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鳴講義:如何將戲曲藝術與群眾文化有機結合

曾鳴講義:如何將戲曲藝術與群眾文化有機結合

專案:

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三百工程”進基層系列講座

時間:

2021年9、10月

地點:

惠州、汕尾、陸豐、韶關、始興、翁源、清遠、佛岡、英德、連南、連州、陽山等市、區、縣。

一、戲曲的宣傳教化層面

1、傳統戲曲的故事型別:

· 戲曲要達成“抒情、敘事、訴理”三個層面的藝術和諧。戲劇演繹的過程,就是人類回溯歷史,寄望未來,反思人生與人性的過程。

· 戲曲的“大”與“小”:宮殿再大不過一桌二椅;兵卒再多不過四靠四旗;路途再遠不過一個圓場;故事再長不過一板一眼。小中見大,才是真的大。

· 戲劇離不開巧合,巧合是為了照亮生活的常態。合乎情理,打通事理,才是運用巧合的戲劇學理。

· 戲曲要善設衝突:衝突的質量決定了戲劇的質量。質量大多來自於反作用力。戲劇結構從人物命運和戲劇行動中來。

《擂響中華》第二季現場點評花絮

2、現代戲曲的主題熱點:

· 是主題選擇題材還是題材生髮主題,這就像討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沒有太多意義。主題和題材是一本書的封面和封底。

· 寫唱詞能否在一般性敘事和抒情過程中,抓住那些表達深意的機會,這是一個編劇“思想段位”體現。

· 臺詞和對白,表面上是編劇寫出來的,但本質上是角色自己說出來的。

3、戲曲是群眾文化最佳載體:

經典花鼓小戲《補鍋》《打銅鑼》

· 戲曲表演和“程式化”和人物性格的“臉譜化”,是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演劇方式,是戲曲在長期的劇目生產和人才流動中形成的。

· 編導一定要透徹理解表演:劇本的本質,應當是一個整體“表演方案”。從表演開始,到表演結束——這應當成為每個劇組的工作方式。

· 戲曲是可以“齣戲”亮活兒的。這也是一種美學留白手法,欣賞完絕活兒,再看戲,減緩了一審美疲勞,看戲會更走心。這與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應”說有異曲同工之處。

二、戲曲的文化傳承層面

1、戲曲是民俗民情的“活化石”:

· “新編”不是重新編排,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新編”應當體現在新的審美和價值取向上。

· 音樂是戲曲的潛規則,文化是戲曲的魂魄;沒有規則演員手足無措,沒有魂魄劇本立不起來。

有地方特色的新編節目

2、戲曲是鄉愁鄉音的“故鄉水”:

·網際網路時代,戲曲也實現了跨越時空的傳播。你回不來,我唱出去。

· 隨著人口大面積流動,“方言保護”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地方戲曲中蘊藏著豐厚的方言含金量。

3、戲曲是地域性格的突出表現:

· “梁山好漢”與“山東大漢”北人南相的地域性格特色。《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雖個性各異,但江南女子的共性鮮明。

曾鳴k戲《大雪飄》

· 中國戲曲的寫意性:時間地點,前因後果,四句定場詩搞定。坦白告訴你我就是在演戲,讓你輕鬆進入欣賞過程。

· 不要高估觀眾的耐心,排戲不要給觀眾添堵,戲不是憋出來的,是順出來的。入戲越快越好,別讓觀眾看得太累。

三、戲曲的娛樂健身層面

1、戲曲是提升綜合素質的途徑:

· 戲曲就像一把紫砂壺,需要用心和用情去把玩。愈用心,愈通透,出入自如,方識大器。用情,則指要感悟劇中人的命運和演員的表演特徵。

· 戲曲是抒情藝術,情比理大,戲比天大。聽戲,聽的是自己的心情。

廣州荔灣區粵劇進校園

2、戲曲具有獨特的健身功能:

· 戲曲是集技藝之大成者:唱作念打、曲藝雜技,琴棋書畫,融為一體。

· 無論從事何種藝術創作,有戲曲功底,理解戲曲美學者,更容易成大器。

四、戲曲的市場需求層面

1、戲曲的文旅開發潛力:

·

特色景點,衍生產品,演劇體驗。

· 戲曲必須“看得見”“聽得見”,這與文旅市場屬性高度吻合。

· 戲曲的“學與用”:從學科角度講,傳承為首;從市場角度看,跟著資源走。

鄉村實景晚會劇排演花絮

2、戲曲的鄉村經濟活力:

· 辦大事,唱大戲,歷來是中國鄉村生活的重要形態。

· 四時八節,婚喪嫁娶,開業慶典。私夥局,鼓樂社,䓍臺班仍有市場。

3、戲曲的經營模式:

· 民營專業演出團隊,劇目定製,演出產業,教育培訓。

· 公益性主導,市場化運作,活化傳承。

· 特色鎮,特色村,特色街區。

附《“晚會劇”實驗的意義與實操案例》講座目錄:

曾鳴講義:如何將戲曲藝術與群眾文化有機結合

TAG: 戲曲戲劇表演特色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