夢圓的新生代基金經理,就遭遇了這樣的“暴擊”——上任10個交易日,管理的兩隻基金跌幅就超過20%。

上任十個交易日基金暴跌20%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夢圓”變“夢碎”,不少網友替她喊冤。事實上,在大多數的熊市中,都有夢圓這樣的存在。對於基金經理而言,實力和運氣,到底哪一個更重要?

因“背鍋”而出圈

如果不是因為網友的熱議,夢圓只是一位運氣有點背的“新人”。

不難理解網友為何替她打抱不平:一位本科就讀於

北京大學

、研究生畢業於雷丁大學的學霸,歷任

中銀

基金研究員、農銀匯理基金經理助理,苦熬六年好不容易當上基金經理,結果成了業績“背鍋俠”。

2月24日,夢圓被增聘為兩隻產品的基金經理,一隻是

農銀醫療保健股票

,另一隻是農銀匯理

創新醫療

混合。前者成立於2015年2月10日,規模31。47億元;後者成立於2020年1月21日,規模16億元。

按照行業慣例,增聘基金經理無外乎三種情況:老人帶新人、規模太大管不過來增加副手、原來的基金經理即將離職。

夢圓屬於第三種。她上任之前,這兩隻基金皆由趙偉單獨管理,3月5日,對方離職,功成身退,任職回報可圈可點。

上任十個交易日基金暴跌20%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他的繼任者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春節過後,股市一路暴跌。截至3月9日,夢圓接管兩隻基金僅10個交易日,淨值跌幅就超過了20%。

這是什麼概念?兩隻基金規模合計47億元,經過這10個交易日,浮虧在10億元左右。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夢圓不太可能大幅調倉。所以,說她替趙偉背鍋,並不為過。

據2020年的四季報披露,這兩隻基金的前十大持倉都是

醫藥股

,其中不乏

邁瑞醫療

愛爾眼科

通策醫療

藥明康德

歐普康視

等年後大跌的抱團股。

關乎前途與飯碗

夢圓的經歷,引起不少網友的同情。

雖然短期的下跌與基金經理的能力關聯不大,但產生的結果依然會伴隨整個職業生涯。在業績為王的公募行業,這關乎前途與飯碗。

基民購買基金時,會參考歷史業績;新基金髮行時,也需要歷史業績的加持;更不要說,業績是基金經理的重要考核指標。

公募基金是一個以相對排名為考核機制的行業。如果管理的基金連續兩年在同類產品中排名後三分之一,就可能面臨“下課”的風險。現實情況中,因業績不佳而引咎辭職的基金經理不在少數。

年終獎也與業績緊密掛鉤。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財經》新媒體,在牛市中,如果業績排名沒有進入同類前二分之一,即便當年管理的基金漲幅很高,在規模沒有太多增長的情況下,也拿不到多少年終獎。反之,在熊市中,即便管理的基金是虧錢的,只要相對排名靠前,年終獎依然十分可觀。

儘管截至3月17日,夢圓接管的兩隻基金跌幅收窄至14%,但兩隻基金的相對排名都在後三分之一。

上任十個交易日基金暴跌20%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對於夢圓這種“背鍋”的情況,公司會如何對其進行業績考核?農銀匯理基金相關人士向《財經》新媒體表示:“公司注重長期業績考核”。並澄清,夢圓並非網上盛傳的90後,而是1989年出生的。

不止一個“夢圓”

論運氣背,夢圓並非孤例。

以2月18日為分水嶺,在本輪暴跌開啟前後,有不少“新手”走馬上任。據Wind統計,從這一天起的前後五個交易日內,首次被任命為基金經理的有24人。其中,管理主動偏股型產品的有14人。

上任十個交易日基金暴跌20%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財經》新媒體注意到,這14人當中,只有弘毅遠方的許智程是“新基上任”,其他13人均為“舊基增聘”。

由於新基金有長達三個月的建倉期,許智程較為幸運地避開了市場震盪期,成立以來跌幅僅為4%。而同日被增聘的其他三位基金經理:中歐基金的劉偉偉、弘毅遠方基金的樊可、萬家基金的王霄音,任期內回撤均超過10%。

和夢圓情況相似的有兩位——弘毅遠方基金的樊可、安信基金的陳衛國。

2月8日,樊可被增聘為弘毅遠方經濟新動力的基金經理。3月4日,該產品原來的基金經理焦慶離職。截至3月17日,樊可的任職回報為-13。6%。

2月10日,陳衛國被增聘為安信盈利驅動的基金經理。3月8日,原來的基金經理袁瑋從這隻產品卸任。不過,袁瑋目前還有三隻在管基金。截至3月17日,陳衛國的任職回報為-10。09%。

背鍋固然值得同情,和海外成熟市場培養一個基金經理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相比,國內的基金經理稍顯稚嫩,平均培養週期只有5年左右。

在業內人士看來,沒有經歷過幾輪完整的市場週期,對風險缺乏足夠的認識,很難成為一個好的基金經理。被熊市毒打過的基金經理,或許會對市場抱有更強的敬畏心。

“夢圓們”的逆襲

對於基金經理而言,實力和運氣,到底哪一個更重要?

答案是“短期靠運氣,長期拼實力”。

基金圈流傳一個說法:一年賺三倍者眾,三年賺一倍者寡,十年跑贏大盤者,寥寥。原因就在於,無論牛熊轉換,總是盈虧同源。

據《財經》新媒體粗略統計,自中國股市1990年誕生以來,大約經歷了13輪大大小小的熊市。其中,不乏“出道”即遭遇市場重挫的基金經理。

上任十個交易日基金暴跌20%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以2015年的熊市為例,在拐點開啟的前後五個交易日內,首次擔任基金經理(主動偏股型)的有9個人。

回溯歷史業績,其中5人實現逆襲,幾何年化收益超過10%;有3人拉平虧損,稍有盈利;還有1人幾何年化收益告負。

上任十個交易日基金暴跌20%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15年6月12日,

上證綜指

衝破5781點,迎來當輪牛市的最高潮。而就在前一天,

金鷹

基金增聘了兩位新手給何曉春做副手。一位叫陳穎,他就職的基金是

金鷹穩健

成長;另一位叫倪超,負責參與管理金鷹行業優勢。

一年零四天後,“師傅”何曉春離職,陳穎和倪超開始獨立管理這兩隻基金。熊市留下的代價是慘痛的,和何曉春共同管理期間,兩隻基金的跌幅都在30%左右。兩位年輕的基金經理需要靠自己的實力,去抹平這些虧損。

時間會暴露差距。陳穎獨立管理金鷹穩健成長兩年後,在繼續虧損12。45%的情況下,卸任該基金。而倪超至今仍在管理該基金,獨立任職回報達114。17%。

和倪超一樣實現逆襲的基金經理中,後來有不少成長為頗有口碑的明星基金經理,比如華安基金的崔瑩、泓德基金的鄔傳雁、

東方紅

資管的王延飛、匯添富基金的劉江。

相較之下,華安基金的蔣璆、

天弘基金

的田俊維、

平安

基金的薛冀穎表現比較平淡。

本輪下跌中被“暴擊”的“夢圓”們未來表現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A股或已進入定投好時機,借道指數ETF,交易靈活輕鬆佈局,極速開戶通道已開啟> >

TAG: 基金經理夢圓10增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