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致死性糖尿病急性併發症的診斷與急救治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於胰島素嚴重缺乏和升糖激素不適當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謝嚴重紊亂綜合徵,臨床以高血糖、高血清酮體和代謝性酸中毒為主要表現。1型糖尿病有發生DKA的傾向;2型糖尿病亦可發生DKA。

DKA的發生常有誘因,包括急性感染、胰島素不適當減量或突然中斷治療、飲食不當、胃腸疾病、腦卒中、心肌梗死、創傷、手術、妊娠、分娩、精神刺激等。

一、臨床表現

DKA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僅有酮症而無酸中毒稱為糖尿病酮症;輕、中度除酮症外,還有輕至中度酸中毒;重度是指酸中毒伴意識障礙(DKA昏迷),或雖無意識障礙,但血清碳酸氫根低於10 mmol/L。

DKA常呈急性發病。在DKA發病前數天可有多尿、煩渴多飲和乏力症狀的加重,失代償階段出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痛,常伴頭痛、煩躁、嗜睡等症狀,呼吸深快,呼氣中有爛蘋果味(丙酮氣味);病情進一步發展,出現嚴重失水現象,尿量減少、面板黏膜乾燥、眼球下陷,脈快而弱,血壓下降、四肢厥冷;到晚期,各種反射遲鈍甚至消失,終至昏迷。

二、實驗室化驗檢查

血糖:升高,一般在16。7mmol/L-33。3mmol/L。>16。7mmol/L多有脫水,>33。3mmol/L則多伴有高滲或腎功能不全。

血酮、尿酮:血酮升高>1mmol/L,>5mmol/L(50mg/dl)時為高酮血癥。尿酮陽性。

尿糖:強陽性。

三、診斷

如血清酮體升高或尿糖和酮體陽性伴血糖增高,血pH和(或)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無論有無糖尿病病史,都可診斷為DKA。具體診斷標準見表1

深度剖析:致死性糖尿病急性併發症的診斷與急救治療

四、治療

DKA的治療原則為儘快補液以恢復血容量、糾正失水狀態,降低血糖,糾正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失調,同時積極尋找和消除誘因,防治併發症,降低病死率。對單有酮症者,需適當補充液體和胰島素治療,直到酮體消失。DKA應按以下方法積極治療。

1。補液

能糾正失水,恢復血容量和腎灌注,有助於降低血糖和清除酮體。治療中補液速度應先快後慢,第1小時輸入生理鹽水,速度為15~20 ml•kg-1•h-1(一般成人1。0~1。5 L)。隨後補液速度取決於脫水程度、電解質水平、尿量等。要在第1個24 h內補足預估的液體丟失量,補液治療是否奏效,要看血流動力學(如血壓)、出入量、實驗室指標及臨床表現。對有心、腎功能不全者,在補液過程中要監測血漿滲透壓,並經常對患者心臟、腎臟、神經系統狀況進行評估以防止補液過多。

當DKA患者血糖≤13。9 mmol/L時,須補充5%葡萄糖並繼續胰島素治療,直至血清酮體、血糖均得到控制。

2。胰島素

小劑量胰島素連續靜脈滴注方案已得到廣泛認可,本指南推薦採用連續胰島素靜脈輸注0。1 U•kg-1•h-1,但對於重症患者,可採用首劑靜脈注射胰島素0。1 U/kg,隨後以0。1U•kg-1•h-1速度持續輸注。若第1小時內血糖下降不足10%,或有條件監測血清酮體時,血清酮體下降速度<0。5 mmol•L-1•h-1,且脫水已基本糾正,則增加胰島素劑量1 U/h。

當DKA患者血糖降至13。9 mmoL/L時,應減少胰島素輸入量至0。05~0。10 U•kg-1•h-1,並開始給予5%葡萄糖液,此後需要根據血糖來調整胰島素給藥速度和葡萄糖濃度,並需持續進行胰島素輸注直至DKA緩解。緩解標準參考如下:血糖<11。1 mmol/L,血清酮體<0。3 mmol/L,血清HCO3-≥15 mmol/L,血pH值>7。3,陰離子間隙≤12 mmol/L。不可完全依靠監測尿酮值來確定DKA的緩解,因尿酮在DKA緩解時仍可持續存在。

3。糾正電解質紊亂

在開始胰島素及補液治療後,若患者的尿量正常,血鉀低於5。2 mmol/L即應靜脈補鉀,一般在每升輸入溶液中加氯化鉀1。5~3。0 g,以保證血鉀在正常水平。治療前已有低鉀血癥,尿量≥40 ml/h時,在補液和胰島素治療同時必須補鉀。嚴重低鉀血癥可危及生命,若發現血鉀<3。3 mmol/L,應優先進行補鉀治療,當血鉀升至3。5 mmol/L時,再開始胰島素治療,以免發生心律失常、心臟驟停和呼吸肌麻痺。

4。糾正酸中毒

DKA患者在注射胰島素治療後會抑制脂肪分解,進而糾正酸中毒,一般認為無需額外補鹼。但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可能會引起心肌受損、腦血管擴張、嚴重的胃腸道併發症以及昏迷等嚴重併發症。推薦僅在pH<7。0的患者考慮適當補鹼治療。每2小時測定1次血pH值,直至其維持在7。0以上。治療中加強複查,防止過量。

5。去除誘因和治療併發症

如休克、感染、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腦水腫和腎衰竭等。

6。治療監測

治療過程應準確記錄液體入量及出量、血糖及血清酮體。

TAG: DKA胰島素酮體mmol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