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晚年無子女,六十壽辰的時候,兒媳跑過來說:這是您兩歲兒子

“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在民間,包拯因其執法嚴明,從不徇私、品德高尚而被百姓們當成是奎星轉世,深受百姓們的愛戴。包拯也是真正的為民辦事的父母官,他嚴於律己,為官清廉,眾臣都害怕他,即使被其彈劾,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就連皇帝都要禮遇他三分。

包拯晚年無子女,六十壽辰的時候,兒媳跑過來說:這是您兩歲兒子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清官,本應該在晚年享受子孫滿堂的天倫之樂,但無奈的是卻差點斷了後代。包拯出生於999年,是安徽合肥人,經過了二十多年的寒窗苦讀,終於在1027年,也就是28歲那一年考上了進士,光宗耀祖。

只是包拯的原配夫人李氏走得早,沒有留下一兒半女,包拯又勤於科舉之事,沒能給父母留下個孫子。包拯一走,他的父母覺得孤單,於是包拯就放棄了入仕為官的機會,回家贍養父母,並重新納了個繼房董氏。

包拯晚年無子女,六十壽辰的時候,兒媳跑過來說:這是您兩歲兒子

1033年,包家喜事臨門,包拯的第一個孩子包繶出生,老人家終於享受到了兒孫福,但還沒來得及高興多久就去世了。包拯悲痛欲絕,為父母守孝3年後甚至一度想放棄為官,還是鄉鄰相勸,他才在1037年赴京聽選,去安徽的天長當了知縣。

從此,包拯無心兒女情長,只將百姓當成自己的衣食父母。按照宋朝高薪養廉、重文輕武的制度,官員們為自己謀取點私利,娶些三妻四妾,是相當普遍的事情,但包拯卻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心思。

包拯晚年無子女,六十壽辰的時候,兒媳跑過來說:這是您兩歲兒子

1041年,包拯被調任廣東端州知府,這裡生產硯臺,也是貢品硯臺的生產地。但是的百姓並沒有因為製作優質的硯臺而生活變好,因為以往的知府都命令百姓製造比貢品數量多幾十倍的硯臺,並將多餘的送給權貴,以求自己能升官。

包拯上任後,從不取一個硯臺回家,嚴查徇私行為。百姓需要生產的硯臺變少,生活反而變得更好了,因此十分感謝包拯。1043年,包拯入京為官,仍依然保持著原來的高風亮節的作風,從不犯絲毫過錯。

包拯晚年無子女,六十壽辰的時候,兒媳跑過來說:這是您兩歲兒子

同時,包拯還經常為民請命,免除或減少老百姓們的勞役賦稅,地方百姓對張振感激不盡。而包拯的孩子包繶也因為受到父親的影響,少年時期就被宋仁宗趙禎封為太常寺太祝。但遺憾的是,包繶還沒來得及感謝皇帝的恩賜就去世了,年僅20歲。

包拯白髮人送黑髮人悲痛無比,好在兒子還給他留下了才幾個月大的孫子,名為包文輔,由兒媳崔氏帶著,包拯心中總算得舒坦些。但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包文輔年僅5歲就夭折了

包拯晚年無子女,六十壽辰的時候,兒媳跑過來說:這是您兩歲兒子

當時正臨近包拯60歲大壽之時,痛失小孫子,包拯便沒有再給自己慶生的心思了,整日消沉。而兒媳崔氏雖然也是悲痛欲絕,但還是盡心盡力侍奉公婆。包拯看不下去,便讓崔氏儘早改嫁,畢竟女人在古代若是沒有兒子會被視為相當可悲的事。

崔氏不從,願意一直將公婆當成父母來孝敬,包拯沉鬱的心情才慢慢好起來。1059年,包拯在兒媳崔氏的寬慰下還是舉辦了60歲慶生大宴,可儘管屋內張燈結綵,高朋滿座,卻不見兒孫一人。

包拯晚年無子女,六十壽辰的時候,兒媳跑過來說:這是您兩歲兒子

包拯無比感傷,這時兒媳崔氏卻突然抱著個小娃娃“送禮”道:“您是有兒子的,已經兩歲了。”包拯震驚無比,好在繼室董夫人知曉包拯的為人處事,才沒想岔,趕緊問詢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原來包拯的繼室董夫人嫁過來的時候還帶了個陪房丫鬟,也就是媵妾孫氏。孫氏在家中的地位較低,前些年又不知道幹了什麼錯事,被包拯一怒之下趕了出去。孫氏只能孤苦地回到家中,過了一段時日才發現自己已經有了身孕。

包拯晚年無子女,六十壽辰的時候,兒媳跑過來說:這是您兩歲兒子

在古代,媵妾被趕出夫家就已經相當丟臉,但孫氏竟然還有了身孕,以後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崔氏知道這件事後,想到自己也是失去丈夫的人,能感受到孫氏的苦楚,但她又不想讓公婆受到驚擾,便時常私自給孫氏一點銀兩,供她生活。

1058年,崔氏的親生兒子夭折之後,她和公婆都悲痛萬分,於是就想到了孫氏的孩子。那不正是公公的親骨肉!崔氏便強忍自己喪子的悲痛,自作主張偷偷將孫氏的兒子接回了包家,放到自己房內撫養。

包拯晚年無子女,六十壽辰的時候,兒媳跑過來說:這是您兩歲兒子

等到包拯舉辦生日宴會,崔氏才將這個好訊息講了出來。包拯激動不已,直呼老天開眼,而後便給自己的次子取名為“綖”,意為延續血脈。可惜包綖沒能在父母膝下承得更多寵溺,包拯於1062年去世的時候,他才年僅5歲。

包拯晚年無子女,六十壽辰的時候,兒媳跑過來說:這是您兩歲兒子

好在包綖因為父親的原因受到了當朝皇帝宋仁宗的疼愛和照顧,得以健康成長,還在入朝為官後得到了“廉潔勤政”的美譽,沒有辱沒父親包拯的名譽,值得稱讚。

TAG: 包拯崔氏孫氏硯臺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