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報酬重新計算,掙工資的時代即將結束!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七部》(37)

《共體經濟的勞動報酬與工資的區別》

我們通常認為,工資就是勞動的報酬,這犯了極為簡單的錯誤,因為工資並非依據勞動價值核算,工資不但只是象徵性的報酬,而實質則是僱傭者付給被僱傭者的代價,工資與勞動價值或勞動結果不發生直接關係,但與僱傭方的要求有直接關係,被僱傭者完成的是被僱傭的任務內容,即被僱傭方對僱傭方負責,那就是工人對資本家負責,農民對地主負責。

勞動報酬重新計算,掙工資的時代即將結束!

工資的實際作用就是給予勞動者用於勞動的基本條件,工資和勞動工具就是勞動的必備條件,工資、工具和生產原材料都列入生產成本,生產產品的售價除了成本以後就是利潤,利潤歸資本家即僱傭方所有,被僱傭者不參與利潤的分配,也就是說,被僱傭者除工資以外,與勞動專案不再發生其他直接的經濟關係。

作為生產成本的工資,其在經濟活動中的意義與生產資料和工具一樣,甚至其數值比生產資料和工具的數值更穩定,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的價格變化很大,而工資往往一確定就長期不變,可見勞動者是經濟運營中最穩定的成本。如此可見,勞動者與經濟活動的關係,勞動者的地位和勞動的作用,這樣的狀態一直執行到現在。在已有的經濟模式中,勞動者從來就不是主體,資本才是主體,資本家要求勞動者對利潤的多少負責,即用勞動來造就利潤,並不參與分配利潤,說得更直白一些,勞動者作為勞動力為資本的增值服務,所獲工資只是保證勞動力的存在,也就是說,工資的目的是讓勞動者具有最基本的存在條件,使之能夠繼續勞動。

以最少的工資成本來獲取最大的利潤數值,這是資本家的願望。可以肯定,從來沒有哪一種經濟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消費者的利益,也沒有哪一種經濟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勞動者的利益,勞動者和消費者在經濟活動中的存在也只有一個目的:為了資本增值的最大化。這就是說,勞動者和消費者都不是經濟活動的主人,它們都是資本增值的利用物件,讓勞動者和消費者成為主人的經濟模式尚未出現過,因為我們至今找不到建立這種模式的理由。

勞動報酬重新計算,掙工資的時代即將結束!

於是,為了消除資本與勞動的對立關係,人們只得採用個體生產和個體經營方式,讓資本家與勞動者的身份暫時統一,這雖不存在勞資雙方的對立,但卻是最原始、最低階、最落後的生產方式,與人類飛速發展的文明需求不相適應。個體經濟一旦僱傭勞動力就產生勞動關係和工資問題,勞動者為獲得工資而勞動,這將導致最低效勞動的發生,因此,低階、低效、低質成了經濟執行的痼疾,私有制經濟模式與人類高速發展的文明需求極不相稱,而我們對此卻束手無策。

直到共體經濟模式用勞動價值對應的勞動報酬來取締了工資的概念,勞動者再也不是被誰僱傭而獲得工資,勞動者創造勞動價值以後直接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意義既不是僱傭工資,也不是利潤的分配,這是勞動價值對應產生的勞動結果,是勞動者為自己創造的價值,是勞動者從勞動成果中獲得的報償,這也正是勞動的意義:勞動者創造一切並享有一切,勞動報酬是勞動者透過勞動獲得的勞動成果的份額,這就是勞動價值直接、如實的分配,勞動者這才真正做了經濟活動的主人。

勞動報酬與工資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勞動報酬是勞動價值實現以後勞動者的獲得,勞動價值的實現是首要的目標,也就是使用價值的體現,而勞動報酬與這兩者息息相關,勞動報酬的多少與勞動價值的核算相當,而勞動價值與使用價值相聯絡,於是,勞動報酬的多少與勞動的效率、質量即消費的使用價值密切相連,這是從未有過的用經濟執行模式將參與經濟活動的各方聯結在一起的最佳辦法,勞動者即生產者與消費者站到同一立場上,生產與消費利益一致,經濟運作的目的一致,勞資矛盾及生產與消費的矛盾已經消失,只留下了一個問題,即原有資本的角色到哪裡去了?資本變成了生產資金,取消了盈利的企圖以後,生產資金折算為勞動價值,在沒有更為合理的折算辦法之前,先按銀行的利率作折算依據。

勞動報酬重新計算,掙工資的時代即將結束!

生產資金的所有者以資金作為參與勞動的依據,從勞動價值中取得自己的一份報酬,這也是相對合理的解釋,這當然已經跟資本的性質無關,也沒有任何剩餘價值供資本佔有,現在先進的科技手段將勞動價值、使用價值以及勞動報酬的數值核算得一清二楚,區塊鏈技術的公開、透明化的資料記錄將一切執行過程和經濟資料都展露無遺,這從技術上保證了一切的公平、公正和公開,這已經預示著一個新的經濟時代的到來!(接下)

TAG: 勞動者勞動工資僱傭勞動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