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學術英語?普通英語?

本文來源:外語界編輯部微訊號

轉自:語言科學

近年來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界,學術英語(EAP)教學重新引起重視。國內高校越來越多地開設學術英語課程,出版社不失時機地出版了各種學術英語教材,學術刊物上出現了不少討論學術英語研究和教學的文章,相應的學術組織也相繼成立。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出現了一波學術英語教學高潮,這種現象不是偶然的。

一切要從實際出發

一切要從實際出發,這是基本出發點。

桂詩春教授謝世前曾發文提出,確定我國英語教學目標時應該區分BICS(basic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ve skills,基本人際交際需要技能)和CALP(cognitive/academic language profile,認知/大學語言輪廓)。“大學語言”也就是“學術語言”,因為大學是從事學術研究之地。桂詩春教授指出:“BICS指人與人在日常生活裡的社會交往語言技能,強調會話的流利性;CALP則是指學生用口頭和筆頭方式來了解與表達和學業成就有關的概念……從中小學開始,我們主要的培養目標應該是BICS,到大學後也許還要視情況有所補充,但主要是CALP。”

事實上,我國最能實現英語實際應用價值的英語使用者群體就是大學生。早在改革開放初期,許國璋教授就提出了“以外語為工具”的教學思想,認為“掌握外語的目的應當是以外語為工具學習世界上的科學文化知識,為我所用”。1985年在全國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成立大會上,許國璋教授在賀詞中更加明確地指出,我國外語教學改革的成敗取決於公共英語,英語專業教學是小頭,公共英語教學是大頭,因為公共英語教學每年涉及數百萬學生。許國璋教授所說的“公共英語教學”,即今天的大學英語教學。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我國當代大學生中,已有相當一部分是高階學生,他們的目標是進一步提高英語能力,能用英語直接開展學術交流,為此他們還需學習學術英語課程。隨著中學英語教學水平提高,大學生選修學術英語課程的會愈來愈多,

學術英語最終將會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流。

這是大學英語課程發展的必然趨勢

英語學習是一個持續不斷,甚至伴隨一生的過程,但是英語作為一門課程,有起點也有終點。對於已經掌握基礎英語又需深造的學生而言,開設高階學術英語課程是及時且必要的。大學英語教學發展至今也已具備滿足這種需求的可能。不少科技人員用英語寫論文、論文摘要時基礎語法錯誤已經不多,但所寫的論文在句式、修辭、篇章結構等方面離公開發表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需要進一步提高英語能力,這正是高階學術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

學術英語研究什麼?

衛乃興對學術英語的界定為:“學術研究者為推進學科發展而進行知識構建、資訊交流與學術傳播所使用的英語變體。它所涉及的事件參與者、交際目的、內容和語言特徵使其明顯不同於BICS範疇下的普通英語。”

作為

專用英語(ESP)

的一個重要分支,學術英語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交際法蓬勃發展時期。交際法的基本思想是透過社會需求分析來確定學習目標。交際法認為語言教學首先要確定學習一門外語的人有哪些交際需要,其次才決定實現交際目的需要哪些語言形式,最後制定教學計劃確保學生掌握交際必需的語言形式。

外語教學要結合語言的社會功能、培養交際能力這一觀點催生了所謂專用英語教學的研究,其中最早得到發展的是

科技英語(EST)

教學研究。科技英語在詞彙、語法、文體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構成特定的語域。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經濟亟待發展,理工科大學生數量龐大,因此認識什麼是科技英語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十分重要。外語教學研究開始重視分析學生的交際需要,從語法結構、修辭結構、篇章結構等層面對各個領域使用的英語進行探討,使語言的意義而非形式在教學中獲得重要地位。這種做法無疑給大學外語教學提供了新方向,教師在教學中能夠發揮更大的獨創性,學生也因為英語學習更貼近自己的交際需要而學習積極性大增。

應用語言學是在實踐中發展的。隨著專用英語研究成為外語教學研究的重要領域,應用語言學家逐漸認識到,專用英語研究和實踐中出現一種

過度肢解(fragmentization)

的傾向。既然專用英語教學注重學生具體的交際需要,那麼就應當對學生的交際需要進行切實分析。但是,究竟什麼樣才是“具體”?當今社會發展呈高度專業化,學醫的與學文、學理、學工的需求不同,學醫的還分為內科和外科,心臟科又分為心內科和心外科,專業劃分十分精細。外語教學按專業細分雖能準確反映學生的具體交際需要,但劃分太細,沒法編教材,沒法上課,這就是過度肢解,不利於專用英語的發展。實際上,應當更多注重尋找專用英語教學的共同點,包括語言、教學方法、交際功能、語言測試的共同點,這樣專業之間才能相互合作。換句話說,在語言教學中應當強調語言共核。

所謂學術英語,也就是為學術交際目的而使用的英語,這正是大學英語教學能為文理工農醫各類學生共同需要且均可接受的最大公約數。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一直遵循尋找最大共同點的思路,一般不再提科技英語,如有需要就提專用英語或學術英語,因為後者是上位概念,已經包括前者,但不是否定前者。

餘論

教育是長效行為,一種教育思想的提出、一項教育政策的實施往往要時隔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顯現實效,而且其後效往往涉及數百萬、上千萬學生,因此不可不採取認真嚴謹的研究治學態度。提出一種思想或者建議,要允許充分討論,廣開言路,聽取各種不同意見。採取一項教育行政措施,更要進行科學的實證研究,從小規模、中規模到大規模試驗,取得可靠、有效、科學的研究結果以後,再加以推廣實施。如是,才是造福我國千千萬萬莘莘學子的科學精神。

TAG: 英語英語教學交際學術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