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投資:普通人如何像巴菲特一樣投資?

原標題:普通人如何像巴菲特一樣投資?︱投資道

重陽投資:普通人如何像巴菲特一樣投資?

重陽投資:普通人如何像巴菲特一樣投資?

重陽說

許多人都希望擁有“股神”巴菲特的選股能力,但又有多少人理解巴菲特一生信奉的價值投資理念?

“像巴菲特一樣投資”不只是一句寄託願望的口號,更是激勵投資者擁有並堅持正確投資理念的開始。像巴菲特一樣,注重長期價值,不在意股價的短期波動,不斷學習,堅持成長,終將享受複利的紅利。

本文很好地概括了價值投資的幾項核心原則,如買股票就是買企業,安全邊際等。

以下,祝開卷有得。

圖文來源/

中信出版

集團出版《像巴菲特一樣投資》

作者/芒叔 管鵬

本文已獲得轉載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絡原作者。

重陽投資:普通人如何像巴菲特一樣投資?

重陽投資:普通人如何像巴菲特一樣投資?

作者:芒叔管鵬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出版時間:2021。03

01

買股票=買公司

所有價值投資常識中,最重要的一條無疑是:

投資者應將買入、持有某公司的股票,看作擁有該公司經營實體的一部分。

於是,當我們決定長期投資股票,合理的推論便是:我們追求的回報,應該主要寄希望於公司未來創造的增量價值,而非利用市場波動。

公司創造的價值最終沉澱為“可供分配的自由現金流”,回報股東,無論是透過何種形式——分紅、回購,或者是利潤增長推高市值。

一個公司的價值是可以被評估的,評估價值是投資者的核心工作。一如巴菲特所言:“價值投資者,主要是商業分析師,而不是市場分析師。”

這項工作的難點在於,它不是藉由計算器便可完成,商業分析中,模糊的定性往往比精確的定量更為重要。

要具備這一綜合技能,需要投資者長期觀察和思考生意模式、管理水平、競爭格局,甚至人性與文化的變化,需要在能力圈內耕耘多年。

當投資者有足夠的信心對公司的價值“一眼定胖瘦”,做出模糊但正確的估計,投資者就會帶著這個“稱重”結果,去與市場對公司的“投票”對比。

如果投資者判斷公司未來的價值遠高於當前的市值,那這個公司很可能被低估了,也就是存在“安全邊際”。

理性的投資者會將這個機會,與自己已經持有的公司,或者其他被低估的潛在機會對比,然後將資金配置在確定性最高的機會上(而未必是可能上漲空間最大的選項上)。

大部分時候,投資者無法展望一家公司5年或10年後的生意模式和管理進化,即便當前看似被低估的價格,也無法彌補未來展望上的不確定性,於是只能放棄。

這是投資過程的常態,不必在意,繼續下一個公司就好,研究工作會附帶知識複利和未來不期而遇的驚喜。能否享受研究本身的樂趣,也是投資者和投機者的主要區別之一。

如果能夠確認公司擁有持久的競爭優勢,而只是因為目前估值高企,不適合買入,那麼投資者應該持續跟蹤這家公司的發展態勢,並定期檢查估值動態。因為好公司是稀少的,我們需要多一點耐心,才能在市場未來波動中把握住機會。

商業世界的競爭態勢,決定了每一種生意模式——或遲或早——終將崩塌,大部分生意天然就是吸引力平平,諸多大牛股也註定曇花一現。要保護資本免受虧損,快速變化的生意競爭格局是投資者的禁地。

能搭上長期發展的好公司的“快車”,是投資者最幸運的選擇,堪稱國運和時代的饋贈。查理•芒格和巴菲特掌舵的

伯克希爾

哈撒韋

,就以長期享受最棒生意和公司的複利而聞名。伯克希爾投資的大批企業在超過50 年的時間裡一直都在提供相同的產品或服務,一些常青樹公司更是已持續經營超過百年。

02

非好公司不投

初識股票的投資者,想必會懷疑這個觀點是否過於武斷。非好公司不投?條條大路通羅馬才對吧!

市場上有那麼多公司,市盈率(PE)、市淨率(PB)估值都比好公司低多啦,能用“5毛買1元”豈不是更有勝算?

讓我們先擱置爭議,想象如下場景:假設你需要投資10萬元買股票,現在有以下兩種選擇:

A公司:股價20元,每股收益率1元,年增長率15%,市盈率20倍;

B公司:股價10元,每股收益率1元,年增長率8%,市盈率10倍。

乍一看,顯然買B公司更划算,因為同樣1元的每股收益,B公司的股價更便宜,能買的股數也足足多了一倍。

轉眼10年過去,A、B兩公司的業務一如往常,市場也還是維持了原來的估值,此時投資在A公司的10萬元增值為40。5萬元,而投資估值“更便宜”的B公司只增值到21。9萬元。其中緣由不難理解。如果再持有10年又會如何?

投資者要警惕“價值陷阱”,或單純心理層面“為了逆向而逆向”的認知偏差。市場是所有參與者投票的綜合結果,大部分資產在大部分時間裡的定價是相當有效的,投資者“硬著頭皮”與市場對賭,通常意味著很高的誤判率。

投資者應當分辨出公司被低估是因為市場的短視線性誤判,還是長期合理存在。前者通常意味著投資機遇,時間會糾正市場錯誤的定價,投資者有望取得超越平均的收益率。

而後者則多見於“價值陷阱”,價值隨著不斷變壞的生意和平庸的管理而損耗,時間如入黑洞,初始的低估很快被磨平,投資者最終深陷其中。

即便投資者受盡折磨,最終僥倖生還,付出的代價也要遠比賬面顯示的多,因為在平庸公司上浪費的時間,原本不僅可以用來享受好公司的成長,看時間的玫瑰綻放,還能積累觀察好生意的認知複利,用來指導未來一生的投資。這些金錢和認知上的潛在收益,都會因為執迷於便宜的壞生意而成泡影。

“非好公司不投”的常識,最優秀的投資者也需要一個領悟的過程。巴菲特就調侃自己是花了幾十年才學會的,因為早年他師從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撿菸蒂”投資法中左右逢源。

“撿菸蒂”投資法生逢其時,因為當時經濟在大蕭條後慢慢復甦,但大眾對股票虧損的記憶深入骨髓,股票資產十分不受待見,即便分紅普遍大幅高過債券。公司價值被大幅低估,只需要簡單的賬面計算,就可以找出大量投資選擇。

透過買到足夠股票後入主董事會,“敲打”管理層,“菸蒂”價值很快得以顯現,長期投資也就不必要了。如果上述A、B兩個公司讓以前深受“菸蒂”思維影響的巴菲特來選擇,他肯定選B啊。

但當“菸蒂”在市場中逐漸消失之後,巴菲特也在尋求轉型,經過與芒格的思想碰撞之後,價值投資的標尺,漸漸從賬面資產的低估,轉向洞察未來現金流的低估,買入不需要賣出的公司,慢慢成為伯克希爾的核心追求。

03

時間澆灌複利之花

巴菲特說過,如果你不想持有一隻股票10年,那你就連10分鐘都不要持有。

投資最難的部分是:找到真正的好公司,並等到一個可以投資的價格。然後始終抱牢優質資產,延遲滿足,讓贏利能力隨著時間不斷增長。

讓我們回顧伯克希爾的經典投資案例。1988年,在

可口可樂

品牌家喻戶曉幾十年後,巴菲特終於等來了入股可口可樂的機會。當時的可口可樂管理層在

百事可樂

的競爭壓力下,自作聰明地推出了更好喝的新可樂,冒犯了消費者,股價大跌,最終管理層不得不恢復老可樂的供應。

巴菲特抓住公司犯錯的機會,以讓“撿菸蒂投資者”驚掉下巴,高達15倍的市盈率,買入13億美元的可口可樂股票,這相當於伯克希爾當時1/4的資產。

巴菲特不僅看到了可口可樂收穫消費者偏愛,未來能夠持續提價的完美生意模式,更看到了可口可樂即將走向全球市場的契機,可口可樂有望在數十年內持續成長。

時間是投資中除了金錢外最重要的因素,好公司也需要時間來滾動複利。忽略時間,投資股票以求迅速致富是不合邏輯的。

持有好公司,耐心享受其成長,同時意味著投資者可以避免諸多無謂損耗。首先,不斷地買賣意味著無休止的佣金、印花稅,還有紅利稅的損失。

節省了這些隱性的費用,長期的複利得以提升。想象一下,100萬元的投資以每年4% 的複利增長,如果每年可以在交易環節剩下3% 的成本,20年後會有怎樣的差異?

其次,長期持有好公司可以隔絕市場的干擾,這些損耗的心力,投資者原本可以用來提升認知的複利,打造對公司前景的洞察力,或者選擇專注於主業,提升自己在職場工作中的競爭力。

而最為重要的是,知曉“好公司需要時間來成長”,投資者將得以隔絕噪音,明知“弱水三千”也心甘情願“只取一瓢”,比較容易保持平常心,也能將創造和積累財富的時間最小化,追求和享受美好生活的體驗最大化。而這種坦然淡定的生活本身,不就是追求財富想要達到的目標嗎?

04

擁枕睡後收入

芒格講過一個笑話,他說自己曾在加利福尼亞遇到一位花花公子,這位公子人生有兩大癖好——酗酒和追星。

每當有人勸他少喝點,別犯渾的時候,他就會說:“別擔心,我的債券又不喝酒。”他之所以如此放浪形骸,大概是因為他的財源足夠穩定。

芒格以這個玩笑類比伯克希爾,說明即使巴菲特和他離世,伯克希爾的基本面依然固若金湯,那些他倆親自挑選出來的、擁有獨特優勢、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投資組合,會一直為伯克希爾賺錢。

人們常常會因為股市下跌感到痛苦,殊不知問題並不出在“股”上,而是出在“炒”上。

避免痛苦和長期損失最好的辦法,是在理解“買股票=買公司”“非好公司不投”“好公司需要耐心持有”這些投資常識之後,一邊專注於積累第一桶金,一邊積極磨鍊自己發現和理解好公司、好管理、好價格的能力。

初學者切記要保持耐心,並且認識到投資股票可以透過“操練”來得到經驗的觀點是錯誤的。一定要在確定自己找到了好公司,且勝算極高的情況下,才開始自己的第一筆投資。第一筆投資的動作記憶和成敗,很可能將影響未來的投資取向。

對於那些擁有合適性格,願意投入興趣、時間和精力的投資者來說,股市會不定期地提供屬於他們能力圈範圍內的機會。隨著能力圈的擴張和時間的累積,投資者將擁有一攬子優秀的公司,並享受它們的成長果實。

能在自己的能力圈內找到3個以上公司,我們的投資便已足夠分散,並能承受大部分外部衝擊。讓我們享受“睡後收入”的同時,睡得安穩香甜。

在積累起利息/股息足夠生活的“初始雪球”之前,投資者應將大部分精力,用來打造自己在職場、生意經營上的現金創造能力,要警惕市場熱潮中的錯覺,勿要輕言全職投資。複利初期雪球融化的速度過快,將讓長期複利在現實壓力下化為泡影。

如果沒有信心選出自己能看懂並願意長期持有的好公司,投資者就沒有其他選擇了嗎?非也!當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邊界後,投資者可以選擇工具來代替自己的主觀選擇,並將絕大部分精力繼續推進主業。

如此雙管齊下,經過時間的醞釀,相信複利一樣不會遜色。投資實務未必需要人人親手處理,處理的理念和出發點才是最重要的。

財務自由的話題經久不衰,而能享受不為財務所累,甚至實現“我的時間我做主”夢想的人,通常是秉持長期主義,積跬步以至千里的典型。

重陽投資:普通人如何像巴菲特一樣投資?

TAG: 公司投資者巴菲特投資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