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瀋戰役:衛立煌為何執意按兵不動,無視被困錦州的15萬國軍?

1948年10月,我軍東北野戰軍為了贏得東北解放的全域性主動,發起了對錦州的總攻。負責國軍整個東北地區軍務的是衛立煌,而錦州守將則是範漢傑。以範漢傑手上的約15萬兵力,不足以和我東北野戰軍的30萬攻城部隊硬拼,而如果沒有救援,錦州難保,只是困守多久的問題。為此國軍高層反覆要求衛立煌調集東北軍力,將最精銳的廖耀湘兵團派出瀋陽,西進錦州;同時要求葫蘆島的侯鏡如兵團8萬人急速東進,與廖耀湘兵團包夾攻擊錦州的我軍主力。

遼瀋戰役:衛立煌為何執意按兵不動,無視被困錦州的15萬國軍?

這個計劃聽起來很好,但自始至終,衛立煌都反對這一安排,並且不顧上峰壓力,遲遲不派廖兵團出擊。直到命令繞過了衛立煌,直接下達到廖耀湘9兵團,國軍的西進部隊才開始行動。即便是這樣,廖耀湘出瀋陽之前衛立煌還專門囑咐他:錦州能救當然好,見勢不好你們就去營口,海上南撤保留有生力量。除了叮囑廖耀湘之外,衛立煌還找了侯鏡如,叫他也注意儲存實力,別做無謂的犧牲。衛立煌作為一方統帥,為何如此堅決反對東西對進救援錦州的方案?

遼瀋戰役:衛立煌為何執意按兵不動,無視被困錦州的15萬國軍?

衛立煌反對東西對進,首先是他多年來的戰爭經驗,使他對這一方案從可行性上給予了否決。行軍打仗不能只是腦子裡憑空想出作戰方案,而不顧現實的限制。從瀋陽到錦州有多條河流阻隔,又兼有大量山頭,在這一行軍過程中極易遭到伏擊;就是廖兵團能如願救援錦州,時間上也難以同侯鏡如的東進部隊達成統一,錦州軍情緊急,如果兩處援軍不能協同行動的話,東西對進就是一句空話。

遼瀋戰役:衛立煌為何執意按兵不動,無視被困錦州的15萬國軍?

不僅僅衛立煌自己得出這樣的判斷,他手下的廖耀湘也非常認同這個觀點,包括北平的傅作義,當時還在山東的杜聿明,所有北方能打仗的國軍將領,都反對這個救援錦州的方案。因此即使在廖耀湘出瀋陽之後,也沒有向西路的侯鏡如一樣直撲錦州,而是磨磨蹭蹭,觀望時局變化,一個星期內幾乎沒有向錦州移動。歸根結底,救援錦州對東北國軍非常危險,兵力的差異和地形的限制,都令救援錦州變得可望而不可求,一不小心還會把自己的隊伍搭進去。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侯鏡如的8萬人馬被死死擋在了塔山,根本進不了錦州;而廖耀湘兵團在錦州失守轉進營口途中也遭到了覆滅。

遼瀋戰役:衛立煌為何執意按兵不動,無視被困錦州的15萬國軍?

衛立煌的預判是正確的,他自己的打算是固守東北三大城市,不要冒進出擊,坐等半年之後國際形勢向有利方向轉變(美國調停),雖然有些被動消極,但遠比國軍高層的決策明智。最終衛立煌為國軍在東北的失敗背了鍋,被撤去所有軍職,衛立煌之前的好名聲也毀在了東北戰場。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

TAG: 錦州衛立煌廖耀湘國軍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