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門手藝從清朝開始盛行,現在卻不受年輕人青睞,始終火不起來

這門手藝從清朝開始盛行,現在卻不受年輕人青睞,始終火不起來

剃頭是一門古老的手藝,以前在年集或者農村廟會上都能看到。

剃頭師傅一般都挑著擔子,擔子一頭挑著木頭做的凳子另一頭挑著臉盆火爐和理髮工具。剃頭師傅會在年集或廟會上找一塊空地,再搭上一個不太大的布蓬,生著火爐子,擺好凳子,這樣一天的工作就算開始了。

這門手藝從清朝開始盛行,現在卻不受年輕人青睞,始終火不起來

說剃頭是個古老的行當,其實這個行業歷史並不是太久遠。古人信奉“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敢有所損也。”是說身體任何部位的損傷包括剪短毛髮都是對父母的不尊敬,是不孝的表現,故在清朝以前是沒有理髮這項工作的。

這門手藝從清朝開始盛行,現在卻不受年輕人青睞,始終火不起來

清兵入關後,清朝政府迫使所有漢人剃光前面的頭髮,這才出現了剃頭這一職業。

本地農村流傳有“正月不推頭,推頭妨舅舅。”這一說法。大概起因有兩種。一種說是當時清政府逼迫漢人剃頭,漢人糾結改變傳統習慣和懷念對故朝的情感,約定在正月裡大家都不剃頭,並將這個行動定名為“思

舊”。但隨著口耳相傳和時間的流逝,“思舊”逐漸被淡忘,它的諧音變成了“死舅”,後來就有了流傳至今的民俗。

這門手藝從清朝開始盛行,現在卻不受年輕人青睞,始終火不起來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一個會剃頭的後生,他對自己的舅舅很是孝敬。每年正月串親戚的日子,總會帶上剃頭工具到舅舅家,為舅舅剃頭刮臉,把上了歲數的舅舅裝扮一新。

這樣過了多年後,舅舅死了,外甥非常傷心,尤其一到每年的正月裡,外甥在給別人剃頭時就想起了舅舅,心裡就難過,幹不下去。

後來這外甥乾脆正月裡就關門不幹了,別人問他為什麼正月不剃頭,他就說“思舅”。思舅和死舅諧音,人們也聽不明白,以訛傳訛逐漸就演變成“死舅”了。

這些個民間禁忌和傳說,無從考證,但我寧願相信是凝聚著人世間血脈真情的後一種。

如今縣城和一般小鎮的理髮店多如牛毛,可要找一家專門剃頭刮臉的店可真不好找。

這門手藝從清朝開始盛行,現在卻不受年輕人青睞,始終火不起來

鎮上僅存的一位剃頭師傅說,來店裡剃頭刮臉的都是年紀大的人,這類人屬於末勢群體,剃頭刮臉就收他們幾塊錢,這和年輕人到理髮美容店動輒幾十幾百元消費有天壤之別。理髮師傅還說,主要店面是自己家的,剃頭也就是混個人緣,不然也早關門了。

這門手藝從清朝開始盛行,現在卻不受年輕人青睞,始終火不起來

其實剃頭刮臉不但能讓人的容貌煥然一新,而在剃頭刮臉的過程中,你雙眼微閉,全身放鬆,頭臉在師傅輕柔的手指下輕輕擺動,聽剃刀在耳邊刷刷作響,臉頰頓時如沐春風細雨,身心也在百忙中得到了瞬時的解脫與放鬆。

剃頭還有很多好處,起碼省了很多洗髮液,也減少了洗頭的次數;起床後還不用專門打理頭髮,不用擔心一覺醒來亂了髮型。剃了光頭,據說夏天會很涼快。剃了光頭,是還可以掩蓋謝頂,斑禿等一些頭髮質量問題的。

TAG: 剃頭刮臉舅舅正月理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