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苦戀張充和十年,為她寫下《斷章》,卻只是那看風景的人

卞之琳:苦戀張充和十年,為她寫下《斷章》,卻只是那看風景的人

卞之琳

有的愛情像一杯烈酒,喝得時候酣暢淋漓,喝完後一醉經年,讓人流連忘返;而有的愛情像一杯溫水,平淡無奇,卻能在唇焦口燥之時,緩解難耐。

張充和對於卞之琳就像是一杯濃烈而醇厚的酒,這杯酒讓他如痴如醉,甘願沉淪。

1933年秋,卞之琳去好友沈從文家中做客,自從沈從文與其妻張兆和搬到北平,卞之琳便與沈從文的來往就更加頻繁。

卞之琳與沈從文十分熟絡,這天,卞之琳像往常一樣去往沈從文家中做客,沈從文的孩子,雀躍地跑到卞之琳跟前喊著“詩人舅舅”,卞之琳邊笑邊走進了客廳。

卞之琳:苦戀張充和十年,為她寫下《斷章》,卻只是那看風景的人

沈從文與張兆和

只見張兆和拉著一位妙齡少女的手,走到卞之琳面前說到:“之琳,我給你介紹一下,這是我妹妹張充和。”

只見妙齡少女緩緩抬頭莞爾一笑,只此一眼,驚鴻一瞥,半生淪陷。

這一年卞之琳22歲,張充和18歲。

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才子也難過才女關,張充和被譽為“民國最後的才女”、“最後的大家閨秀”,其文化程度可見一斑。並且工詩詞、善書法、精丹青、通音律,和她的三個姐姐並稱“張家四姐妹”。

就是這樣一位傳奇的女性,讓張充和心心念唸了十餘載。

卞之琳:苦戀張充和十年,為她寫下《斷章》,卻只是那看風景的人

張家四姐妹

自那時見到張充和起,卞之琳的心中便被掀起了一層漣漪,久久不能平息。

可張充和此次前來北平,是為了參加姐姐張兆和的婚禮,只是短暫地駐足,沒想到卻撩動了卞之琳的心絃。

1934年夏,張充和在家人的鼓勵下參加北大入學考試,從未接觸過數學的她不出意外地考了0分,但卻因為滿分的國文成績驚動了當時北大的校長鬍適,最終被破格錄取進入北大國文系。

而在幾年前,卞之琳就進入北大學習,聽聞自己的女神進入北大後,卞之琳自然是激動不已,朝思暮想的女神跟自己進入同一座學府,這是他接近女神最好的機會。

卞之琳:苦戀張充和十年,為她寫下《斷章》,卻只是那看風景的人

卞之琳年輕時的手稿

兩人漸漸熟絡後,他更加被這個極其善談、對各種政治和社會問題有自己的見解、有主見、有個性的女孩吸引了。

之後,卞之琳便效仿著自己的好友沈從文,追求其妻張兆和那樣寫起了情書,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膾炙人口的《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卞之琳:苦戀張充和十年,為她寫下《斷章》,卻只是那看風景的人

卞之琳《斷章》

同樣是對自己心愛的女性寫情書,表達追求,與沈從文不同的是,卞之琳的喜歡只是暗自的喜歡。

只通過詩中一些七零八碎的事情,委婉地暗示出來,並沒有像沈從文那般,熱烈且瘋狂。

當年,沈從文追求張兆和時,鬧得北大上下無人不知,可能也正是這樣,沈從文才順利地打動了女神的心,成功抱得美人歸。

或許在卞之琳眼中,“暗戳戳的喜歡”是小心翼翼生怕玷汙了自己女神的表現,可在張充和眼中卻是一種“懦弱”的行為。

卞之琳:苦戀張充和十年,為她寫下《斷章》,卻只是那看風景的人

張充和

就這樣,情書一寫就是四年,卞之琳曾在《無題三》中寫到:

我在門薦上不忘記細心地踩踩,

不帶路上的塵土來糟蹋你房間,

以感謝你必用滲墨紙輕輕地掩一下,

叫字淚不玷汙你寫給我的信面。

門薦有悲哀的印痕,滲墨紙也有,

我明白海水洗得盡人間的煙火。

白手絹至少可以包一些珊瑚吧,

你卻更愛它月臺上綠旗後的揮舞。

但是對於這些明裡暗裡表達的喜歡,張充和卻嗤之以鼻。

也許是親眼見證了姐夫沈從文,靠著花言巧語追到姐姐之後,卻移情別戀的無情,又或者是這種含蓄的表達,在熱情爽朗的張充和麵前根本不值得理會。

對於張充和的冷淡迴應,卞之琳感到傷心又懊惱。

卞之琳大學畢業後,帶著懊惱與傷心“逃離”了北平前往保定謀職,試圖忘卻這波濤洶湧的愛意。

卞之琳:苦戀張充和十年,為她寫下《斷章》,卻只是那看風景的人

張充和手跡

可張充和就像是在卞之琳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這幾年的信件就像是陽光和雨水,最終這顆種子變成了參天大樹,深入卞之琳的血脈,想要撼動卻是剝皮抽筋的痛。

不久,卞之琳便受不住相思的煎熬,又開始給張充和寫信,這首詩便是《斷章》

又是像以前的表達愛慕的方式,從以前到現在,卞之琳從未明確地說過“愛”字。

他認為他的感情張充和能夠體會,可張充和卻不斷和姐妹們抱怨卞之琳實在“婆婆媽媽”,並對他感到十分厭煩,沒有任何感覺。

卞之琳:苦戀張充和十年,為她寫下《斷章》,卻只是那看風景的人

張充和與大姐的合影

1935年,由於騎車不慎,張充和住進醫院,卻因此檢查出肺結核,因此輟學趕往蘇州養病。

次年的10月卞之琳因為母親病逝,回到老家海門奔喪,便順道前往蘇州探望張充和。

張充和此時好像少了之前對卞之琳的厭惡,像朋友一樣地陪她遊覽蘇州的名勝古蹟。

這是卞之琳最接近張充和的一次,心中充滿了歡喜與激動。

然而他對張充和的感情,依舊像是信徒仰望自己的神明一樣,不敢侵犯。

卞之琳:苦戀張充和十年,為她寫下《斷章》,卻只是那看風景的人

張充和

在爬天台的途中,累得癱軟的張充和,詢問卞之琳是否能拉她一把時,卞之琳猶豫了,他看著那纖細的手垂了下去,這一次他依然“懦弱”。

緊接著的兩年,兩人各自漂泊。

直到1937年,卞之琳在朱光潛的引薦下,進入了四川大學外文系擔任講師。

抵達成都不久,卞之琳便給張充和寫信,邀請她到成都來謀職。這一次,張充和沒有拒絕,此前她因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暫住於二姐張允和家中。

在成都共事的這段時間裡,兩人的通訊來往又漸漸多了起來,詩詞歌賦,無所不談,彷彿回到了當年。

卞之琳:苦戀張充和十年,為她寫下《斷章》,卻只是那看風景的人

張充和書法

卞之琳的四川朋友看出了他的心意,便攛掇兩人往那方面靠近,但見面打趣的行為引起了張充和強烈的反感,從此離開了成都,前往重慶。

對於這樣一種情況,卞之琳無所適從,最終也離開了成都,主動申請訪問延安,試圖忘記這一段悲傷的現實,那年是1938年。

可越是逃避,就越會想起,卞之琳對於張充和的感情,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淡忘。五年後,卞之琳終於鼓起了那早就該鼓起的勇氣,去往重慶跟張充和表白。

結果可想而知,卞之琳被拒絕了,但張充和答應他保持純潔的朋友關係。

卞之琳:苦戀張充和十年,為她寫下《斷章》,卻只是那看風景的人

卞之琳

在被張充和拒絕後,卞之琳與朋友們相聚時,喃喃自語道:“少年掉牙自己會長,中年脫牙沒法長全;少年失戀,容易補全,中年失戀才真的悲傷。”

少年初見,便淪陷至此,十年的時光,最終卞之琳也只感動了自身一人。

1947年,卞之琳應邀前往牛津大學訪問,在此之前,他回到南方辦理手續,並與張充和話別。只是他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一次離去,歸來後將是物是人非。

卞之琳遠赴英國後不久,張充和便在姐夫沈從文家中,結識了一位帥氣儒雅的異國男子傅漢思。短短一年,兩人便決定走進婚姻的殿堂,攜手度過下半生,之後更是一同奔赴美國。

卞之琳:苦戀張充和十年,為她寫下《斷章》,卻只是那看風景的人

張充和與傅漢思的結婚照

卞之琳回國後,聽聞這一訊息,痛苦不已懊惱不已。可他始終都不明白,愛情講究的是平等博弈,講究的是兩廂情願。並不是一味地愛慕與仰望。

直到1955年,在親友的勸說下,卞之琳與女編輯青林結婚,這時卞之琳與青林已經相識了7年,張充和也已結婚7年之久。

結婚那年,卞之琳已人到中年,他像一隻不斷在海上飛行的鳥,遇到了青林才終於有了個停泊的港灣。

如果說張充和是酒,那青林就是清水。雖平平無奇,但在需要的時候卻能沁人心脾,讓人在孤獨的沙漠中感受到生的希望。

卞之琳:苦戀張充和十年,為她寫下《斷章》,卻只是那看風景的人

1955年秋,卞之琳與妻子青林,楊絳攝

青林是典型的成都女子,她像一朵賞心悅目的蘭花。從同濟大學畢業後,因熱愛文學,也在文學圈裡小有名氣。但她曾經歷過兩段無疾而終的婚姻,心中早已充滿芥蒂,卞之琳是她為自己下半生選擇的伴侶。

兩人結婚後,雖沒有轟轟烈烈,但也如細水長流般溫馨,他們住進了北京胡同的一所公房內,房子面積雖小,但被青林打理得井井有條,倒也溫馨舒適。

由於卞之琳的自理生活能力頗差,不會基本的炒菜做飯,所以人們總能在中午時分,看到青林提著一袋子的菜,走回家為自己的丈夫卞之琳做一頓飯,這樣的日子在旁人看來,平淡又溫馨。

卞之琳:苦戀張充和十年,為她寫下《斷章》,卻只是那看風景的人

晚年的卞之琳與夫人青林

婚後不久,他們便有了女兒,可能是老來得女,卞之琳對這個女兒視若珍寶,親自下廚做女兒愛吃的紅燒肉,冒著大雪給女兒買《紅燈記》中的木偶玩具。

為了女兒的健康,甚至戒掉了抽了大半輩子的煙,卞之琳對於女兒的寵愛可謂是無微不至。

他與青林的愛情,雖然沒有了年輕時的浪漫情調,但日子過得安定踏實。

可和平安定的日子中也會有一些小插曲,那十年中,卞之琳與一眾學士被列入批鬥的隊伍,他被強制不準搞學術、靠邊站、掛黑牌、掃廁所,後來甚至被髮配到河南息縣五七幹校。

卞之琳:苦戀張充和十年,為她寫下《斷章》,卻只是那看風景的人

晚年時期的張充和

可他從沒有絕望,只要心中有光,就不會放棄希望,他對妻女的思念就是他心中的光。

從河南歸來後,卞之琳的心性有了很大變化,他開始養花,在家中的陽臺上種植了一株丁香。

每年春天,丁香花開,淡淡的清香飄滿整個院落,像他們的生活,平凡平淡,卻禁得住歲月的打磨,值得細細品味。

青林在這段感情中像水,她在卞之琳的心中也埋下了一顆種子,四十年的陪伴,這顆種子也變成了參天大樹,給了卞之琳的心一個安定的,溫暖的家。

TAG: 卞之琳張充沈從文青林北大