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就不願生孩子了呢

最近一段時間人口的生育率下降成為了網上的熱點話題,大家都在為不願意生孩子這事找了各種理由,基本的觀點有兩種,一是國家的生育政策的限制,二是生個孩子真養不起。

景剛查了一下資料,發現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5個國家分別是韓國、摩爾多瓦、新加坡、葡萄牙、德國,這可都是社會福利靠前發達國家,生育率最高的五個國家分別是尼日、索馬利亞、馬裡、查德和安哥拉,這些可都是窮的掉渣的非洲兄弟,這樣一比較會發現這不願意生孩子的都集中在沒有計劃生育政策限制且社會福利靠前的富裕國家。原因是什麼。

景剛認為原因有二,一是因為人類的生產活動從農業化時代向工業化時代轉變的過程中,孩子的家庭資產屬性變化所造成的,在農業化時代只要把孩子養到5歲左右,孩子基本就能承擔一些簡單的家庭生產勞動,比如說喂個雞啊,趕個羊啊,而到了10歲基本就可以幫助家裡下地幹活了,到了16歲就是一個家裡的棒勞力了,也就是說從一個孩子從5歲開始就可以成為家庭在人力資源方面的正資產了。而進入了工業化時代,家裡的雞鴨地都沒有了,這就讓孩子沒有了從事生產的環境,而現代法律對禁用童工的規定又讓孩子不能過早地進入工業化生產,同時工業化生產對人素質的要求又在逐步提升,這就讓工業化時代的孩子在3歲就要上幼教了,5歲要有興趣班了,7歲上學後就是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了,好容易熬到18歲,父母又要給琢磨給買房子了,結婚生子後父母又要幫他還債啊,這就使孩子由農業化時代家庭的正資產變成了工業化時代家庭的高負債,你會發現在越不發達的農村結婚時大家都看彩禮給了多少,從經濟學的角度上講結婚這個行為這叫優質資產轉移,接收方出點錢是應該的,而在工業化發達的城市裡呢大家看得更多是陪嫁給了多少,道理也簡單這叫債務輸出,接收方給收點錢是必須的。所以說孩子的家庭資產屬性從正資產到高負債的轉變,是現代人不願意多生孩子的主因。

景剛認為還有第二個重要的原因,當金融資本高度發達的時候,資本需要找到出口,那年輕人就成了資本圍獵的最好物件,這些年各種的借貸平臺層出不窮,年輕人借錢就很容易了,這就讓更多的年輕人養成了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和負債消費的習慣,本來自己生活就欠一屁股債了,再去生一堆要債的,當然也就承受不起了。

人類從農業化時代到工業化時代對人口生育的衝擊我們老百姓是無能為力的,這要靠國家加大福利政策來解決,但對於年輕人負債消費這事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作為家長我們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要把我們傳統的量入為出的消費習慣在孩子中培養起來,有一些企業能也要盡一些社會責任,什麼這個唄啊,那個條啊,在你們自己發財的時候也要考慮考慮子孫的繁衍和人類的延續。

TAG: 孩子農業化時代工業化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