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我還是忍不住笑著流淚

2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我還是忍不住笑著流淚

2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我還是忍不住笑著流淚

誰不向往這樣浪漫的愛情呢?/劇照

時光荏苒,上次看此片的我們大多還涉世未深,如今我們已經成了社會人。不變的是,看此片時忍不住的笑和憋不住的眼淚。

2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我還是忍不住笑著流淚

2020年的第一部好片,是老片《美麗人生》。

這部電影情節十分簡單,卻飽含真情。

這部1997年在義大利發行的電影,跨過23年的漫長歲月,終於重新回到了中國銀幕。

之所以說是“重新”,是因為早在2001年3月,這部電影就曾經引進內地。此次重映為4K高畫質重製,前不久《海上鋼琴師》也是如此。

時光荏苒,上次看此片的我們大多還涉世未深,如今我們已經成了社會人。不變的是,看此片時忍不住的笑和憋不住的眼淚。

2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我還是忍不住笑著流淚

人生再美麗,也不可能沒有瑕疵

幽默的猶太青年圭多,偶遇義大利女教師多拉後一見鍾情。此後多次營造“巧遇”機會向女神告白,最終在女神婚宴上成功帶她私奔,之後生了兒子喬舒亞。

但好景不長,法西斯上臺後把他們一家人都關到集中營,老人和孩子則要關進毒氣室。

為了保護兒子身心周全,圭多把集中營描述成一場遊戲,只有不哭不鬧不想媽媽,藏好自己,才能得到1000積分,最終贏得真正的坦克大獎。

法西斯戰敗後,開始瘋狂屠殺集中營關押的人,圭多料到自己難以倖免,提前用捉迷藏遊戲藏好兒子,最後“趾高氣昂”地走向命運……

2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我還是忍不住笑著流淚

圭多“出局”前的最後一次回眸。/劇照

影片前半段輕鬆詼諧,後半段緊張壓抑,但張弛有度、互有照應,片中幾處謎語隱喻豐富,臺詞意味深長,反對戰爭、追求愛情、父愛無聲的主題更加發人深省。

這樣的設定,很難不讓人產生共情。據說當年戛納首映禮上,影片放完之後,觀眾全體起立,含淚鼓掌10分鐘以上。

1999年,這部電影更是一舉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三項大獎。

讚譽不止於此,就在不久前,《美麗人生》在“豆瓣250”中的排名從第6名,提升到了第5名。

但在國外知名電影評分網站“IMDB”的250榜單中,《美麗人生》僅以8。6分排在第45名,爛番茄新鮮度一度連60%都不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2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我還是忍不住笑著流淚

現在看來,《美麗人生》的爛番茄新鮮度“正常”了不少,但在經典電影裡還是低很多。

影片最大的爭議在集中營部分。

國外許多專業媒體和影評人認為,《美麗人生》中的集中營,沒有體現出納粹的殘暴和虐殺,反倒以一種喜劇化的幼稚手段,把本該正視的歷史進行了一筆帶過的淺薄化處理。

進入集中營的老人和小孩,都要以“洗澡”的名義被關在毒氣室裡殺死。而毒氣室本身,卻只給了一瞥而過的一個鏡頭。

堆積如山的屍骸遺骨,也只是在霧氣茫茫的天氣裡,給了一個很虛的鏡頭。

另外還有一些情節,明顯不合常理。

德國軍官進入宿舍威脅剛關進集中營的新犯們乖乖聽話,圭多可以堂而皇之地舉手冒充翻譯,曲解德軍士兵的條例宣講,而不被其他獄友揭發。

別的孩子都被抓去“洗澡”了,喬舒亞可以“大搖大擺”地走到圭多苦役的工地上,不被發現。

2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我還是忍不住笑著流淚

你說不洗就可以不洗嗎?/劇照

而根本沒有機會真正洗澡的喬舒亞,一定是渾身汗臭,卻能被圭多混到德軍孩子餐廳裡一起吃飯。

這是當德國孩子都是傻子,還是當觀眾是傻子啊?

2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我還是忍不住笑著流淚

因為荒誕,所以寫實

2016年,明鏡週刊採訪美國喜劇大師梅爾·布魯克斯對電影《美麗人生》的看法,他非常不喜歡這部電影,梅爾·布魯克斯覺得貝尼尼既不是猶太人,也沒有在大屠殺中失去親人,他根本就不懂二戰的殘酷。

2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我還是忍不住笑著流淚

喜劇大師梅爾·布魯克斯,曾導演《糊塗偵探》等名作。

而早在1999年,揚子晚報就曾轉引外媒一篇報道稱,知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在觀看《美麗人生》時,影片還沒放完,他就想離場了。這位拍過《辛德勒的名單》的導演認為,大屠殺不應被當做娛樂。

大屠殺是不能被娛樂。但《美麗人生》中的喜劇化處理,以童話的方式把戰爭的殘酷一面表達了出來,反而讓人們在笑與淚中記住了種族屠殺的可怕。

抱貓的女孩同車被抓到集中營,最後卻只剩下一隻貓在衣服堆裡翻找。女孩呢?沒有給鏡頭。

2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我還是忍不住笑著流淚

抱貓女孩,此後再也沒有出現過。/劇照

圭多的叔叔“洗澡”前,看到一名從毒氣室裡出來的女軍官摔倒了,起身去扶。這就是他最後一個動作,之後怎麼樣了呢?

沒有交代。

因為戰爭的黑暗不言自明,沉默無聲才是最大的可怕。

正如電影裡圭多和醫生的兩個謎語一樣:

什麼東西越多越看不見——黑暗;

什麼東西一說出來它就沒了——沉默。

也正是因為這種令人不寒而慄的可怕,才更加凸顯出圭多對兒子撒謊的合理性,和1000分遊戲背後直擊人心的力量。

二戰無疑是殘酷的,是人類所經歷的最深不見底的黑暗時光。但在圭多心中是有希望、有信念,他相信明天早上迎接兒子的將會是一個美好的世界、他將得到坦克,也會成為“遊戲”的冠軍。

2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我還是忍不住笑著流淚

最直白的表白,卻充滿浪漫(可惜重映版被改成了“相愛”)。/劇照

影片前半部分看似單純的愛情喜劇,卻幾處伏筆,為之後的集中營情節做了鋪墊。

納粹上臺前,圭多為了見女神多拉,冒充教育部官員視察學校,校長讓他講種族優越性。孩子的童年本該天真爛漫,為何年紀輕輕就要被洗腦?

他沒有去較真,而是機智地和小朋友互動起來,手舞足蹈地讓小朋友們摸自己的耳垂、肚臍眼,“熱情讚頌”優越種族身體構造的曼妙。

但他是猶太人,在當時的種族觀念中是劣等種族,他卻拿自己的身體做例子。身份的差距加上他誇張的動作,讓種族歧視這種無奈現實,看起來十分可笑。

更加諷刺的段落是,叔叔的馬被種族分子塗成了綠色,還寫了許多辱罵文字。叔叔為此沮喪無力,他卻當沒事人一樣,騎著綠馬把本來在婚宴上的多拉帶走私奔。

2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我還是忍不住笑著流淚

“綠馬王子”圭多。/劇照

戰事未開,民間的種族主義情緒就已經如此強烈,這不恐怖嗎?

你如果用常理來解釋,這些都不符合常理。學校不趕他走嗎?多拉的未婚夫不打斷他的腿嗎?

這部電影本身就不是寫實電影,而是荒誕派的演繹方式。

這種演繹方式,很像導演、編劇、主演貝尼尼的偶像——卓別林。

2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我還是忍不住笑著流淚

喜劇的外衣,悲劇的核心

卓別林1940年的作品《大獨裁者》,以極為誇張的表演,刻畫了一個以迫害猶太人為樂,企圖佔領世界的大獨裁者形象。

2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我還是忍不住笑著流淚

卓別林《大獨裁者》。

這部電影讓貝尼尼認識到了喜劇的力量,即“透過喜劇,更容易抵達深層的痛苦”。

《美麗人生》中關於集中營的深層痛苦,其實取材於他的父親。

1943年,貝尼尼的父親路易吉被抓到集中營,一關就是3年。在這3年中,最苦的就是拖著又餓又累的身子,抱著沉重的坦克履帶,從一個車間送到另一個車間。

經常有人幹著幹著,就再也站不起來了,這時就會被扒光衣服拉出去,從此就消失在獄友視線裡。

有個獄友在清理屍體時,發現其中竟有自己的妻子,但還來不及傷心,就得立刻把屍體放到板車上運走,不然下一個被清理的就是自己。

但貝尼尼還是傾向於虛化這些過於直露的慘烈鏡頭,而是學習卓別林,以喜劇的形式反諷戰爭之惡。

除了誇張的肢體語言和豐富的面部表情,貝尼尼在《美麗人生》裡,對卓別林的致敬還有直接的表現:

圭多在集中營裡所穿囚犯的號碼,跟卓別林在《大獨裁者》裡所穿囚犯的號碼是同一個——7397。

2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我還是忍不住笑著流淚

貝尼尼致敬卓別林。

有人說,喜劇不是高階的藝術形式,悲劇才是。

但更多的時候,喜劇只是形式,悲劇才是核心。

《美麗人生》曾在以色列放映,不僅沒有遭到猶太人群體的反對,反而廣受讚譽,當時的耶路撒冷市長甚至授予了貝尼尼一枚獎章。

猶太人認這部片子,至少說明這部電影並沒有讓他們感到不適,那史實的問題也就顯得無關緊要了。

反而教育意義更加發人深省。“這是男人婚前必看的電影”,“我們有資格做父親嗎?”……許多看完電影的男性觀眾留下這樣的評價。

但是,這部電影的意義不只在於父親怎麼做,或者該不該跟孩子撒謊的問題。

還有更為現實的現實意義。

有一次,喬舒亞出生後,在街上看到“猶太人與狗不可入內”的招牌感到困惑,圭多把這個現象解構成店老闆的個人喜好,從而維護了喬舒亞童年對世界的美好願景。

2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我還是忍不住笑著流淚

猶太人不配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嗎?/劇照

要知道咱們小時候在課本上,看到“華人與狗不可入內”,那是要氣到牙癢癢,仇恨的種子就是這樣種下的。

這樣並不好,童年就是要天真爛漫,就是要對社會美好、人性善良有所期待。從小就灌輸仇恨,對於孩子的內心世界來說,只有曲解和傷害。

正如貝尼尼在奧斯卡頒獎禮上引用的但丁詩句:“正是愛,轉動了月亮和群星。”

請對孩子手下留情,還給他們一個美麗人生。

TAG: 圭多集中營貝尼尼電影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