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告急!債務型經濟的困境與中小銀行的生存考驗

金融

,一切只為您,從來無二心!

版權:

資本告急!債務型經濟的困境與中小銀行的生存考驗

在中國,大部分

銀行

從一開始就過度消耗資本,也就是依靠“燒資本”的規模驅動來維繫財務指標的增長率。這顯然是不合理的。這些銀行已經陷入了規模和速度依賴症,一旦資本無法補充,所有的財務指標就將崩塌——這個情形可以做個壓力測試。

債務

型經濟模式下,經濟增長的動能從實體的資產端轉向了虛擬的負債端。對應的則是“資金過剩、資本告急”的特殊景觀。優質資產荒、合格資本荒,將是一個長期問題。

相應的,中國的中小銀行,已經從過去的爭奪存款、存款立行,逐漸轉變為急需資本、資本立行的新階段。存款當然仍然很重要,

流動性

可以維持存續,但是長期積累的不良和壞賬,已經嚴重消耗甚至是透支了銀行經營的基礎——資本。

資本是銀行經營風險的本錢。當銀行因為經營不善虧掉老本,資本充足率嚴重不達標的時候,也就是生死考驗的時間了。不良率高企、資本充足率嚴重不足甚至為負,意味著已經失去了

信用風險

的最後抵禦能力,意味著技術上已經

破產

而好的銀行,則是感受不到資本壓力的銀行。資本規劃和管理能力,成為銀行經營分化的重要指標。

因此,越來越多的中小銀行,當前面臨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資產端信貸快速擴張與負債端廉價存款增長滯後的矛盾,而是壞賬的歷史包袱對資本的過度消耗與未來繼續生存下去的矛盾。而這對應的宏觀映象則是:

實體經濟

資產收益率的下降以及由此產生的資本積累能力不足。用一句話概括就是:

雖然

資金依靠負債水漫金山,但真正的資本越來越稀缺

其實不僅是銀行,全社會資本告急。因為資金,並不等於資產,更不等於資本。

一、資本—資金—資產“三資”分析框架

我在五年前分析銀行的時候,構建了“資本—資金—資產”三維分析框架,分別對應著銀行的“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的傳統三角平衡難題。

資本

是銀行最後的風險緩釋工具,上面還有撥備和風險減值準備(本質上也屬於資本),是銀行經營風險的本錢,是最後的安全島。與一般企業不一樣,銀行是經營貨幣

和信貸

的行業,具有極高的

槓桿

率。按照巴塞爾協議8%的資本充足率,意味著12。5倍的風險資產槓桿。因此8%的風險資產價值波動(公允價值或不良率)就會將資本全部消耗掉,導致所謂的“爆倉”。但銀行大部分的風險是信用風險,與市場風險不一樣,不會發生一般意義的爆倉。因為爆倉的本質是流動性問題,即沒有

現金

補充保證金了。

資本告急!債務型經濟的困境與中小銀行的生存考驗

資金

事關銀行的流動性,是銀行持有的用來應付對外清償的頭寸。銀行是經營貨幣和風險的金融機構,其利潤主要來自三塊“錯配”形成的利差:一是

規模錯配利差

,二是

期限錯配利差

,三是

信用錯配利差

規模錯配

是指銀行獲取的存款往往是小額的、零碎的,但向外投放的

貸款

往往是大額的、批發的。這種“零存整借”形成的規模錯配為銀行賺取了一定的利差。

期限錯配

是指“短借長貸”,透過將負債的久期控制的短於資產的久期,從中賺取期限不同帶來的利差,因為從時間價值和不確定性角度來看,長期負債的定價應該高於短期。

信用錯配利差

是風險等級不同形成的利差,銀行的信用高於一般企業的信用,這樣人們在銀行中的存款會因為更加信任銀行而收取較低的

利率

,而銀行的對外貸款則要收取較高的利息,這其中形成的利差就是信用利差。從銀行的利潤來源看,規模錯配和期限錯配都是經營資金賺取的利差,面對的風險都是流動性風險,都是資金償付的問題。信用利差的風險來源是信用風險,主要是銀行經營經濟資本形成的利差,因為在經濟資本的計提裡大部分是信用風險資產。

資產

關係到銀行的收益能力。對一個企業來說,

最核心的是創造主營業務收入的資產

。對於金融企業銀行來說,

資產收益能力、資產質量、資產結構,與負債結構的匹配等,決定著一個銀行的健康發展水平

。當然有人說銀行可以從經營負債一側提升競爭力,也就是獲取低成本、高穩定性的負債來從成本端提升利差水平。這個認識當然沒錯,但是

如何來獲取負債端優勢?說到底還是依靠資產,只不過這裡的資產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貨幣資產,而是網點、

手機銀行

等經營性資產和服務、品牌、效率等無形資產

。只有這些非貨幣資產的運營能力提升了,客戶才會願意以低於市場的負債價格將資金和資產放到這家銀行的賬戶裡。說到底,

優質負債的競爭還是資產端的競爭

。況且,在銀行產品同質化的一般情形中,負債的爭奪一般是依靠價格戰和營銷費用,最終考驗的還是資產端的收益水平。能夠將資產結構擺佈好,資產質量控制好,資產組合管理好,創造比市場平均收益率更好的收益水平,才會在負債端承擔更高的存款或

理財

收益成本,才能保持

資產負債表

規模和質量的統一。

資本告急!債務型經濟的困境與中小銀行的生存考驗

可見,資本-資金-資產,在一家銀行體系內部是有機的聯絡在一起的。資本是風險的最後緩釋工具,事關銀行的安全。資金是銀行賺取規模利差和期限利差的基礎,事關流動性問題。資產是企業價值的真正創造者,資產收益率和資產質量是考驗銀行持續經營能力的主要指標。

資本-資金-資產,在銀行層面透過“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聯絡在一起,在會計層面則是資產負債表、

現金流

量表、損益表的聯絡。在正常情況下,銀行更加關心的是銀行的資產和資金, 因為這不是關注銀行安全性的極端時間。

當銀行開始關注資本的時候,往往也就是銀行的安全性遇到問題的時候,銀行家需要用最後的本錢來抵禦資產惡化的侵蝕。

但是

在中國,大部分銀行從一開始就依靠消耗資本來做大收益性,也就是依靠規模驅動來維繫財務指標的增長率。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因為這些銀行已經陷入了規模和速度依賴症,一旦停止就將崩塌

。時至今日,那些缺乏科學資本規劃的銀行,過度依賴外源性融資的銀行,正在或將要付出嚴重的代價。

二、資金不等於資產,更不等於資本。當前的問題是債務型資金過剩而資本嚴重不足

資金,通俗地說就是錢,學術上說是貨幣和流動性,會計上說是現金或現金類資產。資金就像一個企業的血液,企業要想正常運營必須要資金用來支付清償。一個資產負債表再好,收益率再高的企業,一旦現金流告急,也很可能陷入破產和崩潰的境地。

所以很多時候,投資者考察一個企業資產負債表的質量,利潤表的質量,都要考察這些財務指標的現金含量。一個企業,資產規模再大,資產質量再高,如果現金支付和清償能力不足,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不匹配,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很低,資產負債表其實是很脆弱的。利潤看上去再高,但是利潤的現金含量很低,營收中都是

應收賬款

,沒有形成實打實的現金流,也不能說是具有較高的盈利能力。缺乏現金流支撐的利潤,很多都是會計記賬的結果。

資金不等於資本。資金是錢,是現金,是貨幣,是流動性。資本的內涵則複雜一些,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內涵。在理論經濟學層面,資本是與勞動並列的生產要素,一般是指機器裝置存貨

原材料

等生產資料。當勞動力技能提升到一定程度,具備一定的不可替代性的時候,往往也資本化了,稱為人力資本。在這個定義裡,資本與資產有點類似,是可以創造價值的要素。

資本的來源不是靠借貸,也不是靠紙幣的記賬,而是實打實的產出減去消費後儲蓄形成的

,也就是儲蓄向投資轉化後的資本形成過程。靠資金記賬形成的資本顯然不是真正的資本。資本作為要素,是實打實的價值積累存量。

資本告急!債務型經濟的困境與中小銀行的生存考驗

在會計層面,我們說的資本有註冊資本、實收資本、股東資本、營運資本等。一方面特指所有者權益,另一方面是與資金相區別,資金是短期的,資本是指長期的資金,包括權益融資和長期債務融資。所以

財務管理

會計上稱的資本結構,是股票和長期債券的結構。權益資本、債務資本,也是兩個不同的會計名詞。我們在會計層面理解資本,往往是所有者權益,是淨資產,是股東自己所有的而非靠借貸形成的。現在社會上流行的“明股實債”問題,就是透過層層通道包裝,把原來屬於借債形成的資金,包裝成了股權。這顯然是違背會計準則的。

資本告急!債務型經濟的困境與中小銀行的生存考驗

資本告急!債務型經濟的困境與中小銀行的生存考驗

左面板:

商業銀行

淨息差利潤率不斷下降導致內源融資疲弱;右面板:2018年各類商業銀行資產利潤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資金與資產有一定的聯絡。如果將資產定義為企業用來創造價值的主要工具,那麼資金從某種意義上也可看做是一種資產——現金類資產或貨幣資產。畢竟,在資產負債表上,資金是計入資產一端,是企業創造營收的一部分。然而對於實體企業來說,創造價值依靠的當然不是倒騰資金,而是靠實打實的實體資產。所以我們看一般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現金和現金類資產只佔全部資產很小的一部分。就算是銀行這樣經營貨幣和信貸的金融企業,現金即

準備金

的佔比也很低,大部分資產是信貸和投資類資產。因為現金的佔用是犧牲收益率的。

當前最大的問題是,資金過剩而資本不足。根本原因是現在的資產負債表擴張,主要是依靠負債端“記賬”形成的,是過度虛擬化和金融化的

。有點經濟學理論常識就應該都知道,資本的形成是生產產出減掉消費後的儲蓄轉化為投資形成的,在會計上是“自有資金”。但是現在的“資本”是依靠寬鬆的貨幣環境,依靠中國信用體制

剛性兌付

的缺陷,不斷擴大債務記賬形成的。這樣形成的資金,穿透到底,顯然不可能作為自有資金的資本,也不可能作為能創造實體價值的資產。

資本告急!債務型經濟的困境與中小銀行的生存考驗

2016年—2020年我國商業銀行不良率情況(%)

資金過剩但資本不足,這是債務型經濟的基本特徵。因為

資金是可以依靠印鈔機快速創造的(現代貨幣不是靠印,而是一套銀行記賬系統),但資本的形成卻有自身的規律

。從某種意義上,各國銀行可以印出天量資金卻不能創造相應的資本和資產。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所謂的“資本”,穿透到底後都不過是依靠債務形成的短期資金。這些無論是法律上,還是會計準則上,還是監管合規層面,都無法用來充實資本金的。整個債務型社會進入了“資本告急”的階段。

三、存款立行有其歷史成因,但資本不足是當前中小銀行的最大問題,經營不善的中小銀行尤甚

我們在這裡需要重點認識銀行層面對資本的定義。銀行作為金融企業,一方面具有企業應該有的一般會計標準,比如註冊資本、實繳資本。另一方面,作為金融機構,還有特殊的對資本的法定定義和監管標準。如果說實體企業的資本形成的是廠房裝置等生產要素,那麼銀行的資本則是各種風險的最後緩釋工具。因為銀行本質上是用來經營風險的,是依靠專業的風控能力來賺取利差和佣金的。銀行面臨的風險有很多,主要是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銀行需要拿出資本來抵禦這兩大風險。這是銀行資本最本質的功能。

資本告急!債務型經濟的困境與中小銀行的生存考驗

不同型別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單位:%)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部分是經濟上行期,銀行流行的是“存款立行”。絕大多數的銀行只要拉來存款,就能賺錢,就能實現規模大擴張。因為在那時特定的環境下,增加存款就可以解決“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的三角難題。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利差管制

,存款利率被人為壓低,只要拉來存款,隨便投個資產就能賺取可觀的利差,大部分時候,買利率債都可以賺錢(拉存款的本質是拉流動性、拉資金頭寸),更不用說投到有國家信用兜底的資產了。所以這裡的存款立行,實際上是利差管制立行,是牌照紅利。

二是經濟上行期,優質信貸需求旺盛,不愁沒有好的資產,只要把負債端搞好就可以安心做“甲方”了

。這裡的優質信貸資產,一方面是中國經濟上行期創造的真正的優質客戶和優質信貸需求,另外還有次貸危機後有國家信用背書的“高收益低風險”的類財政資產。所謂城投債的“信仰”。在這個背景下,只要有存款保證流動性,資產端不需要在定價和風控上花費太多資源。

三是監管指標的約束,過去的存貸比,現在的各類流動性監管指標,都成為銀行資產負債表擴張的重要約束

。過去存貸比的約束還是很重要的,有些銀行有信貸需求,但存款不足不符合存貸比,也就不能放貸。另外,同業負債不能超過三分之一的監管要求,也成為“存款立行”的重要約束。因為同業負債是很容易擴張的,但拉一般性存款並不容易。當一般性存款低於三分之二的時候,同業負債也必須收縮。這對沉迷於同業業務的銀行來說是非常痛苦的。

資本告急!債務型經濟的困境與中小銀行的生存考驗

左面板:

上市銀行

資本充足率高於監管要求部分逐漸縮減;右面板:多家商業銀行各級資本充足率瀕臨監管要求(2018Q3)

但是隨著經濟下行和轉型期的到來,存款雖然仍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問題變成了資本不足的問題,這意味著銀行真正需要經營和管理好經濟資本,才能生存發展下去。當前,中小銀行資本不足,資本耗竭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主要原因是:

1、大批信用風險暴露

不良資產

不僅吃掉了撥備,還吃掉了資本。有些問題嚴重的中小銀行,淨資本已經為負,只能依靠

央行

維繫流動性,等待股東和政府的“救援”。

2、過度依賴消耗資本的規模驅動

,一旦失去融資渠道補充資本擴大規模,不僅財務指標崩塌,過去的風險也無法透過繼續放貸來掩蓋,最終導致資本被風險反噬,資本嚴重消耗。過去依靠資本無序擴張規模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資產,不良資產消耗了資本導致無法再擴大規模,風險被暴露後又進一步消耗資本,這是一個惡性迴圈,直到資本耗盡。

3、缺乏科學長遠的資本規劃

,有一點吃一點,甚至過度透支,自身根本不具備內源性融資的能力,說到底就是不尊重資本和股東,或者管理層根本不懂經濟資本和資本管理的含義。很多銀行高管江湖營銷出身,沒有理論高度和長遠見識,還停留在他們那時做業務時候的思維(二三十年前),也沒有做過法人層面的高管,自然也不懂得尊重股東和資本,依然認為存款、關係、規模等為王。這個是一代銀行家心智結構和認識結構的大問題。

即使上市銀行,也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問題,就是如果pb小於1,也根本沒有辦法從資本市場上融資。當前的上市銀行大部分pb是小於1的。

這些問題的積累,在中國經濟大轉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慢慢顯現。資本告急只是一個層面。

如果流動性問題可以依靠央行暫時維繫住,資本的問題則是真正的深層次問題

。現在除了幾家經營比較好、所在區域

經濟轉型

比較成功,過去沒有好大喜功大肆擴張規模的南方銀行不受資本不足的影響外,大部分的北方中小銀行幾乎都面臨著“資本告急”的危險處境。但恰好此時的外部環境又是“資金過剩,合格資本極度缺乏”的情形,加上地方財政也很困難,中國的中小銀行正面臨最嚴重的生存考驗。

資本告急!債務型經濟的困境與中小銀行的生存考驗

四、資本枯竭時代的中小銀行生存之道——技術性破產下的危機管理與科學長遠的經濟資本管理

如何經營一家失去資本補充和融資能力,甚至是資本枯竭、淨資本為負的銀行?

這實際上考驗的是一個銀行家的“危機管理”能力

在債務型經濟體系下,在動盪不安的經營環境裡,在危機經濟學的時間中,企業家、銀行家最重要的能力是危機管理能力。

實際上,資本耗盡和透支,資不抵債,資產負債表潰爛,都不一定讓一家銀行立即死去。在資金依然過剩,流動性可以保證償付的情況下,銀行是可以繼續存續下去的。在經濟學的福利分析或成本收益計算上,這樣的銀行需要一個條件,就是淨利潤為正——這裡的淨利潤是真正的淨利潤而非會計騰挪後的粉飾。

如果淨利潤為正,說明這家銀行雖然資產負債表塌縮,

存量價值為負,但邊際價值是正的

。只要邊際價值為正,而且一直持續下去,那麼新創造的利潤留存就可以慢慢地補充原本耗盡的資本——當然這只是理想狀態。這需要一代銀行傢俱有全面的危機管理能力。

危機管理本質上是用時間置換空間——央行或財政背書流動性創造的時間,慢慢消化不良率耗盡的資本空間

。在這個過程中,這個處於危機中的銀行家需要非同常人的意志、智力,以及體力。因為管理經營一家壞銀行和好銀行是完全不同的。

危機管理的內容我會在新書《危機經濟學與危機管理》中詳細系統的闡述,在這裡只重點對銀行的經濟資本管理提幾個建議。

1、真正的經濟資本管理是在銀行資本告急前做的

,當銀行真的資本告急的時候,常規的資本管理已經失去效力,銀行需要的是危機管理,即立即融資和董事會層面(資本和債務重組)做出安排和應急的能力。

2、居安思危

,還沒有感受到資本耗盡危機,但是依賴資本補充來維繫規模擴張的銀行,需要立即停止過度消耗資本的步伐,從尊重股東和資本的角度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模式。

3、做一個實打實的壓力測試

,在一到三年內不外部融資的情形下,測算一下財務指標,看看是否會塌縮。而且,要將真實的風險(靠續期掩蓋不良)考慮在內,看看能否持續。如果不能,需要立即做好應急準備。大多數時候,靠補充資本無序擴大規模的做法往往會產生大量的不良或無效資產(收益率覆蓋不了成本)。

實際上,最近幾年我們看到銀行ROA、ROE等效益指標大幅下降,有些銀行的ROE甚至跌破或接近5%,ROA不足0。5%。考慮到銀行的高槓杆,這樣收益率的銀行是非常危險的。這樣盈利能力的銀行需要立即停止規模擴張的步伐,確立高質量發展的意識。否則這樣的擴張不是在創造價值而是在滅失價值。

雖然大部分銀行家不夠重視,但經濟資本管理已經越來越迫切。但我們不得不承認,

過去很長時間銀行的資本管理主要還是監管資本的管理,而不是真正的經濟資本的管理

。然而在當前的形勢下,資金過剩+資本告急的背景下,雖然貨幣依然一片汪洋,但合規的、真正的能抵禦最終風險的資本卻越來越匱乏。這一切將考驗銀行家真正的經濟資本管理能力,也考驗一家銀行是否是真正的敬畏風險,尊重資本和股東。

史上最熱五一假期,如何在出遊、歸家的路上把錢賺? 秘籍 >>

TAG: 資本銀行資產資金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