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一曲漢宮秋,環佩空歸月下魂——李玉剛和他的《昭君出塞》

悠悠一曲漢宮秋,環佩空歸月下魂——李玉剛和他的《昭君出塞》

中國的歷史上從不缺美人。

無論是在諸暨苧蘿村邊浣紗的西施,

醉臥花叢香腮微醺的楊玉環,

還是驚鴻宛轉掌中身的貂蟬,

獨留青冢向黃昏的

王昭君

她們行走時香風細細,坐下時千嬌百媚,

回眸時眼角含春,低頭時眉目漾愁。

她們美貌優雅,她們才情卓越,她們瀲灩風華。她們用自己的美麗,為那段名為“歷史”的過往,留下了永遠無法企及,只能仰視的傳奇。

千年歲月,如今看來不過幾頁薄紙。

那些滿腹才情的美人兒,

早已化作了文人騷客筆下的隻言片語,

只有“戲談”,而無深究。

但是,有一個人,卻在愈發浮躁的今日,

用一種獨特的眼光和全新的演繹手法,將中國最具傳奇色彩的四大美女齊聚同一舞臺。

悠悠一曲漢宮秋,環佩空歸月下魂——李玉剛和他的《昭君出塞》

李玉剛歌舞劇《四美圖》劇照

玉先生《四美圖》劇照

“起”於“柔美”,“承”於“壯美”,

“轉”為“悽美”,“合”為“華美”。

他隻身入畫,自己幻化成四美,

分別呈現四美的特點,體會四美的悲喜,

感悟人世滄桑,體驗亂世中的流離,

思索美的意義,抒發愛的情懷。

他就是——

李玉剛

悠悠一曲漢宮秋,環佩空歸月下魂——李玉剛和他的《昭君出塞》

漢家連秦地,天涯去不歸。

李玉剛曾不止一次說過“四美”裡面,他最喜歡的就是王昭君。

冥冥之中,相隔千年的兩個人竟然彼此生出了一種共鳴。漂泊的命運、始終不變的情懷,面對未知前途的勇氣。

歷史上的王昭君,遠沒有後世加註的光環,以平民之身被選進宮。

在漢元帝為保邊境安寧而廣徵美女出塞和親的時候“乃請掖庭令求行”。

在臨辭大會上,她又是那樣“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

她不是被迫遣嫁,沒有哭哭啼啼百般不情願,反而動機純淨,心無旁騖。

悠悠一曲漢宮秋,環佩空歸月下魂——李玉剛和他的《昭君出塞》

悠悠一曲漢宮秋,環佩空歸月下魂——李玉剛和他的《昭君出塞》

李玉剛《昭君出塞》劇照

玉先生《昭君出塞》劇照

天高路遠,今日一別,

此生不知道是否還能再見到漢都的宮簷,

但她還是那樣義無反顧的去了。

在遙遠的邊塞“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與傳說不同,昭君不是沒有過歸鄉的想法,但是漢帝一句“從胡俗”卻讓她最終選擇留在了遙遠的塞外,用一己之力,換來了胡漢邊塞將近半個世紀的和平安定。

悠悠一曲漢宮秋,環佩空歸月下魂——李玉剛和他的《昭君出塞》

玉先生《昭君出塞》劇照

她幸福麼?也許吧。

她悲傷麼?也許吧。

她孤獨麼?也許吧。

但在民族大義面前,所有的一切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一個孱弱的女子,卻最終成為兩個民族之間友誼和交流的橋樑。也正是這樣複雜、真實的王昭君,讓李玉剛下定決心,一定要打造一場最精彩的“昭君傳奇”。

絕代佳人意,千秋國士風。

蟄伏

6

年,數易其稿,無數心血,

只為重現他心中最美的“昭君出塞”。

瞭解李玉剛的人都知道,

他一直致力於追求極致東方美學的現代表達,

再加上這是李玉剛第二次塑造“王昭君”這個歷史形象,於是他便將對“昭君”這個絕代佳人的尊敬、喜愛以及思索全部融入到舞臺劇的打造之中。

悠悠一曲漢宮秋,環佩空歸月下魂——李玉剛和他的《昭君出塞》

為深刻詮釋昭君的心路歷程,

李玉剛沉澱心境,全身心投入創作。

甚至曾親自追隨千年前和親隊伍的足跡,

沿著湖北秭歸直到匈奴王庭。一路翻山越嶺,跋涉近

3000

多公里,沿途感受每一方山水和風土人情,將出塞之路的恢弘大氣與歌舞劇合二為一。

悠悠一曲漢宮秋,環佩空歸月下魂——李玉剛和他的《昭君出塞》

李玉剛重走昭君路

玉先生重走昭君路

這是一部精彩的歌舞劇,它以史為鑑,以美為面,將東方美學細緻的編織進每一個角落;

這是一部講述絕代佳人悽美人生的劇,蒼涼中帶著壯麗,溫婉中不失大義;

這是一部讓你回味無窮的劇,它唯美而圓潤,內懷東方之美,外鑲民族情懷。

時隔

6

年,李玉剛一身風華,帶著升級完成的《昭君出塞》將再次點燃你的熱情。

悠悠一曲漢宮秋,環佩空歸月下魂——李玉剛和他的《昭君出塞》

TAG: 李玉剛昭君出塞王昭君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