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上市卻遭滿門抄斬,谷歌卻被逼著上市,原來不上市才是最牛的

赴美上市

近期,有一家美股代號為DIDI的網際網路打車公司遭遇“滿門抄斬”,相關的25款APP相繼“陣亡”;此前,其偷偷摸摸地赴美上市,企圖悶聲發大財。

赴美上市卻遭滿門抄斬,谷歌卻被逼著上市,原來不上市才是最牛的

赴美上市是最好的選擇,畢竟軟銀等均為海外股東;其實,拋開各種陰謀論,該公司赴美上市的原因十分簡單,就是“撈錢”。

據悉,該打車公司已經融資xx輪,網際網路創業正是一輪輪融資,又一次次燒錢,不斷地擴大市場規模,努力提高估值,只有上市融資,投資人才能實現“套利”。

不僅投資人渴望上市,就連內部獲得期權的員工,包括華爾街的各大投資銀行,都希望其上市。

事實上,真正厲害的公司根本不屑於上市,比如谷歌,是在發展過程中被逼著上市的!

不想上市的谷歌

2004年4月28日,谷歌正式提交上市報告,這是歷史上最轟動的一次融資行動;然而,谷歌公司是不願意上市的,更多的是被《公司法》逼迫。

美國是資本社會,未上市的私企是不被幹涉的,外界沒有人知道谷歌的任何商業細節,導致谷歌在商業競爭上往往能出奇制勝。

赴美上市卻遭滿門抄斬,谷歌卻被逼著上市,原來不上市才是最牛的

谷歌公司與常年燒錢虧損的DIDI不同,谷歌在2001年便開始盈利,距離成立僅3年,而且是在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的情況下實現逆市盈利的。

上市融資的好處是可以面向全社會集資,有利於以往的投資人拋售股票獲利;對於谷歌這類已經實現盈利的公司而言,上市完全是多此一舉,反倒會喪失主動權。

美國法律規定,當一家公司的股東超過500名卻資金超過一定規模後,就必須向社會公佈財務;當時,谷歌採用的策略是拖,拖得越久,谷歌的“蛋糕”就越大,市值就越高。

谷歌上市時,完全掌握主動權,隨意拿捏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資銀行,決定分成3次融資,避免大量稀釋股票,將投資銀行的佣金壓到最低,甚至採取競價的方式決定原始股價格。

上市等於撈錢的DIDI

對於DIDI而言,赴美上市則有不同的意義。近幾年來,國內對於網際網路平臺壟斷一事極為關注,網際網路打車平臺首當其衝,原本融資多次且虧損的DIDI必須儘快完成上市,儘早替投資人解套。

赴美上市卻遭滿門抄斬,谷歌卻被逼著上市,原來不上市才是最牛的

另外,日本軟銀等作為其大股東,在上市之前便退股,恰好印證“上市撈錢”的猜測,畢竟為投資人解套而上市的公司,股價下跌是正常的,上市前退場才是最穩的。

事後,該公司在美遭遇散戶股東等集體訴訟,恰好證實“赴美上市撈錢”的說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網際網路打車平臺沒有在國內上市,令國內散戶逃過一劫。

不管如何,DIDI赴美上市的目的更多的是“撈錢解套”,而谷歌等真正厲害的公司卻是被逼著上市,原來不上市的公司才是最牛的,尤其是在企業的獨立經營上,國內的華為也是如此!對此,您有何看法?

TAG: 上市谷歌DIDI赴美撈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