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鐐銬跳舞”的小品,如何實現觸底反彈?

第3088期文化產業評論

從1987年-2008年,幾乎每年春晚都能推出一位小品新秀。曾經,有多少觀眾翹首以盼,以為一個新的藝術表演時代,就此呼之欲出。經歷40年起伏嬗變後,這個一度超越相聲的表演形式,卻面臨著各式各樣的危機與挑戰。

作者 |

梁鑫(文化產業評論作者團)

編輯 |

董婧

文化產業評論

正文共計3933字 | 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有北來道人好才理,與林公相遇於瓦官寺,講小品。”這是《世說新語·文學篇》中的一段描寫。原來,早在南北朝時期,小品就已經出現在了人們的生活消遣中。

到了現代,“小品”則變為了一種較短的、關於說和演的藝術。它的基本要求是語言清晰,形態自然,能夠充分表現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徵和語言特徵。最為典型的就是喜劇小品,它在網際網路尚未普及的80年代,透過電視媒介成為了央視晚會上全民娛樂的主要期待。

1983年第一屆春節晚會上,嚴順開表演的《阿Q的獨白》便首次運用了“小品”這一表演形式;而春晚第二年,這個舞臺上便誕生了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小品——朱時茂和陳佩斯表演的《吃麵條》。

“戴著鐐銬跳舞”的小品,如何實現觸底反彈?

時隔37年後,這個一度超越相聲的表演形式,卻面臨著各式各樣的危機與挑戰。

20世紀80年代的小品

出道即巔峰

從20世紀60年代萌芽至今,正是由於藝術形式不斷的改變與創新,小品才得以逐漸走入大眾視野。

1987年,中央電視臺主辦了“全國首屆專業戲劇小品電視比賽”,在往後的每一年裡,春晚幾乎每一屆都能推出一位小品新秀。一時間,江山如畫,豪傑沓來:黃宏、宋丹丹、趙本山、趙麗蓉、郭達、鞏漢林、潘長江等演員,成了80、90後心目中最深刻的春晚符號。

那些由他們所創造的熒屏金句,直到今天也十分耐人尋味。比如1990年陳佩斯、朱時茂創作並表演的小品《主角與配角》中的經典臺詞“這不顯得你槍法準嗎”“你這濃眉大眼的傢伙也叛變革命啊”等常常被引用於網路評論區;

“戴著鐐銬跳舞”的小品,如何實現觸底反彈?

1996年潘長江的音樂小品《過河》,“哥哥面前一條彎彎的河,妹妹對岸唱著一支甜甜的歌”旋律一起,人們腦海中就滿是畫面感;1999年宋丹丹則在《昨天 今天 明天》中喊出了春晚最強音“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真爭氣”;

“戴著鐐銬跳舞”的小品,如何實現觸底反彈?

2005年《賣柺》的時候,高秀榮就已經勸過廣大網友“要啥腳踏車啊”;也是這一年,女裝大佬林永健在臺上叉著腰大喊“你們幹嘛呢幹嘛呢”的模樣至今後無來者。

“戴著鐐銬跳舞”的小品,如何實現觸底反彈?

除此之外,小品還讓廣大人民看到了地域語言文化的百花齊放:東北特色小品二人轉的通俗接地氣;郭達“賣大米”式的陝西方言生動詼諧;還有馮鞏“想死你們了”那樣幽默直爽的河北保定方言……

曾經,有多少觀眾翹首以盼,以為一個新的藝術表演時代,就此呼之欲出。

淡卻的人情味和年味

“沒品化”的小品還能走多遠?

或許是“劃時代”這件事情,本身就難以兌現。邁入新世紀的小品,進入了一個曲折發展的過程。它所暴露出的問題,很明顯還需要創作者和表演者用更長的時間去消化和磨合。

問題一:形式固定,模板套用,傳播效果逐漸僵化

為了引導觀眾完成文化認同,在主流意識框架內進行敘事和延展,透過抒情策略堆砌過多光偉正的視覺符號和語言符號;導致小品傳播效果更多地服務於民族國家和意識形態宣傳主旋律的文藝任務,把原本輕鬆的語言節目變成了一場大型傳媒教化儀式。

比如,今年春晚的五個小品《陽臺》《大掃除》《每逢佳節被催婚》《一波三折》《開往春天的幸福》均不同程度涉及到了婚戀問題,足見政策制定者在我國生育焦慮這一問題上是多麼著急,以至於非要在這個官方舞臺上一提再提,在除夕夜給眾多父母和年輕人添堵。

“戴著鐐銬跳舞”的小品,如何實現觸底反彈?

由於太過糾結政治、娛樂和藝術三者間的平衡,“拼盤表演”“網路熱詞炒舊飯”式的春晚小品,實在沒達到“群英薈萃”的水準,反而有“蘿蔔開會”那味兒。

就這樣,小品毫無懸念地被人們看作是“當下文藝創新匱乏的一面鏡子”。

問題二:大咖離臺,流量登場,演員的可替代性越來越強

隨著2020年晚會上宋丹丹的謝幕演唱,那個春晚造星的時代正式結束。

界內老一代演員淡出舞臺、中生代頻繁出走、新生代後勁不足,小品表演已然失去了核心的成長力量。

人才結構的中空,只能靠外援來撐場——影視演員、主持人、音樂人等“圈外”藝人便成為了小品的表演常客。

2019年,閆妮、沈月、週一圍合作了小品《辦公室的故事》;2020年,肖戰的方言小品《喜歡你喜歡我》成為收視率爆點;2021年任嘉倫、萬茜主演的小品《每逢佳節被催婚》……他們的入局,令小品演員的不可替代性不斷被稀釋。

“戴著鐐銬跳舞”的小品,如何實現觸底反彈?

△肖戰、謝娜方言小品《喜歡你喜歡我》

以2016年TFBOYS登上春晚為起點,往後歷屆春晚湧入的“流量”越來越多。CBNData星數選取了2016、2018、2020三年的春晚明星嘉賓資料,除卻固定的老藝術家陣容,90後、00後的明星都有所增長。

顯然,80、90後明星已經成為春晚的主流陣容,甚至今年語言類節目已經呈現出“全員新人”的局面。

“戴著鐐銬跳舞”的小品,如何實現觸底反彈?

就像章子怡看不慣演員界黑幕那樣,有網友也以“現在小品是誰都能來插一腳嗎”的評論來表達對此現象的不滿。反正,只要演員不尷尬,尷尬的就是觀眾。

問題三:內容淺表,劇本欠佳,作品的批判性亟待強化

語言類節目的內容創作,一直以來都是歷史遺留問題。上世紀50年代,經歷過相聲改革的作家老舍曾直言:“這些段子的缺點大概是頗願提高相聲的思想性,可是在言語上不敢放膽創造……包袱勉強,失去相聲應有的效果。當然老段子只顧招笑、不管其他,是不好的,但是新段子又只顧宣傳,忘了招笑。”

從創作上看,春晚的生產機制,的確在扼殺小品的藝術創造力。

以前的小品,在凝練社會經歷、劇本臺詞、形體表現上都顯示出很高的水平,既能諷刺,又善幽默。要知道,鼎盛時期的小品,王朔和馮小剛都前來助陣。

現在的小品,就像是個筐,什麼話題都往裡裝,在內容涵蓋上過於貪求,主旨表達難以自圓其說。

就拿昨晚賈玲的小品《一波三折》為例,本來是提醒老年人警惕健康騙局,中途又強行尬演了一段年輕人的戀愛煩惱,結尾居然還給電影《你好,李煥英》打了個廣告???

△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春節聯歡晚會賈玲、張小斐、許君聰等上演爆笑小品《一波三折》

誠然,小品的萎縮,實是在劫難逃。我們本有機會藉助小品認識、言說、再現、諷刺那些真切在的、影響廣泛的、意義重大的現實問題,而眼下,觀眾卻只能在一些充傻裝愣的問題上,不知所云地發笑。

“沒品”又“難品”,成為了小品最大的缺憾。即使它一直在嘗試擁抱新生活、新題材,但缺乏真實處理和細緻打磨的作品,依舊懸浮不接地氣。

內憂+外患

小品的文娛化之路舉步維艱

即使文娛產業日新月異,大眾文化頻繁迭代,但改變與創新始終是小品藝術形式發展的不竭動力。近年來,儘管春晚小品的熱度都是高開低走,但在其它各平臺、各渠道中小品卻似乎正在尋找新的出路。

一方面是不同平臺實現了小品在內容層面上的置換性滿足。

得益於兩大短影片軟體的崛起,

方言、民間藝術、地方文化等大眾藝術遍地開花,它們成為了現階段小品獨立創新的現實土壤。

在趙本山的大力推廣下,東北文化獨特的嘮嗑式吐槽席捲了祖國大江南北。

如今,快手也成為了東北“老鐵”們的大本營。

趙本山女兒趙珈萱(小名球球)便是其中一位網路主播,其快手賬號@小小小球球吖粉絲數已達1800W+,趙本山本人也多次出現在她的直播間內,和網友們進行互動。

“戴著鐐銬跳舞”的小品,如何實現觸底反彈?

另一邊,在抖音上,昔日的小品演員也紛紛入駐引流。

郭冬臨搖身一變傳播情感哲學的“暖男先生”;而潘長江則是熱搜榜上的“老頑童”常客;1月份馮鞏的一條影片還拿到了當週最熱影片。

“戴著鐐銬跳舞”的小品,如何實現觸底反彈?

事實上,對於小品而言,短小精悍、幽默風趣、形式靈活的特點本十分契合當下影片行業的內容趨勢。

這種降維打擊,讓小品大咖們的段子笑料變得唾手可得,但同時其本身的作品屬性和定位也在被迅速弱化。

另一方面,不同娛樂渠道的開拓也為大眾帶去了觀看體驗上的更多選擇。

因為文化產業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傳媒技術的發展以及演藝體制變革等因素,讓小品藝術在各大影片網站、各大衛視、各大實體劇場多處發力,開闢了新的市場局面。

其中,語言類綜藝節目的火爆就是一個力證。如喜劇選秀綜藝《笑傲江湖》的評委陣容,以馮小剛、宋丹丹、郭德綱所分別代表的喜劇電影、小品、相聲為型別劃分。

“戴著鐐銬跳舞”的小品,如何實現觸底反彈?

還有目前話題不斷的《金牌喜劇班》,就邀請到了元老級小品演員陳佩斯。

“戴著鐐銬跳舞”的小品,如何實現觸底反彈?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小品在綜藝節目上十分努力地營業,但它的業務能力始終不抵相聲行業那般如魚得水。從沒有學員選擇陳佩斯導師這一點上看,就能明顯感受到小品的文娛商業化之路依舊障礙重重。

“戴著鐐銬跳舞”的小品,如何實現觸底反彈?

“帶著鐐銬跳舞”的小品,要如何順應變遷完成時代轉型,完成觸底反彈重複演藝巔峰?所有這些,都是它在開啟下一個新紀元之前,要解開的束縛與枷鎖。

結語:我們希望實現“小品自由”

跨越半個世紀的春晚小品,經歷了40年起伏嬗變,其背後離不開表演藝術從業者一代又一代的辛勤付出,也體現了國人對小品這種傳統本土文化的支援與熱愛。

作家馮驥才曾說:“如果年正在失去自己特有的儀式感,我們的傳統就會變得越來越浮光掠影”。

確然,缺乏深刻內容加持,沒有獨特體系支援的小品,也在凋零和無枝可依的過程中,形同一盤散沙。

小品,若要重拾自由,就要回到它

最初作為一門現代語言藝術的本位上——

以社會現實賦予人物人格的真實感和立體感,力求在故事框架內產生與民共情的效果,最終實現價值傳導的德育意義。

對小品未來發展的考量,始於小品,但不侷限於小品。變則通,不變則殆的小品,是否還能帶來更多驚喜?懷抱著這一份念想,或許我們明年春來再相邀。

話題互動

您對小品的未來發展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感想

TAG: 小品春晚相聲演員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