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虛構的“絕地教”,是怎麼突破次元屏障,進入現實當中的?

提起武士,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是日本武士,但是有一些人,準確點說是某些影迷,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絕地武士。這種武士來自一個系列電影中,它們信仰原力,敢為正義付出自己的生命,並貫穿了整個劇情。而這個系列電影就是我們熟悉的《星球大戰》了,將它定位歷史有點牽強,畢竟一直在出新的,但鑑於它的生命力如此旺盛,背景設定又如此宏大,換一個角度來看星球大戰也不是不可以。

電影中虛構的“絕地教”,是怎麼突破次元屏障,進入現實當中的?

最早看這個系列電影的時候還是租碟的時代,就是跟著大人一起看的,然後一點也沒看懂,倒是感覺一閃一閃的光劍很是不錯。後來才知道這個系列電影其實是插敘的,有正傳、前傳和後傳之分,為此還特意去重溫了一下。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星球大戰的歷史,願原力與你們同在。

喬治·盧卡斯和黑澤明的電影

盧克斯是星球大戰最初的導演,在電影上的成就並不亞於任何一個知名導演,1944年的時候他出生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家裡是開文具店的,而他的父親也想讓他繼承這個產業。但年輕盧卡斯卻想當一個賽車手,最終命運卻給他開了一個玩笑,在1962年的時候,他遭遇了車禍,陰影之下盧卡斯還是放棄了自己的最初理想。上了大學之後,他開始對電影感興趣,進而製作了幾部短片,這也算是正式進入電影行業。

電影中虛構的“絕地教”,是怎麼突破次元屏障,進入現實當中的?

畢業之後,他和好友弗朗西斯·科波拉一起創造了“American Zoetrope”工作室,目的是為了和好萊塢工作室制度形成對立,以此來給電影製作者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而後就是《星球大戰》的誕生,上世紀70年代宇宙的面紗逐漸被掀開,人們對它的好奇心卻越來越重了,盧卡斯很好的利用了這一點,憑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他完美的塑造了一個全新且龐大的世界觀。甚至被當時的人認為是首部的“高概念”電影作品,由此可見《星球大戰》在誕生之初的成功,盧卡斯也因此獲得了財富並得以成立“盧卡斯工作室”。

電影中虛構的“絕地教”,是怎麼突破次元屏障,進入現實當中的?

說起1977年的星球大戰,可能有不少人知道它其實效仿了一部日本電影,黑澤明的《三武士》(也叫做“戰國英豪”)。劇情中,有兩個護送女主角雪姬(莉亞公主的原型)的農民,一個高瘦、一個矮胖,這一設計在首部星球大戰中變成了3PO和D2,就是那兩個如同難兄難弟一般的機器人,劇中像這樣的例子可謂數不勝數。而盧卡斯在後來的採訪中,也公開地坦露了這一點,畢竟黑澤明在電影中使用的表現手法,在當時帶給了人們太多的靈感。黑澤明在1998年去世,也不知道他生前是怎麼看待星球大戰的。

星球大戰系列

前文已經提過,這個系列電影並沒有按照正常的順序來,所以可能會讓人看起來有些濛濛的,但這也是這個系列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上世紀七十到80年代,盧卡斯推出了《星球大戰》這轉的三部曲,但按著實際順序,這應該是第四、五、六部。主講的是反抗者和銀河帝國之間的鬥爭,期間出現了“死星”,一種可以直接毀滅一個行星的巨型武器,也出現了讓人念念不忘的絕地武士,和他們手中的鐳射劍,同時還有黑武士和略有些可愛的尤達大師。正是這些獨特的創意和人物形象,才構成了我們熟悉的經典,當然出場比較多的還有槍法超爛的風暴兵們。

電影中虛構的“絕地教”,是怎麼突破次元屏障,進入現實當中的?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部星球大戰來自1977年,而看過的人無不會感慨“那個時候的特效和畫質原來就這麼好了”。其實這應該是一個誤解,星球大戰畢竟是七十年代的電影,很多拍攝技術還並不成熟,我們之所以有這種印象也多是因為懷舊情結在作祟。另外,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基本上就是在21世紀之後重製版的,特效和畫質都做了加強,在原版中的效果未必就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但不得不承認,盧卡斯在拍攝第一部星球大戰的時候,確實是下了功夫的,而從D2身上投射出了全息影像,則是“全息影像”這個理念首次出現在世界上。

絕地武士與絕地教

宗教一直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們大多由先賢所創,並引領人們在塵世中找到一絲歸屬和慰籍。但有一個宗教卻比較特殊,它本是為了襯托一個虛構的影視作品而創立,但卻強行的突破了次元的屏障,成為了現實世界當中的一個宗教,這就是“絕地教”。雖然這樣說不是很現實,而且絕地教到現在也存在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信絕地教的人確實不在少數,據統計單是西方國家就有了超過50萬人,若是算上全世界則更多。

電影中虛構的“絕地教”,是怎麼突破次元屏障,進入現實當中的?

雖說是純虛構出來,但它能被人相信自然有它的硬道理,而這個硬道理就是它貼近我們的生活,貼近現實。絕地教的教義為“沒有情緒,只有平靜。沒有無知,只有智慧。沒有熱情,只有寧靜。沒有混亂,只有和諧。沒有死亡,只有原力。”讀了幾遍之後可能會感覺到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其與世無爭的態度像極了佛教,而“原力”這個感念化的東西又和我們傳統宗教中的“氣”、“道”十分接近。這樣想並不是沒有道理,星球大戰是一個西方電影,它最早的觀影者也是西方人,如果劇情中出現的宗教以他們熟悉的本土宗教為基礎,那則會失去背景設定中的神秘感。

電影中虛構的“絕地教”,是怎麼突破次元屏障,進入現實當中的?

提起絕地教就不得不提到絕地武士了,前文已經提過,盧卡斯在拍攝第一部星球大戰的時候參考了黑澤明的電影,那絕地武士的原型理應就是日本武士了,但這也僅限於造型和持劍方式上。絕地武士的正義感被描寫得很直接,並且三觀特別的正,同時不斷強調負面情緒對自身的惡劣影響,是現實中不會存在的理想型人群。可能很多人會好奇“絕地”一詞到底是怎麼來的?其實這是日語“時代(jidai)”的音譯,在日本古裝劇一般被稱為“時代劇”,由此可見黑澤明的電影確實影響力巨大。

結語

星球大戰固然是虛構出來的,但在這幾十年內所帶來的文化氛圍確實真真切切的,最早的科幻電影當然不是它,但星球大戰無疑將科幻電影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從它之後,太空類題材的作品源源不斷,這也多虧了前者打下的良好基礎。

電影中虛構的“絕地教”,是怎麼突破次元屏障,進入現實當中的?

參考文獻《星球大戰——STAR WARS》、《Star Wars: The Legacy Revealed。 about 90 》、《WARS INFOGRAPHIC》

TAG: 星球大戰電影絕地盧卡斯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