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熱水”、“坐月子”就是中國特色的“智商稅”嗎?

為啥西方人一天到晚喝冰水(ice water),也從不興坐月子,看起來也很健康健壯?

“喝熱水”篇:

“飲食習慣”是對“體質”潛移默化地“糾偏”

“喝熱水”、“坐月子”就是中國特色的“智商稅”嗎?

西方人的傳統飲食以肉類為主,加上牛奶、乳酪、黃油等,高脂、高糖、高熱量,以及非“煎”即“烤”的烹飪方式,由此所產生的熱量極大——從中醫的角度講,這樣的吃法就會導致“上火”,火旺,則陽盛,陽過盛,則需陰水來平衡,而冰水,就是陰性更強的水了,可很快使身體恢復平衡。換句話說,西方人嗜飲冰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平時吃得太油膩,身體需要“滅火”的緣故。

“喝熱水”、“坐月子”就是中國特色的“智商稅”嗎?

反觀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習慣,卻是“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本身就是比較講究膳食平衡的。

相信大家也都有這樣的切身體驗:熱性食物吃得多的時候,就喜歡喝點兒涼水;涼性食物吃得多的時候,就喜歡喝點兒熱水——以此達到相對“平衡”。

當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喝熱水還是喝冷水,也是從小所養成的生活習慣。外國人也不是一點兒熱水都不喝,咖啡和茶就是熱的。

人是恆溫動物,過涼或過熱的水都不好,會引起身體的諸多反應。總之一句話:根據中醫的說法,“平衡”是關鍵,“熱水”或“溫水”都是“平衡劑”,對於“平衡寒溼”不可或缺。

“喝熱水”、“坐月子”就是中國特色的“智商稅”嗎?

隨便翻了一下資料,竟然又有一個有趣發現:

為什麼西方人都愛喝冰水?還是因為其先民沒有發明出煮水器具~

在新石器時代進入農耕社會以來,中西方都廣泛使用了陶器,但仍有差異。世界各大博物館展覽的古埃及、古希臘陶器,都是用來盛裝物品的,還沒有發現一件類似古代華夏的煮水炊器。也就是說,煮水炊器,是華夏祖先在陶器時期的獨特發明。

所以說,其實在西方一直就沒有燒開水的習慣,這也促成了他們從小一直喝冷水。而中國人一直都有燒開水的習慣,且自古以來就有“不喝生水”的說法。

可見,歷史文化的不同也造就了今天東西方飲水習慣的差異。

“喝熱水”、“坐月子”就是中國特色的“智商稅”嗎?

距今8000多年的磁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盂”

“坐月子”篇

西方的女孩兒就像早開早謝的花兒,年輕的時候嬌豔怒放,但到了30歲以後,尤其是生了小孩兒以後,就會明顯得衰老了。相比之下,中國的女性就要抗老得多。

——這不但跟飲食、飲水傳統有關,還因為西方女性沒有中國傳統的“坐月子”習慣。

同樣是由於西方人以肉食為主的飲食結構,從體質上說,他們的火熱溼性很重,而為了把這些濁氣發散出去,他們的肌膚腠理就進化得跟我們中國人有很大差異。比如,西方人的體毛很重,甚至胸部都長毛,他們的毛孔很大,骨節也很粗——這都是為了方便透過毛孔的開洩功能及時地把體內溼氣代謝出去。

“喝熱水”、“坐月子”就是中國特色的“智商稅”嗎?

而我們中國人很早就告別了洪荒時代,自古以纖維性食物為主,多食五穀雜糧和蔬菜。由於飲食清淡,中國人的體質是“收斂”的力度大於“宣發”的力度,所以我們的體毛很輕,面板緊緻而細膩,毛孔很小,骨節也特別細密——在一般情況下,中國人的骨節都是閉合的。而女性產後,隨著骨盆的開啟,全身上下的筋骨腠理都處於一種開放鬆弛的狀態。此時,風寒極易趁虛而入,透過張開的骨節進入到體內,若不加註意,就會後患無窮——月子期間進入體內的寒邪會隨著月子結束被閉鎖在體內,從此留下嚴重的健康隱患。

“喝熱水”、“坐月子”就是中國特色的“智商稅”嗎?

西方人的骨節粗疏,有更充足的機會驅除寒氣,所以就不會那麼畏懼寒邪,這種體質,也造就了她們不坐月子的傳統。但這並不等於西方人不坐月子就一點兒事都沒有。正像前文所講,“西方的女孩兒就像早開早謝的花兒”,她們在生產後往往迅速地衰老,就是跟不坐月子,並喝太多冰水有關。而且西方女性老了以後罹患關節性疾病的人還特別多,也與此相關。

“喝熱水”、“坐月子”就是中國特色的“智商稅”嗎?

但由於西醫體系注重的是“哪兒疼醫哪兒”,不具備中醫的“整體觀”,所以他們也壓根兒不會把女人上歲數後所得的關節性疾病跟數十年前生產後的不坐月子聯絡起來看。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種不同,差異很大。建議朋友們還是要實事求是,不要盲目“拿來”吧……

TAG: 西方人坐月子骨節冰水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