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居然是被厚著臉皮被冊封來的

劉秀滅王莽,建東漢時,北方局勢一塌糊塗,高句麗不斷出兵侵攻遼東、樂浪等地,佔了大片的地盤還意猶未盡,仍然想著繼續

擴張。於是在建武四年(公元28年),忍無可忍的遼東太守率軍大舉反攻,在動了真格的中國人面前,高句麗很快就失去了抵抗能力,首領大武神王只好學他祖宗,再度放棄王城,退到了丸都山城(今吉林境內),死守了三個月,熬到了漢軍沒糧,這才僥倖逃過了滅頂之災。

之後,雙方又和和打打了好幾十年,最終在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雙方罷兵議和,劉秀封時任高句麗首領的大武神王之弟閔中王解邑朱為高句

麗國王,同時還把清川江(朝鮮境內)以北的土地封給了高句麗,打這時候起,這國家才算是真正地和朝鮮半島扯上了邊兒。

像日本,除了有幾年樂浪被高句麗騷擾得太厲害實在沒法靠岸下船之外,他們基本上還是做到了隔個幾年或是十來年就來朝貢一次,雖然過來上貢的不見得都是同一個部落,但中國人也分不清誰是誰,只知道倭人今年又來了,大家一起去碼頭迎客便是。

在宴會上,皇帝親切地問著客人們,旅途是不是順利?這幾年家鄉的收成可還行?使者們恭恭敬敬地回答說,旅途很順利,託了大皇帝您的福,我們倭國這些年來風調雨順,一切都好。尤其是去年,更是取得了百年一遇的大豐收。這不,特地給您帶了點咱家特產的大米和剛曬好的魚乾,算是孝敬。

劉秀點頭微笑,同時還表示,你們也挺不容易,吃完了飯就下去領賞吧,我們大漢早就為你們準備好了豐厚的回禮。當劉秀說完這句話之後,便很自然地又拿起了筷子夾菜開始吃飯,帶頭的那個使者突然把手上的碗碟往小案子上一放,然後起身離座,徑直走到劉秀的跟前,跪了下來,說皇帝陛下,我們不要回賞。那你們要什麼?

我們只想和高句麗一樣,向大漢稱臣,做大漢領下的一藩。劉秀被酒嗆了一下,他沒想到對方提出的居然是這麼個要求。高句麗之所以肯稱臣,不是他們願意,而是被歷代漢朝帝王給打出來的結果,現如今這倭奴國,雖說看著是窮了點兒,落後了點兒,可好歹也是君威一方,沒病沒災的又何必自降身價,去當他國之臣呢?

只不過看那奴國的使者態度異常堅決,所以他以為對方這是誠心前來投靠,於是便當場點頭拍板,表示這事我同意了,現在大家先吃飯,一切具體事宜等吃飽喝足了之後再詳細討論。經過大漢百官外加劉秀的集體磋商,最終決定給倭奴國首領封個王,叫做倭奴國王,性質是大漢皇朝下屬的一個藩國。

應該講這已經是一種給足了面子的行為了,要知道數千年來作為中國頭號小弟存活於世的大朝鮮帝國,這時候也不過勉強算是個王——姑且就把高句麗當成是他們的吧,並且這王者之路走得相當艱難,又是流血打仗又是被降格成侯還叫了好長一段時間“下句麗”。而日本人遠道而來初次見面,數年才能前來朝貢一次,且吃喝穿用都極為落後,卻也被封了王,而且這被封王的,還不是整個日本,只是佔據了全日本百分之一二的奴國。說穿了,此事的本質其實就是光武帝劉秀封了日本的某一個原始部落首領為王。數日後,光武帝親手賜予使者金印一枚,上刻五個大字——漢委奴國王。

在我看來,倭人之所以臣服可能只是想找個強大的靠山吧。

TAG: 高句麗劉秀大漢倭奴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