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航:當風起時》首播觀察:個體與時代交相輝映,回望青春照見當下

作者 / 喬苗兒

能搏擊浪潮的,是大船還是礁石?

《啟航:當風起時》首播觀察:個體與時代交相輝映,回望青春照見當下

《啟航:當風起時》的主人公蕭闖(吳磊飾)、裴慶華(侯明昊飾)在夜幕裡的思辨,於言談中展現出二人不同的志趣追求,以及共通的屬於90年代青年創業者的理想主義情愫,同時將這部青春勵志年代劇推向高潮。

正在騰訊影片播出的《啟航: 當風起時》由企鵝影視、小糖人聯合出品,張娜、朱振華擔任總製片人,劉暢、馬一鳴執導,卓越泡沫擔任總編劇,吳磊、 侯明昊領銜主演,毛曉慧、向涵之、王新軍、高海鵬、張曉謙等聯袂主演,講述了90年代初期,以蕭闖、裴慶華、謝航、譚媛為首的一群年輕人在時代浪潮下奮力逐夢、不斷成長,一起書寫熱血青春的故事。

當年代與當下碰撞,當理想和現實交鋒,這樣的青春故事如何實現絲絲入扣無縫銜接,怎樣引發現實共情?《啟航:當風起時》有新意,有章法。

回望:絲滑的年代感

《啟航:當風起時》開播後,劇中對90年代風土人情、時代特質的精準還原隨即在社交網路引發熱議,年輕觀眾發出「這部劇可以和父母一起看」的感慨之餘,紛紛掏出「放大鏡」,將巢狀進情節發展中的細節翻了個底朝天。

《啟航:當風起時》首播觀察:個體與時代交相輝映,回望青春照見當下

《啟航:當風起時》首播觀察:個體與時代交相輝映,回望青春照見當下

年代感的深度還原,離不開先聲奪人的場景。極具上世紀90年代質感的燕京大學計算機研究所、貼著《最佳損友》海報的錄影廳、尚未普及的臺式電腦、作為身份象徵的「大哥大」一下將觀眾置身於特定的戲劇情境,帶來身臨其境的沉浸感。

90年代初,正值香港電影風靡內地,因而劇中也出現了大量體現時代氛圍的港片元素:蕭闖是周潤發的影迷,叼著牙籤模仿《英雄本色》中「小馬哥」的神態,他和謝航(毛曉慧飾)結緣,也是因為《秋天的童話》影片錄影帶。這種將時代文化風潮作為座標系融入故事的處理方式,愈發強化了背景的真實性,令觀眾信服的同時,為全劇增添了別有一番韻味的懷舊氣息。

除此之外,《啟航:當風起時》的懷舊年代感還源於其中的背景音樂。雖然用音樂烘托時代氛圍在年代劇中是常見的敘事策略之一,該劇還是做出了創新。劇中,裴慶華南下廣州推銷康樸電腦時,譚媛(向涵之飾)託他購買的磁帶《巴比倫河》也是90年代的流行金曲,此前卻並未在其他同類的影視劇中出現,熟悉又新鮮的感覺令人眼前一亮。另外,劇中音樂也參與了敘事,葉倩文的《瀟灑走一回》在劇中數度出現,而這首歌在當年的走俏,也與重商輕文、重利輕義的時代症候相關,是時代背景的隱形書寫。

《啟航:當風起時》首播觀察:個體與時代交相輝映,回望青春照見當下

當然,該劇的片頭片尾也不乏年代感十足的巧思設計。每集的片頭都設計了與該集主題相關的標題,同時以老舊的黑白電視機呈現,連畫面質感都精準地進行了還原,是記憶中模糊又帶著些許晃動的模樣。

上述種種,以回望的角度生動再現了上世紀90年代的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對於同齡人來說是「爺青回」,對於未曾經歷過的Z世代,是全景的呈現和代入。紮實的氛圍營造,是取信於觀眾的第一步。

凝望:濃郁的時代性

取信觀眾之後,如何令觀眾共情,又如何消弭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跨度長達30年的「時差」?《啟航:當風起時》不吝筆墨展現的青年創業者理想主義精神和拼搏奮鬥精神是打透過去和當下敲門磚,更是締結戲劇和現實的精神紐帶。

《啟航:當風起時》塑造了以蕭闖、裴慶華、謝航、譚媛、許洋(張曉謙飾)、滿歡聲(方文強飾)、徐一婉(鄒元清飾)等為代表的時代青年群像。尤有典型性的,是蕭闖、裴慶華兩位生活環境不同、處事方式不同、人生選擇也不同的青年人。

《啟航:當風起時》首播觀察:個體與時代交相輝映,回望青春照見當下

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兩人的觀念和選擇,從到底是要「做大船」還是「做礁石」已經有了方向性的差異,表面上看是性格使然:前者敢想敢做,後者穩步前行。究其根源,個人性格的養成,離不開家庭和時代的影響,《啟航:當風起時》將個體命運與時代變遷融為一體,以小見大,可見功力。

《啟航:當風起時》首播觀察:個體與時代交相輝映,回望青春照見當下

從平素衣著打扮和行事風格不難看出,他穿皮夾克、留半長髮,性格里有天不怕地不怕的一面,捅了婁子就把責任大包大攬到自己身上,對同齡人視作鐵飯碗的「編制」也不以為意。與之相對的是裴慶華,父親早逝令他比常人更早承擔起家庭重擔,母親的期許、在大城市紮根的目標、對計算機領域科研的熱愛,都讓他的顧慮和心結更多一些。他們二人是90年代青年的代表,也是不同群體的映象縮影。

《啟航:當風起時》首播觀察:個體與時代交相輝映,回望青春照見當下

令人驚喜的是,《啟航:當風起時》生動傳神地刻畫了當時極具代表性的兩類領導形象:偏向保守,穩重求進的所長鄭壽光(王全有飾)和眼光長遠支援年輕人創新的主任譚啟章。在是否代理康樸電腦這件事上,兩位主管領導在意見上發生分歧。深挖開去,這二人所持觀念同樣是體制內能否進行「下海」的嘗試,代表著當時理念風潮的思辨與交鋒。

再者,《啟航:當風起時》將目光對準計算機領域,更加深了個體與時代的勾連和羈絆。上世紀90年代初正是中國IT領域飛速發展的十年,民用、商用領域對計算機的巨大需求推動了計算機相關科研、商業單位的崛起。

劇中,燕京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的宣傳欄就是時代發展的「視窗」,蕭闖、裴慶華等人剛因私制、私售漢卡而遭到研究所開除的處理,不久之後宣傳欄上就貼上了民營企業家到人民大會堂赴宴的新聞,兩人的去留因而有了轉圜的餘地。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過渡從大而化之的的時代風向,落在了具象而微的個體境遇上,觀眾對角色命運感同身受的同時,更加真切的觸控到時代的脈動。

展望:敏銳的當下性

《啟航:當風起時》的格局高妙之處在於,不僅有對90年代年輕人生活、工作、情感的還原,還有站在當下的視角的反思,具有相當的進步意識。

《啟航:當風起時》首播觀察:個體與時代交相輝映,回望青春照見當下

劇中,謝航因將股票認購證轉送蕭闖,牽連男友雷岷,令其籌備三年的晉升計劃落空。雷岷對謝航的責難可謂是「字字誅心」,稱她是「累贅」「拖油瓶」。這種不平等的情感關係,激起了觀眾的「公憤」,紛紛在彈幕中希望謝航趕快脫離這種情感的PUA。觀眾的反應實際上代表著的是不同時代情感觀念的變化。

如今的年輕人追求的是平等、獨立互相尊重的情感關係,因而能夠相當敏銳地察覺這種「問題關係」的存在,對不平等情感關係的牴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當下年輕人面對情感的進步和超越。

不僅如此,劇中也不乏對工作中陋習的抨擊。裴慶華為了完成賣出55臺電腦的任務,取得留在研究所的機會,不惜將自己喝得酩酊大醉。作為觀眾,看到這一幕也不禁捏緊拳頭。放眼望去年輕人對此陋習的牴觸情緒可見一斑,「不喝酒不成事」的積弊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漸漸得到改善,可見年輕一代要將改變落在行動上的動力和信心。

透過《啟航:當風起時》的字裡行間和鏡頭所至,我們也能看到創作者對富有激情的青年創業者們飽含理想主義精神的關切和鼓舞。時代浪潮下青年人面對的不同抉擇和挑戰,跨越時空,與當下互文,喚起親歷者的記憶,激起後繼者的情懷,因而令全劇在懷舊的年代質感中,具有了現實關照的意味。

回望、凝望和展望,在《啟航:當風起時》的三重視角變化中,立於潮頭奮進拼搏的青年群像輪廓樣貌漸漸清晰,他們躊躇滿志的身影,他們已經經歷的和即將接受的挑戰匯於當下,共同奏響一曲激昂的創業者之歌。對時代的描摹,立足當下的共情和反思,這部劇開了個好頭,我們也期待後續。

TAG: 當風起時90啟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