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星期日曆跳轉的疑惑

標籤: 手錶日曆 星期 跳歷 誤差分類: 機芯常識

手錶星期日曆跳轉的疑惑

手錶的精度是透過指標反映出來的,對於日曆功能,如果是視窗日曆,那就是透過跳歷的誤差表現的。很多消費者,對手錶的質量要求有點盲目和想當然,也包括對日曆跳歷的誤差,恨不能手錶要在夜裡零點換歷,有個正負幾分鐘誤差都不能接受。其實這個是誤區,關於手錶日曆換歷指示誤差,在《機械手錶》QB/T1249-2004的行業標準裡是這樣規定的:“日期換歷完畢時,指示時刻應在“12”時符-/+15分鐘之內, 星期換歷完畢時間允許滯後5小時”。日曆機構中的“日曆”所包含的功能為日、星期、月、年、月相、潮汐。絕大多數的手錶,日曆功能也就最多有2個,日曆和星期歷。

換日曆的精度基本上取決於日曆的結構和裝配指標的誤差,一般說,日曆結構大致可以分3類:(1)慢爬、(2)快跳(漸跳)、(3)瞬跳。慢爬屬於較古老的結構,目前手錶基本上是後兩鍾型別。要說跳歷精度高,當屬瞬跳的。

最典型和常見的,比如用ETA2824、ETA2836機芯的手錶,而對於相對幾百元的手錶,配備的是日本機芯,它們對應跳日曆時,誤差大很多,我見過的大量手錶中,也就是勞力士換日曆最準,但它也可能會有幾分鐘的誤差。換日曆的精度不是不能提高,而是沒有必要,這個問題有點類似月相,比如月相盤齒用59個的,會每隔32個月出現一天的指示誤差,如果改用135個齒的,那麼要122年後才會有一天的誤差。32個月也好,122年也罷,這個誤差的時間單位都太大了。如果把日曆撥字輪做大,把齒做密,把日曆機構的其它部件也做的更精細,保證日曆換歷精度能比勞力士還好。問題是這樣做沒有意義,沒有人會在午夜時分,眼巴巴的守在手錶前去看檢視換歷的誤差,假如真的有重大的決議生效,有影響的政策出臺,需要第一時間就馬上行動的,那也不會要自己的手錶,那肯定是用7段筆畫組成的數字,並由國家授時中心釋出的標間,這樣的權威時基才行。機械的東西不能和電子類比,跳日曆即便是瞬跳結構的,那也不是相機快門,配合間隙和製造公差決定,機械結構的東西,精度都是有限的。手錶是一個矛盾體,某些效能指標好,但也必然會帶來不利的影響,比如瞬跳結構的日曆,它機心上面有凸輪,有大彈簧和槓桿,凸輪會慢慢的壓縮槓桿,造成突然釋放,將日曆盤瞬間打過一個齒(字)。因此,在換日曆的時候,機心擺輪的擺幅要下降很多,動力損耗很大,這個對走時精度和走時長度都有極大的影響。實際上,某些換歷的誤差是設計上的刻意安排,比如星期歷換日滯後幾個小時,有月相的滯後還要多,那就是為了減少換歷的爬坡阻力,保證手錶的走時精度的一種考慮。

TAG: 日曆手錶誤差換歷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