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陪孩子的父親,後來都去養老院了吧?

1

《奇葩說》中,有一道辯題是:

奇葩星球新規定,爸爸陪伴孩子每週低於12小時,就取消爸爸稱號。你支援嗎?

每週12小時,換算到每天不足兩小時,作為一個母親,我表示So easy !

但採訪中的三位爸爸,卻有兩位陷入了沉思:如果那樣,我就要被取消了。

那些不陪孩子的父親,後來都去養老院了吧?

辯手顏如晶也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

她有一個很傳統的父親,不懂怎樣跟女兒交流,哪怕有意見也要透過媽媽來傳達。

那些不陪孩子的父親,後來都去養老院了吧?

拿到辯題的瞬間,顏如晶的感覺是每週12小時也太長了吧,因為在她跟爸爸的相處模式中,一分鐘的語音已經有點長。

不知道要幹什麼,在那漫長的12小時裡。因為從小到大,她跟父親都沒有那麼長時間的相處。

那些不陪孩子的父親,後來都去養老院了吧?

缺乏陪伴,自然缺乏瞭解。

26歲的顏如晶,收到了來自爸爸的禮物:冰雪奇緣和小豬佩奇。而她真正想要的拳套和腳靶,父親卻一無所知。

兩個世界隔閡了。父親不瞭解孩子,孩子同樣不瞭解父親。

“我爸很忙,忙應酬,忙陪老闆,忙陪客戶,我沒有他年輕的概念,直到後來參加微博的活動,要找爸爸年輕的照片,那時候我才看過爸爸年輕的樣子。”

那些不陪孩子的父親,後來都去養老院了吧?

缺少陪伴的親子關係前,是一道深深的鴻溝,彼此沉默地遙望,卻始終無法親近。

我們不知道父親怎麼會變成一個“怪老頭”,父親也不明白孩子為什麼突然長大了。

顏如晶把這個歷程,比喻成一個連續劇,從第一集到第二十集,父母沒有從頭看起,卻要突然質問“為什麼這個男的跟這個女的在一起了”?

那些不陪孩子的父親,後來都去養老院了吧?

這一段尤其動人,許多家庭的親子關係,不正是這種狀態嗎?

父母疏於陪伴,孩子依舊會悄然長大。

但長大後的孩子,卻會讓父母陷入了一種危機——他們這才發現,原先渴望父母陪伴的孩子,不知什麼時候,關上了那扇大門。

孩子的成長畢竟不是連續劇,因為連續劇還可以重播,孩子的成長卻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2

之所以想寫這期話題,是因為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名母親。

今年春節,我爸要做手術,家裡沒人照料孩子,就把他送回了婆婆家。

一個月後我去接他,他從房間裡走出來,那樣子竟像長大了好多,步子更穩了,個頭也高了點,他愣愣地看著我,有點怕生,不敢上來抱我。

婆婆在一邊叫他:“媽媽回來了呀,快叫媽媽啊!”

他這才敢上前來,叫了一聲媽媽。

隨後他又跑回來了房間,要去找他的玩具,我說:“你想找什麼,媽媽幫你好嗎?”

他說了一個詞,我卻聽幾次都聽不懂,他有點不耐煩了,又想哭,又不敢哭,就站著屋子中間癟嘴……

那天的斜陽很刺眼,照進鄉下的老宅子裡,一對母子就這麼相對站著,一個怎麼都說不清,一個怎麼都聽不懂。

直到婆婆走進來,才打破這個滑稽的場面。

她問道:“你是不是想要豬豬俠啊?”

孩子一下就來勁了,屁顛屁顛地跟在婆婆身後,嘴裡跟著重複:“豬豬俠,豬豬俠……”

婆婆告訴我,這一個月裡,帶他買了好多玩具,他最喜歡的,就是豬豬俠。他還認識了許多新夥伴,喜歡跟在大哥哥和大姐姐後面玩,還學會了餵雞……

那一刻,我心裡有種莫名的酸澀感。

我的孩子學了新詞,有了新玩具,交了新朋友,可我這個媽媽,卻什麼都不知道。

後來我又在想,父母和子女的隔閡,不正源於這一次又一次的缺席嗎?

一歲時,我們錯過了他的遊戲和玩具。六歲時,我們錯過了他的玩伴和愛好。十二歲時,我們缺席了有他表演的晚會,於是便再無從得知,他的小提琴拉得多麼好,他曾有過多麼絢爛的夢想……

直到有一天,孩子的世界越來越大,我們的腳步越來越慢,我們想親近,想擁抱,卻發現,再也來不及了……

那些缺失的陪伴,缺失了,就是缺失了,補不回來了。

3

親子關係,就像一個怪物,在追逐自己的尾巴。

明明很親很近,卻始終遙不可及。

人生的前半段,孩子追著父母,人生的後半段,父母追著孩子。

巧合的是,上一季《奇葩說》裡,有一期討論了後半段的親子關係,辯題是:父母提出住養老院支援嗎?

這期辯論十分動人,我是陪爸媽一起看的,好幾段沒忍住,差點哭出聲音。這一段我沒法截圖,五分鐘的影片,點開看看吧:

終於有一天,爸媽老了,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了。在這段親子關係中,掌握了主動權的,變成了終於長大的孩子。

此時年邁的父母,是無所適從的,他們孤獨,無人理解,想要陪伴。可孩子呢,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朋友,有了自己的世界。

那些孤獨的老人們,才剛剛想要靠近,卻又不安地縮回了手:不要給孩子們增加負擔了……

就像好多年前,那個站在門口,迎接爸爸下班的孩子,他剛想湊上前去,跟爸爸講講今天玩的遊戲、結交的夥伴,卻抬頭看到了一張寫滿疲憊的臉,和滿是敷衍的手勢……

算了,還是算了……

那頭怪物,終其一生,都在追逐自己的尾巴。

明明都想靠近,明明血脈相通。

可是直到最後,他們可以聊的,卻只剩下悔恨和原諒。

4

如果能多陪陪孩子就好了。

如果能放下一些應酬,捨棄一些工作,少去幾次朋友聚會,或許,我們就能聽到他演奏的小提琴,聽他聊起閃耀的夢想,以及少年時無可傾訴的煩惱……

而孩子或許也能明白,原來爸爸並非一開始就是怪老頭,他也有過絢麗的青春和熱血的時光,他也曾像個孩子,相信聖誕老人和超級英雄的傳說……

然而這一切,只有過一次機會。

希望我們還來得及。

這期《奇葩說》裡,最打動我的,其實是一段小採訪。

但當主持人問道,玩具和爸爸陪你一天,你選哪一個?

孩子們是這麼回答的:

那些不陪孩子的父親,後來都去養老院了吧?

你看,一切似乎還來得及,對嗎?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別忘記分享到朋友圈哦!

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哦!

TAG: 孩子爸爸陪伴父母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