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萬成立基金會,歷經120年後諾貝爾獎怎麼越發越多了?

作者:雪球使用者大貓財經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今年,諾貝爾獎獎金再創新高,單項都漲到1000萬瑞典克朗了,五項獎總共要發5000萬瑞典克朗。要知道,1900年諾貝爾獎基金會成立的時候,總共才3100萬瑞典克朗,這5000萬發完豈不是基金會還得倒欠錢?

其實,諾貝爾獎發放出去的獎金,早就已經遠遠超過最初的本金。

01

當年,諾貝爾留下的遺產一共有3323萬瑞典克朗,其中3100萬成立了諾貝爾基金會。

“我,簽名人阿爾弗雷德·伯納德·諾貝爾,經過鄭重地考慮後特此宣佈,下文是關於處理我死後所留下的財產的遺囑:

以這份資金成立一個基金會,將基金所產生的利息,每年獎給在前一年中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將此利息劃分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獎給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發明的人;

一份獎給在化學上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醫學和生理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的人;

一份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後一份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注意,遺囑的宣告說的是基金所產生的利息,劃分為五份。(注:經濟學獎是1968年瑞典銀行增設的)

幹吃利息這個策略,怎麼聽起來本金並不會增長呢?確實如此,難怪諾貝爾自己沒有設定數學和經濟學獎,確實不會算賬啊。

所以諾貝爾獎基金會的執行,一開始並不理想,獎金總是縮水。

1901年第一屆的單項獎金只有15萬克朗,第二屆是14萬克朗,之後更是逐年減少,1923年的11。5萬克朗是諾獎獎金的歷史最低點(數字上的最低點)。

到1953年的時候,基金會的資產只有300多萬美元,再考慮貨幣貶值,此時的300萬美元只相當於1896年的30萬美元,發放的獎金價值也是逐年減少,基金會幾乎面臨著破產的風險。

造成這種窘境,是因為一開始的策略,就沒有打算讓基金本身增值擴大。

諾貝爾要求這些錢用來存銀行或者買債券,而且是公債,風險小是小,那年化收益率可想而知。諾貝爾基金會除了每年發放獎金,還要維持運作的開銷,再加上歐洲經歷一戰二戰的動盪,基金增值根本趕不上通貨膨脹,所以就越來越難。

02

好在,瑞典政府很注重科技發展,也很支援諾貝爾獎,於是,從1953年開始對基金會施以援手。

首先,瑞典政府同意諾貝爾基金獨立投資,基金會從單一安全資產投資轉向全面資產配置,並逐步投資海外市場,最主要是投資美國股市,同時投資房地產,抵押貸款等多個方向。好在,那正好是二戰結束後全球經濟恢復的階段,歐美亞的經濟全在快車道上,買股票買房都對,收益率越來越可觀。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又捐出大量資金給基金會作本金,順便增設了諾貝爾經濟學家,進一步促進了諾貝爾基金會的發展。

1990年初,諾貝爾基金會在瑞典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將持有的“招募人”公司股票全部出售,大大賺了一筆。

現在,基金會的資產大頭是股票(下圖中紅色是外國股票,深藍色是本國股票),其次是對沖基金(黃色部分),這倆都和經濟環境強相關。最後是房產(淺藍色部分),以及固定收益產品(紫色和綠色部分),比例已經非常小了:

3100萬成立基金會,歷經120年後諾貝爾獎怎麼越發越多了?

2015-2019年諾貝爾基金會的資產投資比例

但是,“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句話放之四海皆準,2001年的網際網路泡沫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都衝擊過諾貝爾基金會,一波大跌就損失將近五分之一的投資額。

2011年,由於全球股票市場不振,諾貝爾基金會的股票投資就虧損了1900多萬瑞郎。不過,那一年諾貝爾基金會的總資產還有28。6億克朗,仍然是本金的90多倍。

之後,經濟逐漸恢復,美股又給力,道指連創新高,所以諾貝爾基金會的資產再次走入上升通道。到2017年末,諾貝爾基金會的資產總市值達到45億瑞典克朗的歷史最高點,早就遠遠超出了3100萬的本金。

3100萬成立基金會,歷經120年後諾貝爾獎怎麼越發越多了?

(資料來源:南方基金)

不過,上面的統計資料截止2018年,但2020-2021年美國政府印錢,帶著美股繼續大漲,諾貝爾基金會的資產大機率又創出新高了。

03

其實,按照諾貝爾最初的意願,理想的獎金額度應該是能夠保證一位學者能在20年不做其他工作謀生的情況下,仍能夠專注於科研工作

——1901年首次頒發的15萬瑞典克朗,就大概相當於當時一位教授20年的薪水。

不過,諾貝爾獎漸漸成了榮譽,前幾十年,獎金的購買力長期在下降,即使數值上超過了15萬克朗,可是考慮到通脹和貶值等因素,要養活一個學者20年不出去上班在家搞科研怕是沒戲,何況做科研的場地、實驗耗材等等,還是另外一筆費用。

1980年,諾貝爾獎的獎金漲到100萬克朗,之後更是連續漲價。到1991年,諾獎獎金數額─躍調整至600萬瑞典克朗,獎金的名義價值和實際價值都與1901年的獎金相當,可以說,諾獎在首次頒發的90年後方才迴歸了初衷。

2001年,諾貝爾獎的獎金漲到1000萬克朗,但是到2011年,諾獎基金會虧了一大筆,又把獎金從1000萬瑞郎降低到800萬,直到2017年才重新漲到900萬,去年漲回了1000萬。

雖然,很多人覺得諾貝爾獎的獲獎者都是對金錢視如糞土的書呆子,但是還是有不少獲獎者把錢用到“人間煙火”上。

1993年的醫學獎得主夏普就花錢買了棟有百年曆史的老房子,2001年的物理獎得主克特勒也買了房子。2012年莫言拿到獎金,笑笑說這錢在北京也買不了多大的房子, 5萬一平,只夠買120平。

據說最後他買了北京五環外的一套200平新房。

不過也有還債的,193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芬蘭作家西蘭帕在獲獎前共欠出版公司250萬芬蘭馬克的債務;其他還有旅遊的、做公益的、繼續投入科研的等等五花八門。

比較有趣的是愛因斯坦,他與第一任妻子離婚時做了約定,如果獲得獎金,就交給前妻和兩個兒子使用,最後錢就歸了他們。

不過,他老婆不是第一個離婚前神預測丈夫得獎的女人。

羅伯特·盧卡斯由於在理性預期宏觀經濟理論方面的成就而獲得1995年諾貝爾獎經濟學獎。

然而,早在1989年她的前妻就已經預測到他會獲得諾獎,於是在他們辦理離婚手續時,他的前妻提出“若盧卡斯在1995年12月31日前獲得諾獎,她應該分得一半的獎金”,當時的盧卡斯一口答應。

結果,好巧不巧,到了1995年10月21日,盧卡斯真的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可糊的是海底撈月最後一張,盧卡斯後悔不迭,但是還得照做按照之前的約定支付前妻一半的獎金。

3100萬成立基金會,歷經120年後諾貝爾獎怎麼越發越多了?

好在,拿了諾貝爾獎之後,他隨便出來開個講座都能掙不少。

看來,他的前妻才是最會算賬的小能手,經濟學家挑媳婦的眼光真不錯。

TAG: 獎金諾貝爾基金會諾貝爾獎基金會瑞典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