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就當虛已處世,求功不可盡佔,求利不可盡得,求事不可盡做

古往今來,人取得一定成就之後,一旦恃才妄為,足以招殺身之禍,林章、陸成秀就是這樣。異端橫議,足以招殺身之禍,李贄、達觀就是這樣。反之,就能免除禍殃。

做人,就當虛已處世,求功不可盡佔,求利不可盡得,求事不可盡做

鯤鵬歇息六個月後,振翅高飛,能扶搖直上九萬里。做官不懂息機,不撲則蹶。所以說知足不會受辱,知止沒有危險。

貴極徵賤,賤極徵貴,凡事都是如此。到了最極端而不可再增加,勢必反輕。居在局內的人,應經常保留迴旋的餘地。伸縮排退自如,這就是處世的好方法。

能夠虛己的人,自然能隨時培養自己的機息,處處保留迴旋的餘地,不僅能全身,而且還可以培養自己的度量。

做人,就當虛已處世,求功不可盡佔,求利不可盡得,求事不可盡做

虛己處世,千萬求功不可佔盡,求名不可享盡,求利不可得盡,求事不可做盡。如果自己感覺到處處不如人,便要處處謙下揖讓;自己感覺到處處不自足,便要處處恬退無爭。

歷史記載:東漢時期建初元年,肅宗即位,尊立馬後為太后,準備對幾位舅舅封爵位,太后不答應。第二年夏季大旱災,很多人都說是不封外戚的原因。

太后下詔諭說:“凡是說及這件事的人,都是想獻媚於我,以便得到福祿。從前王氏五侯,同時受封,黃霧四起,也沒有聽說有及時雨來回應。先帝慎防舅氏,不準在重要的位置,怎麼能以我馬氏來對比陰氏呢?”太后始終堅決不同意。肅宗反覆看詔書,很是悲嘆,便再請求太后。

做人,就當虛已處世,求功不可盡佔,求利不可盡得,求事不可盡做

太后回道:“我曾經觀察過富貴的人家,祿位重疊,好比結實的樹木,它的根必然受到傷害。而且人之所以希望封侯,是想上求祭祀,下求溫飽。現在祭祀則受四方的珍品,飲食就受到皇府中的賞賜,這還不滿足嗎?還想得到封侯嗎?”

這不僅是馬後能居高思傾,居安思危,處己以虛,馳而不盈,而且還能使各位舅氏處於“虛而不滿”之中,以避免後來的嫉妒與傾敗的遠見。在這段話中,還能看到她公正無私、識大體的胸懷。

才在於內,用在於外;賢在於內,做在於外;有在於內,無在於外。這就是以虛為大實,以無為大有,以不用為大用的道理。

做人,就當虛已處世,求功不可盡佔,求利不可盡得,求事不可盡做

人們取實,我獨取虛;人們取有,我獨取無;人們都爭上,我獨爭下;人們都爭有用,我獨爭無用。這是道家處世的妙理。爭取的是小得、小有、小用,不爭的才是大得、大有、大用。

所以莊子說:“山上的樹木長大了,自然用來做燃料;肉桂能食,所以遭到砍伐;膠漆有益,所以受到割取;人們都知道有用的作用,而不知道無用的作用。”

所以我們不要以精神去尋求利益,不要以才能去尋求事業,不要以私去害公,不要以自己去連累他人,不要以學問去窮究知識,不要以死勞累生。

做人,就當虛已處世,求功不可盡佔,求利不可盡得,求事不可盡做

河蚌因珍珠珍貴稀少而受傷害,狐狸因皮毛珍貴而被獵取。有弘世之心的人,應該隱藏起意願而不刻意彰顯,把有形隱藏到無形之中,把自有隱藏到虛無之中,做到如古人所說“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的境界,才能體會到虛己的妙用。

由此可以看出,做人就當虛已處世,千萬求功不可盡佔,爭名不可盡享,求利不可盡得,求事不可盡做。

做人,就當虛已處世,求功不可盡佔,求利不可盡得,求事不可盡做

TAG: 不可太后處世處處虛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