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傲霜綠更翠——追憶尹桂芳的晚年生活

編者按:3月1日,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尹派藝術和芳華越劇團的創始人尹桂芳離別我們二十二週年了。如今 , 雖然時間流逝七千多個日夜 , 但並沒有沖淡人們對尹桂芳深深的追思。今天我們推薦傅駿老師於1996年《上海戲劇》的《尹桂芳晚年生活》一文,緬懷一代宗師。

青松傲霜綠更翠——追憶尹桂芳的晚年生活

青松傲霜綠更翠——追憶尹桂芳的晚年生活

■ ■ ■ ■ ■

幾年前曾為上海市政協《文史資料》寫過一篇《尹桂芳的青年時期》,現在再寫一篇《尹桂芳的晚年生活》。“青年時期”這一篇,主要記敘了她在四十年代中期創造“芳華越劇團”,崢嶸歲月中的藝術業績。“晚年生活”這一篇,主要描述她在“文化大革命”後,以致殘之身,為越劇事業繼續奮戰,譜寫出了一曲生活上的強者之歌。

1

首開流派演唱會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1979年尹桂芳越劇流派演唱會(二)”,“vid”:“t0914xgyjyv”,“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14576311952_960495/0”,“desc”:“”})

1979年尹桂芳越劇流派演唱會片段

《盤妻索妻·盤妻》傅全香、陳東文

《屈原·天問》戚雅仙、尹小芳

《山河戀·送信》尹桂芳、袁雪芬

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四日。這一天,在上海市當時演出場子最大,能容納觀眾最多的文化廣場,隆重舉行了“尹桂芳越劇流派演唱會”。

這是-一個不平常的年月。這一年,正是尹桂芳從事越劇工作五十年的紀念年。這一年,也正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年。春風拂大地,百花向陽開。越劇藝術從此掙脫“四人幫”的藝術禁錮而走向復興。尹桂芳也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這也是一場不平常的演出。尹桂芳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殘酷迫害,終於積憤成疾,突發中風而半身不遂。經過幾年治療,病情稍有好轉,她就堅強地登上了舞臺,和廣大熱愛越劇藝術的觀眾見面。這正是一場不平常的演出。越劇界的所有著名演員袁雪芬、範瑞娟﹑傅全香、徐玉蘭、王文娟、戚雅仙、吳小樓等等都來參加同臺演出和上臺祝賀。這是新時期以來第一次越劇群星大匯萃,廣大越劇觀眾第一次見到闊別十多年的自己喜愛的越劇演員重聚舞臺,文化廣場頓時成為沸騰的熱點。

尹桂芳和袁雪芬合唱了《山河戀》中的選段《傳信》。這是她們在四十年代十姐妹義演時唱過的一段對唱,是當年越劇姐妹團結反抗舊社會的值得紀念的唱段,現在又成為越劇老姐妹新時期再立新功的開場曲。尹桂芳致殘,嗓子不如當年那麼柔和婉轉了,身段也不能象當年那麼運轉自如了。但是,尹派的韻味、風采始終環繞在觀眾的心田深處,尹桂芳的那一股堅強、豪邁、樂觀、開朗的澎湃熱情征服了全場數以萬計的越劇觀眾。掌聲和笑聲共鳴,鮮花與熱淚齊飛。那晚,有一個身患殘疾的婦女搖著輪椅來看戲。她說:尹桂芳身殘能上臺,難道我就不能帶著殘疾來看她的戲嗎?正是:盛況一時,至今難忘。

青松傲霜綠更翠——追憶尹桂芳的晚年生活

“尹桂芳越劇流派演唱會”,恐怕是新時期以來,上海第一個越劇演員的專場演唱會,也是第一個戲曲演員的專場演唱會。這個演唱會是在上海市文化局、浙江省文化局、福建省文化局大力支援下,由上海市藝術研究所和上海越劇院主辦的。應該說是開了風氣之先。接下來,越劇演員範瑞娟,傅全香等等和很多青年戲曲演員,都在電視臺、電臺的支援下,先後召開專場演唱會。專場演唱會之花遍地盛開。

這就是尹桂芳晚年生活中的第一件大事。她開了風氣之先,她奏出了強者之歌,她用半殘之身在藝術道路和生活道路上走出了堅實有力的一步。

2

初拍電視藝術片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越劇]尹桂芳-[生命之歌-尹桂芳越劇表演藝術]”,“vid”:“m03469obt1d”,“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14576311993_960495/0”,“desc”:“[越劇]尹桂芳[生命之歌-尹桂芳越劇表演藝術]”})

生命之歌——尹桂芳越劇表演藝術

尹桂芳晚年生活的第二件大事是在八十牛代初炒拍攝了電視藝術紀錄片:《尹桂芳和她的舞臺藝術》。

越劇表演藝術家都在電影銀幕上留下過藝術形象,袁雪芬、範瑞娟有《梁祝》,徐玉蘭、王文娟有《紅樓夢》傅全香有《情探》,金彩風有《碧玉簪》,戚雅仙有《石榴紅》等等。唯獨尹桂芳沒有在銀幕上留下藝術形象。這是尹桂芳藝術生活上的一個遺憾,也是越劇藝術史上一個很大的遺憾。

尹桂芳曾有過二次拍攝電影的機遇。一次早在四十年代中期,一九四七年,當時正是尹桂芳的青年時期,芳華越劇團聲譽正盛,她已經和有關方面談妥了條件,著手準備拍攝越劇電影《風流王孫》。後來為了參加越劇十姐妹義演《山河戀》,她毅然地放棄了拍電影的計劃﹐而投入了這個越劇史上寫下光輝一頁的重大活動。還有一次,是六十年代初期,原定由尹桂芳和袁雪芬合作拍攝越劇電影《西廂記》,扮演崔鶯鶯與張生,還考慮傅全香扮演紅娘,這正是越劇史上一個值得記載的大事,可是後來由於形勢變化也未能如願。於是,尹桂芳在電影銀幕上就留下了空白。

八十年代,電視藝術開始普及。尹桂芳雖然已經致殘,無法使自己的精美藝術完全重現熒屏,然而卻可藉此留下一些藝術資料,因此她就為此而作出最大努力。尹桂芳為拍攝這部藝術紀錄片,付出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心血和精力。這部紀錄片共收錄了尹桂芳主演的四部名劇《紅樓夢》《屈原》《何文秀》《盤妻索妻》的四個選段,《哭靈》《天問》《桑園訪妻》《洞房》。她扮演了賈寶玉、屈原、何文秀、梁玉書四個角色。這些戲中的藝術形象,是她幾十年來常在舞臺上扮演,創造得最完美的,也是在尹派觀眾中印象最深刻的。

然而現在她已是半殘之身,怎麼表現呢?首先在唱腔上可以依靠現在的科學聲腔裝置,她在五、六十年代灌錄的唱片,為她解決了難題。這四個選段,依然體現了尹桂芳當年的柔美、飄逸、蜿轉、瀟灑的風韻。但是,電視藝術紀錄片,不是唱片、音帶,它是有聲有色,需要出現形象的。這個問題,就更為難。有人想到,就讓尹桂芳的弟子來扮演角色,而讓尹崔芳的唱片在背後配音。但是,這樣的藝術紀錄顯然不僅在藝術上大為遜色,也失去了它的歷史價值和保留價值。尹桂芳毅然決定由自己來化裝,自己來表演。儘管這樣做,她要為化裝、服裝、表情、動作付出多多少少汗水、精力、心血。她熬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經歷了多少次失敗和挫折。她終於將這四個名劇選段拍攝成片。她還隨著攝製組到越劇故鄉嵊縣和她的出生地新昌去拍外景,豐富了這部藝術紀錄片的生活內容。這部電視藝術片是由上海電視臺女導演趙慧娟攝製的,文字本由我撰稿。限於當時的攝製條件和尹桂芳的身體條件,藝術片只是浮光掠影地記錄了尹桂芳的藝術生活,遠不能表達尹派藝術的精萃和尹桂芳的思想生活和堅強意志。但是它終究為尹桂芳留下了可貴的藝術資料。後來,寧波電視臺拍攝越劇十二個藝術家的傳記片,尹桂芳的四個名劇選段,就被轉錄,成為重要內容。最近,上海有線戲劇臺介紹越劇小生流派尹派藝術,這四個名劇選段,也成為主要片斷。

近年來,尹桂芳已從花甲之年進入古稀之年,身體狀況已更見差。八十年代初期留下的影視資料,更見可貴。她那時揮下的汗水和付出的辛勤勞動終於結出勝利的碩果。這是她晚年生活中,以半殘之身走出的第二步。這一步,比起第一步來更艱鉅,更困難,但是更有力,更踏實,更有意義。

3

重建芳華越劇團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191101尹桂芳專題片LOGO”,“vid”:“n3016z96hzc”,“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14576312024_960495/0”,“desc”:“”})

福建芳華越劇團建團六十週年專題片

《魅力無窮的尹派越劇藝術》

尹桂芳晚年生活的第三件大事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到福建重建芳華越劇團。

尹桂芳是在一九四六年舂節建立芳華越劇團的。那時正是越劇改革的興盛時期,也正是尹桂芳藝術上的全盛時期。竺水招、吳小樓﹑戚雅仙、趙雅麟、餘彩琴、焦月娥、徐慧琴等等演員陣容整齊。《沙漠王子》《秋海棠》《浪蕩子》《回頭想》等劇目豐富多采。芳華越劇團與雪聲越劇團是當時越劇改革的兩面各見輝煌的旗幟。後來,尹桂芳騎馬受傷,香港養病,芳華劇團在一九四八年解散。

解放第二年,尹桂芳就從香港回滬,再度重建芳華越劇團。從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五八年,尹桂芳主演了《玉蜻蜓》《寶玉與黛玉》《屈原》《賣油郎》《紅花村》等劇目,並以《屈原》一劇參加華東戲曲會演,獲得演員一等獎。芳華越劇團與合作越劇團成為上海民間職業劇團中影響最大和觀眾最多的越劇團。一九五九年,尹桂芳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率領芳華越劇團到福建落戶,使越劇之花在閩江之濱開花結果。尹桂芳主演了《信陵君》《蟠龍鐲》《盤妻索妻》《江姐》等劇目。芳華越劇團花開八閩,在越劇史上寫下了新的一頁。“文化革命”十年劫難,芳華越劇團也同遭覆滅之災。一九七九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戲曲復興。芳華越劇團在福建省委的關懷下,又得以重建,併成為省級劇團,尹桂芳重任團長。她儘管不能繼續在舞臺上施展才華,但是,身殘心不殘,千方百計克服多種困難,在臺下教戲授藝,在會上出謀獻策,為重建芳華,振興芳華貢獻出自己的一切力量。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在芳華越劇團建團四十週年的紀念日子裡,在福州“臺灣大戲院”,由中央、上海、福建電視臺和電臺為芳華越劇團聯合主辦“越劇尹掛芳流派廣播電視演唱會”,向全國作實況轉播。重建後的芳華越劇團,經過多年耕耘,已見蓓蕾綻放。演出劇目《滕玉公主》《真情假意》《玉蜻蜓》多次在省和全國戲劇節和戲劇會演中獲獎,年青一代的尹派小生王君安等也已頭角嶄露,名傳越壇。芳華越劇團先後到大江南北和港澳等地旅行演出,受到歡迎。

芳華越劇團從四十年代初建,五十年代再建,八十年代重建,到明年一九九六年將是它的五十週年紀念日。一個越劇團在劇壇生存活躍五十年,這不僅在越劇界是空前的,就是從全國戲劇團來看,恐怕也是為數不多,只有西安易俗社等少數幾個。越劇歷史上也有過一些影響不小的劇團,象雪聲越劇團、玉蘭越劇團、少壯越劇團、合作越劇團等等,但都因時代變遷,編制轉換而更改名稱。芳華越劇團能一枝獨秀,長年永存﹑正是越劇史上一個佳話,彌足珍貴。

一九五九年芳華越劇團支援福建時,我當時在合作越劇團工作,曾經代合作越劇團寫過一首歡送詞。

報喜鑼鼓響連天,歡送芳華去福建。

整風結出勝利果,支援外地力爭先。

甘肅寧夏正播種,閩江又奏浙東弦。

越劇花朵到處開,天南地北競鮮豔。

一九六二年,芳華越劇團到上海“回孃家“演出,受到熱烈歡迎。我看了“芳華”演出《梅玉配》後,在晚報上寫過一篇劇評,文章最後根據當年歡送詞的原韻。寫了一首“歡迎詞”。

三年小別如幾天,已見根深栽福建。

重睹芳華滿眼美,閩江風格獨佔先。

更喜秦隴川貴外,又在琴上奏新弦。

還望百花聚一堂,萬紫乾紅鬥鮮豔。

一九八六年,芳華越劇團四十週年紀念,我又隨手寫了一篇,參加座談會。在會上唸了沒有,記不得。留在筆記本上,翻到了。也錄之於後。

二十八載開新天,越劇種子撒福建。

浙音唱到閩江沿,第二劇種勇佔先。

更喜新蕾競相開,五代同堂奏和絃。

四十年代春常在,芳華永芳更鮮豔。

重建和振興芳華越劇團,這是尹桂芳晚年生活中走出的第三步。這一步,與前二步相比,更需要從上到下,四面八方的支援和配合,搞好一個劇團,比搞好一個演唱會,拍好一部電視藝術片,它的難度和耐力,不知要增加多少倍。尹桂芳以半殘之身,做了,做到了,而且還在繼續做下去。

4

扶杖扶花走天下

青松傲霜綠更翠——追憶尹桂芳的晚年生活

尹桂芳與學生們

尹桂芳晚年生活的第四件大事,那就是:她為越劇扶植和培育了多多少少尹派新秀。早期的尹門弟子筱桂芳、尹瑞芳、尹小芳﹐早就成才成名。新時期越劇春風重吹的年月裡,從上海到浙江,到江蘇,到福建,湧現了一批又一批學唱尹派的青年演員。他們中有趙志剛、茅威濤﹑肖雅、王君安等等。尹派藝術,尹派唱腔已經深入人心,展翅飛翔,成為當前越劇小生流派中學唱者最多,流傳得最廣,最受到觀眾歡迎的一個流派。這是因為尹派唱腔自有它的獨特的藝術特色,柔美、瀟灑、流暢、舒展,有回味,有韻味,同時又通俗優美,易唱易學。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那就是別的流派創始人,都還能在舞臺和熒屏上演唱,觀眾聽得到她們的聲音看得到她們的表演,而尹桂芳,卻不能看到她演唱和表演,觀眾自然地將對尹派演唱的熱情和期望轉化在學她的演唱的新一代尹派傳人身上。於是,趙志剛紅了,肖雅紅了,茅威濤紅了,王君安也紅了。這裡有時代環境、劇種需求、流派特色、領導培養、個人天賦、適當機遇等等多種因素,然而這裡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尹桂芳對年青一代的尹派新秀的熱心、關心、知心、貼心,為培育下一代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青松傲霜綠更翠——追憶尹桂芳的晚年生活

1986年和紹興小百花越劇團的演員在一起

“殘了尹桂芳﹑自有後來人”。這是尹桂芳的人生信念,也是藝術理想。從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尹桂芳扶著一枝手杖,支撐著她半殘的身子,艱難地卻是堅強地、辛勞地卻是樂觀地扶杖扶花走天下!她在上海,回福建,到嵊縣,去江蘇,赴浙江。哪裡有學唱尹派的新人要向尹老師求教,尹老師就會熱情地出現在她們的面前。她作為芳華越劇團的老團長,劇團演出到哪裡,她就隨劇團到哪裡,在演出後向觀眾謝幕致意,到北京,到香港,為芳華越劇團重振聲譽,鞠躬盡瘁。她在越壇德高望重,她是全國文聯的委員,福建省劇協副主席,她受聘為北京越劇藝術研究學會的名譽會長、上海越劇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還有江蘇、常州、浙江、杭州的越劇藝術研究單位等等,哪裡的越劇事業需要她,她就欣然樂意顧問關注。

尹桂芳幾十年來在越劇舞臺上塑造了多多少少藝木形象:賈寶玉、張君瑞、屈原﹑梁玉書、何文秀、羅蘭、金育青、秋海棠、光緒、賣油郎、王十朋等等。她的晚年不能再在越劇舞臺上塑造新的藝術形象,但是她的晚年卻在比越劇舞臺更寬廣的人生舞臺上塑造了一個越劇老藝術家扶杖扶花走天下的光輝的形象。

青松傲霜綠更翠,夕陽彩霞依然紅。尹桂芳的晚年生活為越劇藝術作了傑出貢獻。

(原文載自1996年《上海戲劇》,部分有刪減)

— END —

本期編輯:東方笑

TAG: 尹桂芳越劇芳華越劇團尹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