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前,給父親回信宣稱要紮根農村60年的知青蔡春澤,如今怎樣?

如果有一天,我能夠對我的公共利益有所貢獻,我就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果戈裡

新中國曾經經歷過無數刻骨銘心的歲月,每個年代的人都有屬於那個年代的時代印記。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中國,“上山下鄉”無疑是那一代年輕人身上最深的時代烙印。說起上山下鄉,也許現在的年輕人覺得很陌生,不過從字面意思來看也不難理解,就是到山區去到農村去。

47年前,給父親回信宣稱要紮根農村60年的知青蔡春澤,如今怎樣?

在那個熱情似火的年代,許多知識青年為了響應黨和國家建設農村的號召,到基層去到農村去,與工人農民戰鬥在生產前線,用自己的青春和知識改變當時的祖國面貌,上山下鄉也成為當年這群熱火朝天的知青們心中最難忘的記憶。

而如今已兩鬢白髮的蔡春澤直到今天依然無法忘記自己年輕時的誓言,和建設祖國的光榮理想。知青情節已經成為他生命中的一種信仰。

我把青春獻給祖國

1952年,蔡春澤出生於一個紅色幹部家庭,家境殷實。因為父親是一名抗戰老兵,建國後的待遇還算不錯,由於工作調動,舉家搬遷到內蒙古赤峰,蔡春澤也在這裡度過了自己的中小學生涯。

出於對父親的崇拜和對軍人的崇敬,蔡春澤原本的人生夢想是去參軍,這在當時也是無數年輕人的夢想,手握鋼槍保家衛國,是多麼讓人心潮澎湃的事情!

47年前,給父親回信宣稱要紮根農村60年的知青蔡春澤,如今怎樣?

但蔡春澤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十分優異,因此被推舉為知識青年的代表,而當時正是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與工農群眾一起搞建設的高潮,在許多領導的規勸下,看到身邊眾多好友毅然投身祖國的鄉村建設,蔡春澤也艱難的做出了抉擇——上山下鄉。

按照學校分配的定點,赤峰六中的知青被分配到翁牛特旗,那裡地理位置十分偏遠,環境惡劣。蔡春澤的父親得知後,想找關係將他插隊到離家比較近的赤峰縣,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蔡春澤拒絕了父親的好意,毅然堅持插隊到翁牛特旗,還動員好友一起,到最艱苦的地方為祖國奉獻自己的青春。

當時許多城裡的知識青年到了農村後新鮮感一過去便受不了農村的艱苦,不僅缺吃少穿,而且還要早出晚歸的到田地裡勞作、放牛放羊,與城市的生活根本沒有可比性。一時間許多知青紛紛寫信訴苦,但蔡春澤咬牙堅持了下來,還更加努力的投入到生產工作中去,收穫了一致好評,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

47年前,給父親回信宣稱要紮根農村60年的知青蔡春澤,如今怎樣?

回信父親紮根農村60年

後來蔡春澤的父親由於工作調動,被分配到赤峰一家煤礦企業負責管理煤礦,這是蔡春澤離開農村的一次機會。

他的父親由於擔心孩子生活,不願意讓他繼續吃苦,尤其是在知青返城的浪潮中看到那些知青受的苦頭更是心疼自己的兒子。於是他寫信給蔡春澤,讓他把握機會回城裡給他安排工作。

讓父親很意外的是蔡春澤再次拒絕了他的好意,還批評父親,不應該以權謀私,自己絕不會當逃兵,他要紮根農村60年。

47年前,給父親回信宣稱要紮根農村60年的知青蔡春澤,如今怎樣?

為了留住其他知青,蔡春澤宣讀了他回給父親的信件,一時間引起不小的轟動。《遼寧日報》和《人民日報》都發刊表揚,連中央人民廣播都向全國宣揚他的事蹟,那句紮根農村60年,寫出了知識青年的骨氣和毅力,成為無數青年的偶像。

走過起伏人生

在蔡春澤的鼓舞下,知青們對下鄉工作再次充滿了熱情和幹勁兒。而蔡春澤更加腳踏實地的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他組織知青老鄉搞綠化、解決飲水困難,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事情。後來被推舉為公社黨委書記,又帶領大家擴大稻田規模,增產增收造福百姓。

47年前,給父親回信宣稱要紮根農村60年的知青蔡春澤,如今怎樣?

但天有不測風雲,1976年,蔡春澤被捕,獲刑三年。出獄後的蔡春澤正迎上改革開放的熱潮,但他已經與社會脫軌。獄中三年時光,對他打擊巨大,重獲自由時竟然一時間不知所措。

幸虧女友一直陪在他身邊不離不棄照顧他,幫助他重新融入社會。蔡春澤漸漸走出了迷茫和低谷,並調整好狀態迎接新的人生。他選擇與女友先結婚,兩人生下一個女兒。

1979年蔡春澤到磚廠燒磚,由於工作出色,他重新恢復自己的黨員身份。1982年,在當時的高考浪潮中,蔡春澤毅然辭去工作,刻苦學習考入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畢業後,留在學校從事教務工作。

47年前,給父親回信宣稱要紮根農村60年的知青蔡春澤,如今怎樣?

如今蔡春澤不僅家庭幸福工作順利,還創辦了蔡春澤網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

平平淡淡才是真

經歷過熱血的青年和黑暗的獄中生活,蔡春澤的性格變得異常沉穩平和,凡事都不爭不搶。在留校期間蔡春澤一直都是中級職稱,當了十年助教,他覺得自己有份穩定的工作,踏踏實實本本份份已經很滿足了,不想一門心思的評職稱往上爬。

而這種心態下的蔡春澤生活的怡然自得,也與同事們相處的十分融洽。

蔡春澤在回首人生的時候常常感嘆懷念曾經在翁牛特旗插隊的日子,那是一段不計得失鼓足幹勁兒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的青春歲月,他把自己最美好的時光都奉獻給了新中國的農村建設,知青情結一直都藏在心中。

47年前,給父親回信宣稱要紮根農村60年的知青蔡春澤,如今怎樣?

退休後蔡春澤創辦了一個網站,用老知青的身份講述曾經的光榮歲月,引起了廣泛關注,他還多次回到曾經插隊的地方,每次受到老鄉的熱情歡迎。

那是一個奉獻的年代,是熱血的年代。有人曾評價說,這代人丟掉了書本去做勞作,是失落的一代。但他們同樣是熱血奉獻的一代!

他們放棄了自己舒適的環境,毅然決然投身祖國的農村建設,到最艱苦的地方用雙手改變農村現狀,把自己的青春用來推動祖國的發展。

47年前,給父親回信宣稱要紮根農村60年的知青蔡春澤,如今怎樣?

誠然他們失去了接受更高教育的機會,但他們卻教會我們什麼是奉獻。也許丟掉了課本的知青一代有許多遺憾,這我們從不否認,但我卻從他們身上看到了高於課本知識的知青精神。謝謝他們的堅韌奉獻讓祖國度過了最困難的起步階段,他們與工農群眾共甘苦,不正是我們這代年輕人所缺失的嗎?歷史不會忘記,在共和國曆史上曾經有一群可愛的人,為了新中國付出的青春與汗水。

TAG: 蔡春澤知青農村祖國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