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民族的媽寶: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戰鬥民族的媽寶: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看完北京冬奧會,我知道是時候聊這支曲子了;

聽到俄羅斯烏克蘭最新的進展,我有了新想法。

不是不聊這支曲子了,而是怎麼聊。

戰鬥民族的這支曲子,太有意思了,

必須聊!

聊什麼?

對古典音樂有興趣的,

通常張口就能說出的名詞是:交響樂,鋼琴。

可能有的愛好者就想聽聽”鋼琴交響樂”。

這種願望基本上不可能實現。

因為鋼琴是王者。這種王者,

是很難和那些青銅黃銅白鋼紅木什麼的混在一起的。

甘願把自己淹沒於整個樂隊中的,

肯定不是王者,只能是媽寶。

說到媽寶,

我想到了烏克蘭,也想到了澤連斯基,

但都先放一放,咱先聊音樂中的媽寶,

音樂更有意思。

戰鬥民族的媽寶: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前面有一章說了:《波萊羅》的樂隊中出現了鋼片琴,

這種配器挺少見的。

鋼片琴和鋼琴挺像的,我們姑且把鋼片琴當作鋼琴,

那麼大家在《波萊羅舞曲》裡,有聽到它的聲音嗎?

沒有,除非一心一意去捕捉。

事實上,鋼琴有相當擔當的交響樂,沒有。

但世界上的事兒往往是

有心開心心不開,不足插足足夠長。

俄羅斯的作曲家悲愴哥柴可夫斯基,

為滿足愛好者的這個需求,

就特別寫了一部《第一鋼琴協奏曲》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1 in B-Flat Minor, Op。23)。

請大家注意了:

這是鋼琴協奏曲,是協奏曲。

它意味著什麼?它意味著不同的角色分配。

鋼琴協奏曲裡面的角色分配,跟相聲一樣,

有逗哏如郭德綱、有捧哏如於謙。

如果是鋼琴協奏曲,捧逗分配是:

逗哏:鋼琴;

捧哏:樂隊。

本來、應該、必須、就,是這樣的。

但是,柴可夫斯基的這首《第一鋼琴協奏曲》,偏不!

在這首協奏曲裡,

一直出口成章滔滔不絕逗哏的,是樂隊,

一直當碎嘴子嗯阿嗻是捧哏的,是鋼琴。

讓柴可夫斯基這麼一瞎搞,

名為樂隊捧鋼琴的協奏曲,

就變成了鋼琴服從於樂隊的交響曲了。

您如果想聽“鋼琴交響曲”,

就聽這個,而且只有這個。

老柴總共寫了兩首鋼琴協奏曲,這裡說的是第一首。

他的第二首幾乎沒什麼人提,因第二首沒什麼意思。

為什麼沒意思?

因為寫第二首時老柴就大概知道怎麼寫鋼琴協奏曲了。

他寫第一首時,真不會。

世界上的事兒往往如此,

您瞧,

所有那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有一個算一個,

都是由那些什麼都沒幹過、但什麼都敢幹的人,

想當然地硬幹、硬給幹出來的。

(接受反駁,您如果發現特例,請反饋。

應該沒有,咱讀過書。)

老柴的這個第一鋼琴協奏曲,

本來希望大鋼琴家魯賓斯坦(Nikolai Rubinstein)首演,

但是,作為莫斯科音樂學院創辦人,大鋼琴家拒絕了。

他丟不起這個人。

因為他是王者,戰鬥民族的王者。

鋼琴家拒絕首演差不多是150年前的事,

但150年後的現在可完全不一樣了:

當代的年輕的鋼琴演奏家,

第一張協奏曲CD往往都選擇這支曲子。

24歲的美國小夥子克萊本便以此一戰成名、並貽誤終生;

17歲的蘇聯大男孩基辛因此曲被王者卡拉揚稱為“天才”。

後面的鋼琴小王子、鋼琴小公主更是前赴後繼(前仆後繼)。

但是,往往,一不留神,

鋼琴王子、鋼琴公主就變成了媽寶。

怎麼回事?

要想找答案很容易,一個一個回答。

首先回答為什麼年輕的演奏家喜歡首選這首曲子。

為什麼?這曲子太抓人了:

特點1:先聲奪人,氣勢沖天;

特點2:旋律優美,反覆重現。

先聲奪人加氣勢沖天,就容易喜歡;

旋律優美加反覆重現,就愛聽耐聽。

這個曲子裡鋼琴和樂隊的角色分配特別有意思:

樂隊負責氣勢,樂隊負責旋律,樂隊負責優美;

所有這些出風頭出彩兒的事兒,都由樂隊負責。

演戲的有個說法:人保戲、或戲保人。

這個曲子是典型的戲保人的曲子:

鋼琴如果差點兒,無所謂。

我不好,有大家啊,

大家好是真的好。

大家好,真好!

真好。

Really?

既然老柴讓樂隊負責所有的和好聽相關的事兒,

那麼鋼琴呢?不好意思,有限,很有限:

鋼琴就負責學舌,鋼琴就負責碎碎念。

就像今年過完年在烏克蘭發生的事兒:

自從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整出東烏么蛾子之後,

法國總統和普京談,

德國總理和普京談,

法國建議美國總統和普京談,

德國總理、法國總統、烏克蘭總統和普京談。

大家都在為烏克蘭操心為烏克蘭談啊談,

舞臺是烏克蘭的戲劇演員總統搭的,

但舞臺搭好了,開鑼唱戲後,

唱戲的角兒都是別人,

喜劇演員只是個龍套。

這是什麼事兒啊!

扯遠了。

不說烏克蘭,還是說音樂吧,音樂比喜劇演員有意思。

由於老柴不知道怎麼寫,鋼琴被樂隊完全給罩住了。

鋼琴想出彩兒,幾乎不可能。

所謂的戲保人,真相很殘酷,

本是鋼琴小王子、小公主,

卻被老柴楞給搞成了媽寶。

媽寶在自己的家裡是個寶,

出來社會上混,誰還慣著?

想戲保人?想謝幕時有掌聲?

那麼在臺上的近三十分鐘就老老實實地趴著。

這是鋼琴當媽寶的代價,誰說樂隊免費代駕?

說了半天戲保人,說了半天媽寶,具體到底怎麼回事?

您聽:

戰鬥民族的媽寶: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一開始,是圓號帶領管樂、絃樂烏泱烏泱一大幫,

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就是上面曲譜那個旋律。

整個樂隊吶喊起飛完,接著,在空中繼續飛翔盤旋,

一眾絃樂們,優美地奏起了主題旋律,優美,悠揚。

嫌一遍不過癮,接著又演奏了第二遍,優美,悠揚。

在如雲的優美與悠揚籠罩下,

鋼琴小王子(小公主)一直在吭吭吭地埋頭吃奶:

戰鬥民族的媽寶: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我說這是吃奶的聲音,你看,

前兩個和絃是吞奶:咕,咕。

第三個和絃額外升了一個八度,那是打嗝:呃!

鋼琴小王子(小公主)一直在喝,一直在打嗝,

“咕,咕,呃“,

“咕,咕,呃”

喝了13瓶奶,

打了13個嗝。

中間只倒了一口氣。

鬱悶死了。

等天上如雲的叔叔阿姨們飛得累了,要歇歇了,

鋼琴小王子(小公主)這才能夠放下奶瓶,

把樂隊剛才一飛沖天的勁兒學了一遍,

就是開頭圓號帶大家沖天的那個主題:

戰鬥民族的媽寶: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戰鬥民族的媽寶: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鋼琴小王子沒人搭理地自己玩了一陣子後,

各絃樂叔叔阿姨們也歇夠了,重新發聲,

於是又云山霧罩地把鋼琴淹沒了,

於是鋼琴又開始了碎碎念。

算了,不說了。

大家都要面子的。

鋼琴本是王者,被錯當成媽寶,

就一個原因:

力量不夠。

力量不夠但還想上舞臺要掌聲,

這不僅僅是柔弱的鋼琴小王子、小公主,

這還是烏克蘭的喜劇演員總統澤連斯基。

媽寶不被欺負死,等什麼呢?

澤連斯基現在知道媽寶的滋味了。

什麼戲保人,扯!

自己不能保自己,

誰會來保護你!

雖然這麼說,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

在北京冬奧會上卻被戰鬥民族當成了戰歌。

媽寶一下變喀秋莎*,咋回事兒?

下回聊。

(注:喀秋莎是前蘇聯著名的火箭彈,威力嚇人。)

補個花絮:

有興趣的可以找一下卡拉揚帶基辛演奏的影片:

從16分30秒開始、共8秒的時間。

當時卡拉揚老爺爺覺得基辛的速度有點問題,

就示意了基辛一下,

基辛小朋友當時嚇得手下一哆嗦,

幾個音頓時弱了好多。

他馬上調整了自己的速度,

老爺爺又安詳地閉上了眼。

有意思。

附:

為方便大家上網找資源,我把幾個人的英文名字也附上。

· 克萊本:Van Cliburn

· 基辛:Evgeny Igorevich Kissin

· 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

這是《有趣的音樂》系列的中的一篇。

如果想了解您或您的孩子是否要看完這個系列,請看下面的這個序言:

唯有音樂,最易辜負

這個系列的其它篇,都在我的公眾號上,而且將不斷更新。感興趣的敬請訂閱並關注。

TAG: 鋼琴樂隊媽寶協奏曲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