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北匈奴先天不足四面受敵,在多種因素打擊下退出舞臺

從西漢漢宣帝時期開始,南北匈奴分裂,南匈奴內附,北匈奴獨立發展,三大勢力相安無事了數十年,直到王莽篡漢,北方的局勢才發生轉變。

王莽篡漢打破了漢朝和北方各勢力之間的平衡,北匈奴,南匈奴,西域先後不受控制,這種局面直到漢章帝時期,才有所改觀。而在這期間,北匈奴因為離衝突中心非常遠,因此,受到影響很小,逐漸發展壯大,幾乎恢復了匈奴巔峰時期的水平。這裡說幾乎,是因為和巔峰時期的匈奴相比,北匈奴還差很多。

先天不足的地理位置

從地理角度來說,南北匈奴的天然分界線是陰山,這也是傳統意義上漠南和漠北的分界線。雖然從地圖上看起來,南匈奴被壓縮的很慘,北匈奴地域遼闊。但從實際看,北匈奴相當吃虧。

並不是地盤大,就真的牛逼,更主要看的是這些土地到底有沒有用。因為陰山的阻隔,匈奴最肥美,最具有利用價值的是漠南的土地,也是匈奴的經濟來源。至於漠北,除了戈壁沙漠以外,草原非常少,再加上氣候惡劣,對於只有放牧和搶劫這兩種經濟來源的匈奴人而言。漠北除了可以逃跑以外,沒啥可用之處。巔峰時期的匈奴,拼了老命也要控制漠南,也是源於此。

東漢時北匈奴先天不足四面受敵,在多種因素打擊下退出舞臺

竇憲

匈奴分裂後,最肥美,最有利用價值的土地,成為南匈奴的地盤,這就嚴重限制北匈奴發展。很多史料上記載說,北匈奴各部人數超過二十萬,但從竇憲兩次北伐的戰果看,北匈奴真正能調動的部隊,不超過五萬。和巔峰時期動輒四十萬大軍相比,差了何止一點半點。

地理環境讓北匈奴的發展出現極大瓶頸,單憑自然繁衍,以當時經濟條件,根本養不起那麼多人,只能靠征服拉攏,讓各種小部落加入進去,讓北匈奴看起來比較壯,其實只是虛胖而已。

四面受敵的國際環境

地理環境讓北匈奴發展受限。北匈奴不得不拉攏各種勢力加入。但這種虛胖,造成匈奴內部的不統一,各部落各自為戰,其中一個小部落,開始發展壯大,這就是鮮卑。

這時候的北匈奴進入四面受敵的境遇,南邊是漢朝和南匈奴,東邊有烏桓,西邊是烏孫,背後還有鮮卑虎視眈眈。糟糕的國際環境讓北匈奴根本無力抵擋。而真正讓北匈奴瀕臨崩潰的對手,並不是漢朝,而是鮮卑。

東漢時北匈奴先天不足四面受敵,在多種因素打擊下退出舞臺

異軍突起的鮮卑突然向北匈奴發起進攻,對於北匈奴而言,這一擊打得又狠又疼。就連北匈奴的單于都被幹掉了。更可怕的是,鮮卑的發難,讓所有對手都知道了北匈奴只是虛胖,毫無戰鬥力。唬不住對手,又打不過對手,北匈奴只能捱打。

最後一根稻草

壓垮北匈奴最後一根稻草是由漢朝放上去的。一代名將竇憲出場。數年內兩次北伐,一次燕然勒石,一次金微山決戰,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史料上記載戰果看,燕然勒石,幹掉北匈奴一萬多人,金微山一戰,幹掉五千多人,從人頭數看,甚至不如衛青漠南之戰。由此可見,這時候的北匈奴,已經成為一個空殼子。由北方霸主變成了戰五渣的角色。

從西漢末年開始,巔峰狀態下的匈奴,已經不復存在,雖然匈奴人一直都在努力恢復巔峰時期的榮光,但始終無法做到。

北匈奴雖然輸得很慘,但平心而論,他們已經足夠努力,甚至從表面上看,已經可以觸控到榮光的外延,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無論從地理位置,國家環境,還是對手強弱看,北匈奴都只是看看起來強悍而已,和西漢時期的匈奴不可同日而語。

TAG: 匈奴南匈奴巔峰鮮卑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