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簡介元代雜劇作家,元代雜劇作家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

關漢卿簡介元代雜劇作家,元代雜劇作家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

關漢卿(約1220年—1300年),元代雜劇作家,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號已齋(一作一齋)、己齋叟。漢族,解州(今山西省運城)關漢卿(約1220年一1300年),元代雜劇作家,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人,關於他的籍貫,還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國縣)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兩種說法,大約生於金代末年(約公元1220年前後),卒於元成宗大德初年(約公元1300年前後)。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位於“元曲四大家”之首。

關漢卿簡介元代雜劇作家,元代雜劇作家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

賈仲明《錄鬼簿》稱關漢卿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他和著名雜劇作家楊顯之,散曲作家王和卿是摯友,還和雜劇著名演員朱簾秀有交往。當時北方青年雜劇作家高文秀有“小漢卿”之稱,而南方戲劇作家沈和甫被稱為“蠻子漢卿”,可以想見他在當時戲劇界的地位和影響。關漢卿曾寫有《南呂·一枝花》贈給女演員朱簾秀,說明他與演員關係密切。他曾毫無慚色地自稱:“我是個普天下的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結尾一段,更狂傲倔強地表示:“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其中《竇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關漢卿簡介元代雜劇作家,元代雜劇作家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

關漢卿的雜劇內容具有強烈的現實性、瀰漫著昂揚的戰鬥精神,關漢卿生活的時代,政治黑暗腐敗,社會動盪不安,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的劇作深刻地再現了社會現實,充滿著濃郁的時代氣息。既有皇親國戚、豪權勢要葛彪、魯齋郎的兇橫殘暴,“動不動挑人眼,剔人骨,剝人皮”的血淋淋現實,又有童養媳竇娥、婢女燕燕的悲劇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廣闊;既有對官場黑暗的無情揭露,又熱情謳歌了人民的反抗鬥爭。慨慷悲歌,樂觀奮爭,構成關漢卿劇作的基調。在關漢卿的筆下,寫得最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婦女形象,竇娥、妓女趙盼兒、杜蕊娘、少女王瑞蘭、寡婦譚記兒、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們大多出身微賤,蒙受封建統治階級的種種凌辱和迫害。

關漢卿簡介元代雜劇作家,元代雜劇作家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

關漢卿描寫了她們的悲慘遭遇,刻畫了她們正直、善良、聰明、機智的性格,同時又讚美了她們強烈的反抗意志,歌頌了她們敢於向黑暗勢力展開搏鬥、至死不屈的英勇行為,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代,奏出了鼓舞人民鬥爭的主旋律。

由於不滿於黑暗社會的壓抑與摧殘,關漢卿長期“混跡”在勾欄妓院。在玩世不恭的背面,隱藏著冷峻悲涼的內心世界和熱烈樂觀的戰鬥精神。他那貼切現實、充滿血肉之感的筆觸,訴說著社會民眾的困苦與無奈;又將一腔悲憫的情懷,傾灑在被汙辱的女性身上。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是《竇娥冤》。

關漢卿簡介元代雜劇作家,元代雜劇作家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

《竇娥冤》取材於漢代流傳下來的“東海孝婦”民間故事,關漢卿結合了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體認,精心構制了這個大悲劇。竇娥因家貧被賣給蔡家做童養媳,丈夫早死,婆媳相依為命。流氓張驢兒闖入這個家庭,脅迫竇娥婆媳嫁給他們父子為妻,遭到竇娥嚴詞拒絕。張驢兒欲毒死蔡婆,結果反毒死了自己的父親,便嫁禍給竇娥。昏聵的桃機太守嚴刑逼供,將竇娥屈打成招,並被處死。違法的人並未得到制裁,守法的人卻被“法紀”送了性命。戲劇的鋒芒直指酷虐的封建統治。當竇娥幻想破滅時,她憤怒地呼喊出:“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竇娥的責天問地,也是關漢卿的呼喊,代表著不屈從於現實命運的浩然正氣。元雜劇多充溢著一種鬱悶、憤懣的情緒,這是在異族統治下的元代作家目睹種種黑暗現象後的自然流露。但關漢卿在《竇娥冤》中表達的是對整個社會的否定與詛咒般的詰難,具有無可辯駁的深刻性。

關漢卿簡介元代雜劇作家,元代雜劇作家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

關漢卿寫了六十多種雜劇,現傳《感天動地竇娥冤》、《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杜蕊娘智賞金線池》、《望江亭中秋切鱠》、《溫太真玉鏡臺》、《錢大尹智寵謝天香》和《包待制智斬魯齋郎》等八種(見《元曲選》),是臧懋循根據當時民間流傳的“坊本”選錄的。在傳播過程中雖可能經過改動,但基本上保持關劇的精神面目。

關漢卿簡介元代雜劇作家,元代雜劇作家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

《關大王單刀會》、《關張雙赴西蜀夢》、《閨怨佳人拜月亭》和《詐妮子調風月》四種(見《元刻古今雜劇三十種》),是現傳關劇最早的刻本,儲存了元人雜劇的最初面目,可惜曲白都不全(注:現傳明鈔本《單刀會》曲白俱全。)。《山神廟裴度還帶》、《鄧夫人苦痛哭存孝》《劉夫人慶賞五侯宴》、《狀元堂陳母教子》、《王閏香夜月四春園》五種(見明趙琦美鈔校《元明雜劇》),除《哭存孝》、《四春園》外,其餘三種同其他現傳關劇風格相去較遠,有的還和《錄鬼簿》的記載不符,是否關劇是可疑的。此外還有人根據作品的內容和《錄鬼簿》的記載,懷疑《魯齋郎》不是關漢卿的作品,懷疑尚仲賢的《單鞭奪架》就是關漢卿的《敬德投唐》。明人以《魯齋郎》為關漢卿作,是否別有文獻根據,已不可知,但從《魯齋郎》揭露現實的深刻、關目安排的巧妙和曲白的本色生動看,和關漢卿的作品更接近。《單鞭奪槊》裡雖有敬德投唐的情節,但不是全劇中心內容,因此我們仍以《魯齋郎》為關作,同時也不取《單鞭奪架》即《敬德投唐》的說法。

關漢卿簡介元代雜劇作家,元代雜劇作家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

關漢卿除雜劇外,還有部分散曲流傳。他的散曲更多地流露他的消極思想,成就遠不如雜劇。

關漢卿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國戲曲的奠基人。他一生創作了六十多種雜劇,不僅鼓舞了當時廣大人民反對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的鬥爭;而且對後來的戲劇創作有巨大的影響。作品裡帶有理想色彩的現實主義精神更為後來接近人民的戲劇家所繼承。根據他的《拜月亭》雜劇改編的《拜月記》在南戲與傳奇裡一直起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的部分作品如《竇娥冤》、《拜月亭》、《單刀會》等七百年來一直上演不衰,併為我國戲曲裡各種人物的舞臺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典範。

關漢卿簡介元代雜劇作家,元代雜劇作家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

關漢卿是位偉大的戲曲家,後人列為元曲四大家之首。後世稱關漢卿為“曲聖”。1958年,曾作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開展了關漢卿創作700週年紀念活動。同年6月28日晚,國內至少100種不同的戲劇形式,1500個職業劇團,同時上演關漢卿的劇本。他的劇作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

關漢卿簡介元代雜劇作家,元代雜劇作家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

TAG: 關漢卿雜劇魯齋郎竇娥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