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梵高”徐渭曾經遊歷過鄂州

徐渭(1521—1593),漢族,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漁隱、金壘、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等別號。中國明代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

“中國式梵高”徐渭曾經遊歷過鄂州

有人說明代文學是幫閒文學,說頹廢、幫閒,針對部分尚可,如果涉及總體,尤其是徐渭這樣的大家,那就徹徹底底是一種汙衊。

徐渭是詩人,是畫家,是書法家,是軍事家,是戲曲家,他是民間文學家,是美食家,是酒徒,是狂禪居士、是青藤道士、是旅行家,是歷史學家。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生活的年代,自英宗後,明帝國開始走向下坡路,宦官邪派互相勾結,弄權朝廷。到武宗之後,邪派形成閹黨,控制朝堂內外,排斥正義之士進身。他早年學儒,習八股,也想按照統治階級規定的“學而優則仕”的老路走下去。然而政治的黑暗,社會風氣的腐敗,給他留下的卻是一條飽經憂患、歷盡坎坷的人生道路。家庭變故、鄉痞侵奪、科場挫折,一代奇才顛沛落魄,不能得志。

或許愁苦籠罩的心,需要遊山玩水來消遣。徐渭喜愛到處打卡遊玩,史料記載中,總是出現他與友人相約遊玩,且不吝留下詩篇。

天以百禍成就一奇才,當真不假矣。

“中國式梵高”徐渭曾經遊歷過鄂州

不平凡的人生,註定充滿了奔波動盪。徐渭的人生座標行走在全國各地,跨越上千公里。從群山綿延的江南,到大風揚沙的塞北,特別是當時的鄂州地界,令他留戀往返。

因為這個位置不僅有他特別崇拜的一代軍事家鄂王岳飛,和不畏權貴,當面辱罵一代梟雄曹操的禰衡。

徐渭一生最為引以為傲的事情就是中年時,做了總督胡宗憲的數年幕僚,參加抗擊倭寇入侵的戰爭。

所以,他非常虔誠的到鄂王岳飛曾經戰鬥過的位置遊覽了一遍。

並特意賦詩詞一首:《歌風臺其二》鄂州篇,衡縣權。渭也俯,拾所殘。悲異代,良楚酸。謂河高水流拍天,渭兩過之河未然。

這首詩詞表面上看寫的是景色,實質上寫的是徐渭在鄂州參觀完一代名將岳飛古蹟後的心理活動。

如果說再來鄂州之前,徐渭採用的意象往往是充滿清秀幽靜之氣的,因為這個時候他還期盼著朝廷的召喚,故意作出一番優雅的姿態,是以文人的態度在作詩。

但是,到了鄂州之後,徐渭透過閱歷鄂王岳飛一生的軌跡,應該說他基本上是徹底對當時的那個國家朝廷失望了,他這一時候更多地是要面對現實,他不能再漠視環境的影響。面對一種與京城,與蘇杭迥異的山水。

睹物思人,面對一種新的環境,徐渭終於無法忍受了,因此,即使是今人以為秀麗優美的風景,徐渭也以一個悲涼的心境來看待,詩歌中的意象也就不再是那種山水的優美,而是悽婉哀絕,是奇崛險怪。

之後,在瞻仰了埋在當時鄂州龜山的禰衡墓之後,奮筆疾書寫下了千古傳唱的《狂鼓史》。

《狂鼓史》寫禰衡擊鼓罵曹的故事。陰司判官為了留下一個“千古話靶”,在玉帝宣召禰衡前,召來曹操的鬼魂,重演昔日罵曹的一幕。徐渭是借禰衡之口抒發自己一肚皮不平之氣。據說徐渭寫此劇是起因於沈煉的事蹟。徐渭是以鬼戲寫人情,借古人之口斥罵當代的奸雄。

“中國式梵高”徐渭曾經遊歷過鄂州

徐渭一生在藝術風格上流露出的是一種桀騖不馴的個性。那些放縱得吐露心聲的詩句,使後代很多人與其產生了共鳴。

TAG: 徐渭鄂州禰衡青藤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