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上的紫砂壺,竟然價值350萬

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館裡,收藏著一幅錢選的烹茶圖——《盧仝烹茶圖》。這幅圖,描繪了盧仝得到好友朝廷諫議大夫孟荀送來的新茶,並當即烹嘗的情景。

郵票上的紫砂壺,竟然價值350萬

圖中頭頂紗帽,儀表高雅悠閒、席地而坐的正是盧仝。觀其神態姿勢,似在指點侍者如何烹茶,一侍者著紅衣,手持紈扇,正蹲在地上給茶爐扇風;另一侍者旁立,其態甚恭,似送新茶來的差役。重點來了,這幅畫雖然被傳是宋代的,但看其繪畫風格,構圖和人物形象,都與明代晚期陳洪綬的風格非常接近,所以也被人認為是晚明時期的。其中最明顯的一個依據,便是圖中的一把茶壺。這把壺與江蘇無錫縣文物管理委員會藏的時大彬制宜興三足壺幾乎一模一樣。而這把壺,正是明崇禎年間所制,屬於明代當時很流行的壺型。

郵票上的紫砂壺,竟然價值350萬

今天,我們要說的正是時大彬和他的如意紋蓋三足壺。時大彬(1573—1648)號少山,又稱大彬、時彬。時大彬是宜興紫砂藝術的一代宗匠,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之子,生平活動期在明代萬曆朝至清代順治朝之間。

時大彬制壺初期,是用木模成型,到中晚期,領悟了供春做壺的成型法則後,他便捨棄了模具,開始完全用手工製作成型,即打身筒法與鑲身筒法,這一創舉是紫砂壺成型工藝中的最大變革,奠定了宜興紫砂發展的根基,直至今天仍然沿用。關於時大彬的研究,在明代學者徐應雷的《書時大彬事》中有描述,他筆下的時大彬是一個蓬頭垢面、嗜酒好飲、好吃懶做的村夫。他生活習慣與一般的鄉野村夫無異,飲酒取樂是其唯一的消遣方式。但時大彬對作品的稽核相當嚴格,稍微不符合自己的標準就會砸掉,這也是每一把大彬壺都那麼精美的關鍵。

郵票上的紫砂壺,竟然價值350萬

時大彬·如意紋蓋三足壺

郵票上的紫砂壺,竟然價值350萬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文管會藏壺高113mm 口徑84mm此壺1984年出土於無錫甘露鄉明代墓中,墓主為明代華太師華察的孫子華師伊,為崇禎二年墓葬。此三足壺出土之後,曾被晾曬於農戶窗臺之上,後因清洗露出大彬刻款引起重視,此後由無錫、蘇州、上海、宜興等多方專家鑑定,與江蘇省揚州博物館藏六方壺、福建省漳浦博物館藏鼎足式蓋圓壺公認為時大彬標準器之一。

郵票上的紫砂壺,竟然價值350萬

壺身呈淺褐色,閃爍有淺黃色顆粒,精光內蘊。壺身似球形,下承三乳頭形矮足。三足的設計不僅沒有蹩腳的感覺,反而襯托出它三足鼎立、氣吞山河的氣象。

壺蓋貼塑四瓣對稱的柿蒂如意雲頭紋。蓋鈕如珠,中部留有出氣小孔,表面似石榴皮。

郵票上的紫砂壺,竟然價值350萬

把稍與足空隙處橫刻陽文“大彬”二字楷書款。

郵票上的紫砂壺,竟然價值350萬

整把壺有一股內斂而未發的氣勢,能讓人感受到時大彬在制壺能力上的出神入化。1994年,郵電部發行了《宜興紫砂陶》特種郵票一套四套四枚,其中有一枚便是這件“三足圓壺”。

郵票上的紫砂壺,竟然價值350萬

這把三足圓壺飲譽國內外,是明末紫砂器中不可多得的瑰寶,每每為收藏家所稱譽。其實,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蒙塵,相反,會歷久彌新,更經受得起後人的推敲,而這,需要我們保持一顆匠人之心,不斷去發現美、挖掘美、創造美。

內容整理自網路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

TAG: 時大彬三足大彬宜興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