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古代以“初夜落紅”來判斷“是不是處女”比現代更準確?

沒有人比男人更懂處女膜。

但凡有點鑑處經驗的“人類高質量男性”,他們只相信“床單會說話”、“落紅才是有情物”,“處女膜是檢驗處女的唯一標準”。

因為在古代的中國,新婚之夜檢驗女子是否貞潔的最普遍手段便是“落紅”。

丈夫在和新娘第一次性交後,要以染上血的手帕以示親友,表明所娶的是“黃花閨女”、“原裝貨”,於是大家一片歡呼。

為什麼說古代以“初夜落紅”來判斷“是不是處女”比現代更準確?

這種狀況,在古代一些文人所寫的狎詞和反映社會風尚的性小說中多有表露。

例如清末的一首俗曲五更調《鬧新房》裡,從一更眾人鬧新房,二更新人入羅幃,寫到三更的“海棠枝上試新紅”之後,新郎就喜滋滋地“驗紅”了:“三更裡明月來相照,奴好似狂風吹折嫩柳腰。郎愛風流不顧奴年少,忍痛含羞隨他來顛倒。弄出一點紅,滴在白綾標,不怕羞醜拿到燈前照。新郎見了喜紅,心中多歡悅,說奴是黃花女,喜笑在眉梢。”

這種“見紅”的手絹,不但新郎要看,有時連外頭的賓客和男方的家長,都要讚歎不已地傳看這塊血跡斑斑、代表新娘貞潔的手絹。如果新娘不“落紅”,而外面又圍著一大堆等著見紅的人,那場面的確十分尷尬,後果十分嚴重。

為什麼說古代以“初夜落紅”來判斷“是不是處女”比現代更準確?

不過,處女膜的存在,並不是為了讓男人判斷這個女孩是否曾經有過性行為,從生物學上講,處女膜沒有任何道德意義。

生物學把處女膜叫做陰道瓣,嚴格意義上來說,它不只是一層“膜”,它裡面含有結締組織、血管以及神經末梢。

這層“膜”覆蓋在女性的陰道口,而且也不是你腦補的那樣,處於完全封閉的狀態,它中間是帶孔的,孔的數量、大小、形狀各不相同。

因為女性在身體發育時期,陰道保護自身的能力比較弱小,陰道瓣作為一道阻攔,就起到了防止細菌入侵、保護陰道的作用。

你可以理解為,“處女膜”相當於在一扇門口掛了一道門簾。

而且這道“門簾”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脆弱,神經和血管會越來越少,也就越來越容易自己破裂,說穿了就是:人體成熟了,不再需要這層保護膜了,所以,越是“老處女”,初夜不見紅的機率越高,反過來說,越是年齡小的處女,初夜見紅的機率就越高。

為什麼說古代以“初夜落紅”來判斷“是不是處女”比現代更準確?

因此根本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樣,原本有一層膜,被男人的某器官“進入”後,這層膜就“破”了。它只會被“撕裂”,甚至由於部分形態的彈性和厚度,可能連一點破損都不會有。

所以,現代用初夜檢驗“落紅”的辦法來看是否處女,是極不科學的。因為處女膜薄的女子也可能因運動、勞作而使處女膜破裂。

古裝劇裡的“初夜落紅”,多半是因為古人結婚早,十三四歲的小女孩,處女膜比較厚、彈性較差,更容易因撕裂受傷而導致出血。

所以在古代中國,十三四歲的新娘子“見紅”更為普遍。

換句話說,古代以“初夜落紅”來判斷“是不是處女”比現代更準確。

TAG: 處女膜初夜落紅處女這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